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高新动态 基层实践 他山之石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亮“五心桥”品牌 打造改革“黄桥样板”
发布日期:2020-08-04   来源:编办     字号:〖

苏州市相城区从明确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省级全域试点以来,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面上推开”的工作思路,在黄桥街道先行先试,通过锋巢联动,打造“五心桥”品牌,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建引领各项改革发展,筑起“初心桥”

1.突出党建引领,压实改革责任。强化组织保证,成立由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修订实施村(社区)、机关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其中党建考核采用“乘数计分法”,凸显党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在“1+4+N”模式下构建“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机制,把党的意图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举措,把党的主张化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为。

2.筑牢支部堡垒,助力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方面,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围绕疫情防控、招商引资、工程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建立一批行动支部。调整机关党组织支设置,以职能机构为单位,成立7个党支部,深度融入改革任务中。另一方面,形成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龙头、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导、网格党群服务站和“锋小巢”党群服务点为补充的四级党群阵地体系,切实发挥好阵地服务功能,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党建网格与基层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形成“多网合一、一网覆盖”的格局。

3.加强共驻共建,发挥治理实效。聚焦社会治理实施好“红色锋巢”微治理构筑基层“共同体”书记项目,一方面,优化统筹协调“区块链”。进一步强化区域统筹,推动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共驻共建、辖区内各单位资源力量,形成街道“大工委”统筹推进、社区“大党委”具体落实、网格支部精细化服务的三级联动体系。另一方面,优化为民服务“微治理”。深化“红色锋巢”制度建设,落实“五张清单”“请您商量”民主协商议事制度,持续推进“党员联户联企”,使党员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中的关键群体,进一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上新台阶。推动形成难事共商、活动共联、实事共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二、扁平化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筑起“暖心桥”

1.以“顺”字为要,调优机构职能。厘清职能边界,通过精简机构设置,明确职责清单、人员清单、对接区级部门清单三张清单,推动职责边界更清晰。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原则,综合设置7个职能机构。实现扁平化管理,打通原有割裂的、分散的、容易造成推诿扯皮的环节和流程,实现行政效能的大幅提升。通过“1+2+4”模式将现有人员按不同的岗位和不同分工,纳入这7个职能机构中。其中,“1”指集成指挥中心,一个大脑管指挥,“2”指综合行政执法与社会事业两个前道管理部门,“4”指党政办、经济发展、财政资产管理监督、建设管理四个部门,实现各项事务的扁平化管理,着力解决街道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水平。基层站所属地化,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及时划转交管所、动物防疫站和水务站的职责和人员,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2.以“稳”字当头,推进人员转隶。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机构、队伍、工作融合,完成职能机构64名人员调整,确保人员“接”得住、“转”得出、“融”得好;同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年龄结构更优,注重培养年轻干部,正股职干部平均年龄由45.1岁降至40.7岁,副股职干部由36.2岁降至34.2岁;另一方面,学历结构更优,提拔全日制研究生学历4人,股级干部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由62.2%提高至75.6%。规范编外用工,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黄桥街道编外用工管理及薪酬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将编外人员分为四大类,建立5岗14级薪酬体系;进一步深化编外人员管理机制,不断探索薪酬体系改革,畅通晋升通道,加强横向交流,逐步建立分层分级、晋升畅通的人员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机制,在街道现有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工作例会、建设管理、项目招引、资产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办事流程,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推进提升管理效能,推进营商环境大提升。

3.以“树”字为本,锚定发展方向。聚焦“创新研发+智能制造”两大产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工业设计创意等产业细分领域中的4个环节,积极构建“2+4”的现代产业链。近年来,街道大力推进电镀(线路板)行业、整治“散乱污”淘汰整治、村级工业集中区清理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淘汰整治,为更好地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着力破解资源和发展要素制约,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为街道产业发展打好基础、拓展空间、注入活力。

三、审批服务下沉群众好办事,筑起“舒心桥”

