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图说发展 报告解读 建言献策 公告决议 委员风采 两会影像  
 
 
 
乡村振兴应城乡两端发力
发布日期:2019-01-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明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区过去是由郊区、武进的一些镇、村分批划入融合而成,目前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5%以上,但城乡差距却逐步拉大。主要原因是多年城市主义发展的偏向,政府对乡村的管控严格,比如人口、土地、资源等,建设用地、基础设施、休闲功能等都偏向城市,很多村庄在等待开发中价值一直沉睡,农房改造、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我区实施乡村振兴,不能仅从农业农村内部破题,必须从城市和乡村两端发力,合力打造城乡融合新局面。
  一方面,乡村要用城市的逻辑来做好全面振兴的准备
  乡村振兴是对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价值的重新定位,要用城市的逻辑来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做好各种准备。一要用规划城市的理念来布局乡村。从改进和加强规划管理入手,明确乡村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和搬迁撤并的范围和边界,为城乡融合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镇、村也要主动梳理乡村资源,为下一步乡村空间规划指引和管控打下基础。二要为城乡资源互动做好制度准备。推进落实农业农村“放管服”,加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培育。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确权、清产核资等手段把农村、农民手里沉睡的资源股份化、证券化,形成产权清晰、政经分离的市场化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超前谋划、适时启动“三块地”改革,试点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城乡社保并轨,为城乡两元结构破题做好制度上的准备。三要通过城市先进治理元素带动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究解决对城里人与乡下人、外来户与原住民流动频繁的乡村秩序进行新的利益资源配置;通过“科技+制度”,管好农村集体三资;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推动乡村治理,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通过扫黑除恶,建设平安乡村,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四要以现代宜居理念打造美丽乡村。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方面的全面整治,完善农村长效管理制度。引导村民依据规划实施旧房改造,强化整体设计,提升农房质量安全、建筑功能和风貌水平。以点带面建设全域美丽乡村,让原住民留得住,城里人愿意去。
  另一方面,城市资源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乡村
  我区企业众多,资本活跃,城市资源丰富,应推动与乡村全面对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一是城市资本要主动下乡。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契机,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跨界,乡村向城市开放,资源与市场接轨。支持“互联网+农业”,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等新兴业态。发挥城市资本组织化程度高、效率高的优势,探索乡村社会和城市资本利益共同体的发展;加强农业农村招商,引进民营企业、投资资本、运营机构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如浔龙河艺术小镇、泰州东罗村等。二是城市精英要主动下乡。加强“三农”干部的培养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创新户籍、医疗和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制度,吸引心怀乡土的新知青、艺术家、创业者、跨界精英等新乡民,重塑乡村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三是城市功能要主动下乡。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奔牛的教育资源和孟河的医疗资源配置,以“教育小镇”“中医康养小镇”等题材吸引城市人口,大力推动名校、名医院的分支机构下乡。此外,在城市活跃的科普文化单位、社会团体、养老机构、旅游休闲等各类组织都应主动走向乡村,结合自身优势,优化乡村功能。四是城市文化要主动下乡。乡村振兴不能光有青山绿水,也要有文化的植入。既要挖掘历史文化,弘扬乡土文化,更要发挥我区创意产业的优势,把互联网、动漫、创意等文化植入到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一村一品”的创意文化新阵地,打造一批“网红村”,把我区最具创新思维的创意动漫文化因地制宜的展示在乡村大地上。
  城乡互动,城市毕竟还是占据优势和主动权,乡村对资源的承接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党委政府需要通过直接投入财政资金、刚性配置公共资源、出台导向政策等方式,强力推动社会事业、金融资本、专业人才、创意文化等城市资源加快向乡村流动。当然,城市资源尤其是民间资本的下乡也要把握几条原则:一是农村不能过度产业化。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振兴小农,而非振兴资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应给小农农业方式留以足够的生存空间,避免将乡村振兴变为投资项目、基建工程。二是不能与农民争利。不能简单的以“规模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等名义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避免企业家将农民的土地流转以后将农民排除在外。三是不能消灭农村的生活方式。深化农村农业价值教育,保持农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警惕商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对乡村的过度挤压。
  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力才能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我们相信,城乡的融合发展必定让乡村更有活力、城市更加精彩!
 
 
 
45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