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图说发展 报告解读 建言献策 公告决议 委员风采 两会影像  
 
 
 
一统两特三共融 共谱和美新篇章
发布日期:2019-01-14
  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如何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需要进一步关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主动谋划乡村振兴的意识不强,在带领农村发展致富方面有欠缺。二是富民增收原动力不强。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乏特色产业和品牌。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入渠道不畅,农民增收的原动力不强,有些低收入农户致富信心不足。三是群众获得感不高。村民自治途径不宽,基层群众主体作用未有效发挥,在乡村建设中参与度不高,精神文化活动偏少、形式老旧。四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村(社区)管理引导存在缺位,村民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基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统:即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党建引领,首先要牢牢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如实施“先锋行动”、“5A制”管理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主动谋划乡村振兴的意识,提高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能力。要加强阵地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学堂”,开设“村书记讲堂”,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村干部队伍能力。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党员“一帮一”、“一带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两特:即要做强特色产业、做优特色美丽乡村
  1.做强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核心是做强产业,目的是村强民富。要围绕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本地本村产业基础,结合现有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以特色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壮大。以梅林村、东南村为例,两村分别结合草坪、有机稻米等特色农产品,不断做精做优,延伸产业外延,形成了“梅林”、“夏墅”等知名品牌。目前,梅林村拥有近6000亩草坪,全村70%以上农户从事草坪产业,去年亩均纯利润达8000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东南村以“夏墅”牌有机米为龙头,向蔬菜、瓜果、蛋禽等其他农产品延伸,形成品牌销售效应,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梅林、东南两村都尝到了打造品牌效应的甜头。
  2.做优特色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因地制宜,从乡村风韵、历史底韵出发,突出原有地方特色风貌,充分利用现有建筑、本土植被、青砖黛瓦等乡土资源,不搞大拆大迁,打造特色景观、自然生态。顺应本地传统,汲取群众智慧,利用土专家、田秀才,广泛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打造民俗遗迹、小品景墙,如村史馆、匠心铺、文化墙、乡音亭等节点,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同时,要发挥示范点示范推动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辐射带动其他村(社区),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惠及更多群众。
  三共融:即要共建融入,共治融洽,共赢融合,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1.引导群众参与,以共建促融入。切实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寻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时,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吸收好的建议想法,融入村庄规划建设。在家前屋后整治、村庄美化、河塘净化过程中,开展树文明新风、展农民新貌等活动,让村民行动起来,发挥正向作用。同时,发挥村教乡贤在风习教化、村庄治理和带动致富中的积极作用,用乡贤智慧扮靓美丽乡村。
  2.提升群众自治,以共治促融洽。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在农村全覆盖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农村人口结构重塑带来利益诉求多元化,自然村、农户分布较散,村民小组基本单位内部组织体系相对传统固定的特点,创新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建立网格员与村民小组长互助共建、“民生服务代办”、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党建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初心茶舍等渠道平台,注重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提高乡村治理的能力水平,增强农村活力。适时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形成村民共同遵守约定、相互监督促进的良好格局。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深化“社区天天乐”等活动,创新居民APP、在线直播等形式,丰富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强化群众文明意识,营造争做文明村民的融洽氛围。
  3.群众共享成果,以共赢促融合。要推进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设,探索“村社合一”等运营管理体制,以村委会带动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反哺村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加大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项目支持力度的同时,要突破“土地”这个乡村发展最大的资源要素瓶颈,结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土地,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变资源为资本,并吸引村民入股参与集体分红,促进村民收入提高。关注低收入农户家庭,扶经济贫的同时更要扶思想贫,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变等、靠、要为急、争、创。要充分挖掘乡村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康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增加集体收入和本地居民就业收入,让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红利。
 
 
 
45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