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政策文件 通知公告 计划方案 重点项目 督查落实 创业创新  
 
 
加深加快“三港一区”联动发展
发布日期:2019-11-19  

2017年,常州抢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和跨江融合中轴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统筹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多方综合功能,推动常州综保区、常州长江港、常州空港、奔牛港“三港一区”联动发展,加快形成“水陆空铁+综合保税”立体交通体系。

推进产业创新、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发展,综保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特殊口岸义不容辞,综港区作为枢纽经济的主要承载责无旁贷。本课题将梳理一年多来“三港一区”的推进情况,分析问题原因,找出对策举措。在当前形势下,要加深加快整合长江港、运河港、机场空港等交通运输资源和综保区特殊政策资源,统筹推进常州枢纽经济发展,主动思考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致力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一、 综合港务区成立以来“三港一区”工作推进情况

1.规划引领持续加强。《常州综合港务区发展规划》主要成果纳入正在编制的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研究及保障内容和我省《扬子江城市群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为《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2018—2035年)》已经完成征求交通运输部意见,根据交通运输部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文本报省政府待批准实施。积极参加省发改委组织的都市圈城际、市郊铁路、铁路专支线规划工作会议,打通省级规划路径。大力推动沿江港口升级改造项目纳入全省交通建设滚动计划及中长期项目库,为推动综合港务区发展做足项目储备。

2.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商务局会同常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常州港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的通知》,会同常州海关、口岸码头公司、船务货代公司等做好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工作。1-7月,常州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51.07小时和4.78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54.16%和58.25%,常州港新增开集装箱运输班轮支线一条,进出口企业主要业务已实现100%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系统操作应用。

3.集疏运体系持续改善。常泰过江通道常州段本年累计完成投资一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9%。大桥工程初步设计获批(苏发改基础发〔2019〕615号),完成南北高速公路接线初步设计及咨询大纲审查,主要开展勘察、测量和大临工程施工。苏南沿江铁路常州段本年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7%,大临用地已全部交付,施工单位已全部进场施工。德胜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实施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目前已经取得发改委工可批复,正在办理初步设计审批,力争年底项目开工建设。常州新长江码头改扩建工程项目已经取得海事、航道部门许可和岸线审查工作,岸线审批手续待港口总体规划取得省政府批复以后报交通运输部。

4.联动发展持续加强。加快在综保区和各港区间开辟直通道,拓展港区功能。“综保区+常州长江港”实现外贸回流新增长,充分利用综保区海关监管区域保税资源与长江港作为一类开放口岸的通道作用,将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延伸到港区、提高港口的开发度和自由度、带动口岸产业的开发。“综保区+常州空港”实现跨境电商业务新突破,利用常州机场或以空-空联运、空-地联运方式开展邮快件及跨境电商业务,充分发挥海关集中监管的优势,充分发挥集约利用监管设施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机场口岸通道以及联程联运的优势。“综保区+奔牛港”实现海铁联运新拓展,奔牛港目前初步建成“铁-公-水”联运体系,已建成10个100吨级泊位,具有4条铁路专用线。

5.公共服务载体持续拓展。常州至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稳定运行,截止2019年8月底,海铁班列共计发运7644TEU,9.66万吨。海铁联运较公路运输具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等优点,运输成本可节约700元/40GP,全程运输时间可以节省20小时。常州国际机场7月份完成货邮吞吐量为3115.1吨,同比增长85.57%,增幅居全省第一、华东地区第三。机场物流公司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充分利用在飞国际航班,开展国际中转业务。常州港1-9月份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907万吨,同比增长29%。

二、 调研分析“三港一区”现有产业和经营发展情况

1.综保区产业和发展情况。园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已封关面积1.329平方公里。自园区封关以来,累计引进加工制造企业14家、保税物流及服务类企业28家,涉及信息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和汽车零部件等多种产业,共引进外商总投资近9亿美元,注册外资4亿美元。

2.长江港产业和发展情况。常州港拥有泊位32个,万吨级以上10个,规划岸线8.2公里。2018年,常州港完成港口吞吐量4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1.2万TEU。常州港是江苏省地区性重要港口,是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枢纽港区,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是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和物流中心,是区域江海河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更是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沿江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

3.空港产业和发展情况。常州空港是一类开放口岸,我省第二家4E级机场。2018年各类起降、运输起降、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4.57万架次、2.72万架次、332.77万人次、2.82万吨。围绕“国际国内、客运货运协调发展的华东地区重要国际机场和区域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这一目标,致力于不断提升国际航班品质,先后开通了北京、广州、香港、台北、澳门、日本、芽庄、曼谷、万象等27个国内外(地区)航线。

4.奔牛港产业和发展情况。奔牛港提供“装卸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多式联运、分拣包装、信息传输、木材交易、化工检测、融资担保、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物流服务和物流增值服务。以铁公水中转为支撑,依托港口的物流平台,按照“物流+市场”、“物流+金融”的经营模式,开展多式联运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物流业和商贸业互动发展,重点建设辐射于整个长三角的“大宗物资交易集散中心”和“苏南铁路集装箱到发集散中心”。

