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
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
发布日期:2019-04-17    浏览数:  
 

走进位于常州高新区的生命健康产业园,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2019年省重大项目——扬子江药业集团海浪项目正在桩机轰鸣中加紧施工。项目负责人戚小兵信心满满,“生产基地其中一栋已经封顶,一期投产后预计有50亿片的生产能力,可带动销售20亿元。”

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质效,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区累计引进优质项目21个,总投资达190.8亿元。一季度,全区8个省级重点项目中,已有6个开工在建;49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已有40个开工在建,在建率达81.6%,其中21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2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57.1%;182个区重点项目中,已有133个开工在建,开工在建率达73.1%,其中8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40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44.9%。

大块头促大发展

全流程服务为重大项目“上保险”

近日,常州高新区“重大项目攻坚年”取得开门红,成功突破全区首个总投资10亿美元的特大外资项目。聚焦智能制造装备、新医药及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以项目招引建设的攻城拔寨、节节胜利,为常州高新区稳定投资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多,任务重,进展快,如何保证质量与效率并重?在今年重点项目推进的起跑线上,常州高新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推进绿色通道机制的作用,全面展现高新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总投资30亿元的恒邦药业项目工地,刷新了高新区建设速度的新纪录。仅用80多天就实现了中试车间项目封顶,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5亿元。

区经发局成立了大宇工作室,责任上肩,服务提档。“通过构建重大项目风险预警、投产评估、跟踪运行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重大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区重大项目办大宇工作室郑宇介绍道,重大项目推进微信群,全天24小时服务在线,确保“一般问题不过夜、疑难问题不过周”。

丰疆智能华东基地、宏发纵横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泉汽车内饰件项目,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常州高新区的新年计划中标下着重号。涉及领域广阔,产业结构多元,助力常州高新区加快形成具有爆发力的经济新增长点。据了解,常州高新区今年要继续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大型民企,聚焦爆发力强的旗舰项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左右,“对标德国、对接瑞士”,引进德国、瑞士等欧洲优质项目,积极为全市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挑大梁、站前列。

新平台成“新变量”

新型研发机构成创新强力引擎

如果说重大项目建设是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那么依托重大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针对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兴业态培育构建的服务体系则是常州高新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常州高新区涌现。因为机制体制灵活,这类“四不像”研发机构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极大的产业拉动能力,让高校资源稀缺的常州直通大院大所的“创新一线”,大大增强了地方原始创新能力。据区科技局数据显示,常州高新区已引进包括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12家重大创新载体,促成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安泰创明共建省产研院首家与央企上市公司共建的专业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8位院士,18位博士,每年至少20件新增专利……安泰创明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是高新区引进培育的新能源材料“最强天团”,由安泰科技技术中心完整的研发团队携带相关知识产权和研发设备整体转移、落户。研究院首创由骨干员工现金出资持股60%,创新性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极大地调动了骨干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技术是基础,资本是燎原野火,借力资本,孵化引育的企业才能从‘小苗’成长为‘大树’”研究院副院长卫慧表示,依托显著的技术优势,研究院正在与永安行、北汽新能源汽车等常州地区的重点优势企业开展新型产业技术及创新合作模式的深入探讨,在滨江开发区,研究院孵化企业的四条产品中试线项目已经完成设备调试,即将投产。

一手抓技术引进,让德国技术在常开花结果,另一方面紧扣常州制造业明星城市优势,积极探索高端环保设备本土化制造的可行路径。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为从上市公司创新外延‘变身’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了新思路。在常州高新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脱胎于上市公司维尔利的中德节能环保创新中心成立仅半年时间,已经孵化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新星瑞泰环保及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公司常州点绿科技有限公司。中心负责人李遥介绍说,依托维尔利在德国的技术平台和与德国高端节能环保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关系,中心按照“德国技术+中国市场+常州企业”模式,打造对德合作的窗口。

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是常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两特三新”产业之一,作为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产业,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的强力支撑。常州高新区与中科院遗传院联姻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一期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15个研究员全职驻扎在常州工作,已经确定签约10个可产业化的团队。项目背后汇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专业机构和高校资源。“聚焦再生医学,生物工程,人工制备器官领域,打造细分领域 ‘排头兵’。研发中心负责人许博表示,依托中科院遗传院引入全球产学研资源,让常州成为再生医学产业高地。

在常州爱尔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产业链孵化”的混合打法,吸引了江苏中启翔宇航空科技、常州大果智能科技、江苏紫牛健康科技等22家企业入驻,已产生的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近40余项。

“领头雁”聚产业群

创新升级融入全球分工

2018年12月,由著名华裔女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鲍哲南教授研发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核心材料项目常州昕思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常州高新区,该项目是C3Nano在中国的首个规模生产中心。

在常州高新区,类似这样不断推出颠覆性黑科技、在世界舞台成为焦点的创新性企业并不罕见。全年申请专利超1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4000件,万人发明拥有量56.5件,PCT申请60件,高企通过率全省第一;在国家高新区年度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综合排位第28位。可以说,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常州高新区都可谓一片科技创新的“高产田”。

“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参与制定了92项全球标准或国家标准,连续18次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及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的天合光能,2018年捧回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行业“领跑”优势愈发明显。

一根只有头发丝二十分之一的碳纤维单丝,聚焦而成一个创新创业的产业集群——“碳纤维产业园区”。2008年,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杨永岗带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20名博士、硕士和工程专家,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立项的“T700级碳纤维工程化项目”落户常州,十年磨一剑,在碳纤维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成为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的领军企业。目前,常州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碳纤维科创港人才特区,设立专项资金,由企业自主引进扶持各类高端人才项目,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来常协同发展,打造碳纤维产业集群为推动常州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发展作出了示范和引领。

从“引进”到“引领”,精耕细作“四新经济”,加速构建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打造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江苏省“双创”人才赵善麒博士在2006年创办的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产品,打破了国外多项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累计承担、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16项,获授权国家专利65件。

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常州高新区持续发挥领军企业核心优势,招才引智 “靶向”发力,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区域内产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围绕“一特三提升”探索产业精准发展道路,瞄准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两特三新”产业目标方向,培育既有“高峰”又有“高原”的特色产业集群。2018年,常州高新区“两特三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0%,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净增高企77家,成功创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双创”示范基地。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