1.整合条线部门,优化服务体系。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目前共进驻公安、人社、市监、交运、税务、燃气、水务、市民卡等部门,开设窗口18个,可集中办理和代办区政府部门授权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70项,日均办件量150余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全科社工综合窗口,可直接办理61项村级事项。以为民服务中心党支部的“党员红”推进“放管服”,打造党员先锋示范岗,推行“红色代办”,实现“党员多服务、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2.升级自助服务,打破时间限制。推出“延时服务”,让每个能取上号的居民当天就能办结业务。“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让线上办理更便捷。建成并启用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进驻自助终端机8台,可以办理市民卡售卡充值、燃气缴费、社保业务、车驾管业务、交通违章罚款、有(无)房证明打印等57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实现了“便民不打烊、服务再升级”。

3.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坚持“服务奔着需求走”的导向,对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进行扩容,增设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兑现“1+7”产业和人才政策,为入驻黄桥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和政策支持。同步加大“相城政策通”“政企连心卡”等宣传力度,全力打造“一网通办”平台,让高水平服务环境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社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全力支持、全方位服务好企业和项目建设,为企业提供最周到的服务和最优质的投资环境。

四、一支队伍纵横覆盖管执法,筑起“安心桥”

1.培养全员全科多面手。采取“业务梳理、现场施教、集中培训、案例讲解”等方式,将原条线业务知识点及各执法事项汇编成册,着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通过“老带新”,现场施教,以案议案,全面锤锻实战执法能力。同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由原条线业务骨干详细讲解各项业务开展情况,通过典型案例梳理、交叉工作点评,帮助执法人员迅速了解掌握工作情况,不断增进工作融合度。

2.组建区域执法攻坚队。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尖刀队”的先锋作用,带头成立区域执法攻坚队,以“啃骨头”“零敲牛皮糖”的毅力,对隐患积存严重、工作推进迟缓的区域开展集中攻坚,着力消除隐患区域化的乱象。结合街道全年重点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开展厂房标准化创建、危险废物整治、违法建筑专项整治等工作,组织房东、企业负责人座谈,对重点区域开展逐个、逐次攻坚。自成立至今,共开展集中检查3次,检查企业167家,消除隐患221起,完成租赁厂房标准化创建157家,拆除违建1.5万平方米,综合执法能力和服务能力正在实战中迅速聚合增强。

3.打好服务发展强手棋。根据街道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制定规范化工作制度,围绕“联动执法多磨合、业务能力再提升、解决问题出新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强执法队,做优服务队。通过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定期开设“业务讲堂”,不断在实战中磨合执法队伍,在学习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认真研判当前综合执法新形势,紧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破解执法难题,以优异的工作成绩,为黄桥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实保障。

五、一体化平台实现“多网合一”,筑起“放心桥”

1.“一网治理”重融合,街道在65个三级网格科学设置党组织,配备专职网格员293人,做到网格支部、党建指导员全覆盖,实现网格长与支部书记“一肩挑”。选准配强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管理队伍,全街道1800余名党员全部入网参与服务管理。日均受理投诉咨询工单18个,各级网格日均巡查上报工单200个。落实“党员联户联企”制度,每月25日先锋服务队集中下访,收集问题建议,为民解决难题。

2.专项整治促发展。持续推动各级网格开展扫黑除恶、“散乱污”企业(作坊)、安全生产、“331”、污染防治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巡查检查,充分发挥网格基础信息准、发现问题早、遇事处置快的优势,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提升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实效。2019年度,共检查并治理散乱污企业562家;发现并消除“331”各类隐患800多处;拆除各类违建4万多平方米。

3.线上信息强支撑。有序推进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建设,通过整合街道区域内的人口、企业、地理等各项基础信息,接入“12345”、数字城管、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利等各类信息化管理端口,统筹建设集党建工作、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治理、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提供信息化保障,也为构建简约便民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提供有力支撑。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每个信息加工提炼,汇总成报告,可以强化信息预警、研判,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实现长效闭环管理。平台以数字治理的纵深厚度,将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全要素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

 
 
主办单位: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崇信路8号
电话:(86-519)85100668 85127060 传真:(86-519)85105661 邮编:213032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