三、“三港一区”联动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体现在市级一些职能部门对于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的工作主动性不够,对于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于领导迎难而上坚决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决心认识不够,部分存在应付推诿的作为,这样的工作想和认识影响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的进度,同样也影响其他部门的心态和工作主动性。

2.推动力量不够强大。目前,综合港务区建设推进工作的主体是新北区,虽然新北区在综保区管理局上加挂综合港务区管理办公室牌子,作为专职建设推进机构,但是综港区办公室并没有实际管理权力和权限,综合港务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综合港务区建设的实施主体,目前还是常高新集团二级公司,在平台层级、人才、资金等方面均无法承载这一职能,可以说是一没权、二没人、三没钱。

3.资源分散不够集聚。展望长三角,常州高新区行政区域范围内集聚了长江、运河、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保税等优势资源,资源比较优势突出。但是,港口、铁路等物流业发展一直缺乏科学的规划引领,各版块各自为战,缺乏相互协作,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叠加优势;已开发的港口、码头资源均为民营企业所有,码头布局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偏低,港口岸线开发呈碎片化,铁路专用线、物流用地和仓储资源也均在民营业主手里。目前,政府在综合港务区的开发、建设、引领上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

4.战略地位不够凸显。常州对比周边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城市,常州在上位支持上已经大为落后。今年4月25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3-5年内,徐州国家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建成,连云港区域性国际枢纽港、苏州(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建设取得突破,加快打造无锡硕放和淮安区域枢纽机场,开通南京、无锡、连云港、徐州、淮安等机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航线、航班,构建空中丝绸之路。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徐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苏州、南通,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苏州、无锡,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南京。2017年10月我省发布《江苏省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0)》,重点发展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加快培育徐州、南通两大省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形成“3+2”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体系,其他城市通过枢纽节点疏散。2017年5月《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的发布,意在积极推进港口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后期港口整合奠定基础,规划指出我省港口形成以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本地区服务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机遇

如果说综合港务区是常州跨江融合的桥头堡,那常州港就是综合港务区的桥头堡,长远来看,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建设发展核心在常州港,港口兴、则城市兴、经济兴,作为外向型工业经济城市,水运不仅仅是我市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更是我市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显著标志就是交通一体化,常州优越的中轴区域位置,为常州提供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相关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航,5万吨海船可以直达常州港,常州港的直达船舶辐射范围将由日本、韩国等东南亚近洋航线扩大至欧美等远洋航线,对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19年7月,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将围绕港航业发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2018年12月中旬,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了区域港口一体化主要任务。2019年7月,长三角航运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将围绕港航业发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进长三角航运一体化发展。

常州处于“江苏中轴”主枢纽位置,这是常州的使命所在,更是机遇所在,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

五、加深加快“三港一区”联动发展的意见建议

1.提高战略地位,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由于常州综合港务区起步晚,在国家和省各项重大物流规划中地位缺失,建议全面摸排现有和即将实施布局的规划、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提升常州综合港务区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地和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对常州提出了与上海芦潮港、宁波北仑港之间公转铁的建设要求。目前,常州至洋山港班列均以内贸形式运营,无法组织重箱进口班列、设立船公司还箱点,节约调用空箱费用。建议各方面统一思想、调动力量、主动对接《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请求海关支持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港口公共型保税仓库建设,通过本地政府与上港集团、本地海关与洋山海关签署相关协议,打造海铁班列样板,实现远洋航线和口岸装卸费下浮,为制造业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2.实现常州综合港务区物流公共平台服务功能。要实现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运用信息手段的优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逐步拓展物流供需、物流金融、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原产地证、许可证件和出口退税等功能,创造条件实现与海关、国税、工商、港口、机场、铁路和物流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更好地为园区企业和项目服务。使常州地区物流专业化、标准化、透明度不断提高,适应制造业、商贸业对物流业不断提升的需求,服务本市及周边的重点制造业需求。目前,海关正在加快推广“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项目,建议尝试把常州综合港务区物流公共平台纳入“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支持企业采取通关一体化方式在本地申报,推广汇总征税、属地纳税人管理等改革举措,引导外贸回流。

3.争取建设多式联运试点。目前,海关总署共批复建设西安、青岛、郑州、成都、满洲里、连云港、乌鲁木齐等7个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以下简称“监管中心”)。目前,7个中心主要依托铁路中心站建设,缺乏水路、空路为主体的联运方式,功能较为单一,且各中心之间缺乏协作配合,尚未形成衔接紧密的物流链条,物流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建议与常州海关积极协调,共同争取长江经济带区域海关水路联运监管模式试点,发挥江海联运优势,打造常州综合港务区物流新业态品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下多式联运枢纽。

4.打造物流供应链龙头企业。依托于综合港务区现有国资平台,整合港务区公司、综保区投资公司、嘉迅物流等现有力量,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引导船公司、铁路、机场、港口、公路、贸易等企业建成本土多式联运经营人体系,争取省港口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铁路集团、上港集团、宁波港集团等支持,统筹整合码头、机场、铁路、货场、综合保税等水陆空铁资源,全面实体化运作区域性物流服务龙头企业,形成规模运作,降低物流成本,发挥整体优势。通过《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目前海关在全国进行的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重点对综合港务区重点物流企业进行AEO认证培育工作,引导物流企业主动为属地大型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推动常州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45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