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莲响是集唱、念、敲、打、跳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利用装饰过的竹棒“莲响”为道具,边跳边敲打身体各个部位,并摆出各种造型,表达出不同的内容,常州新北区春江镇的录安洲打莲响已有近50年历史。打莲响源于明末清初,因连年战乱和灾荒,人们被迫外出逃难,一根竹棒一只竹篮,沿途乞讨求生为博得别人同情,人们就用民间小调编排动作。在一根竹竿的中间多处穿孔,串上铜钱,表演时手持竹签不断敲击头、肩、腰、膝、脚等部位,发出清脆、整齐的嚓嚓声,表演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如今,打莲响已成为节庆或在庙会中的一种娱乐形式,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一支来自春江镇录安洲的莲响队,录安洲打莲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苏北传承而来。录安洲的第一支莲响队只打了两年就中断,直到2010年3月,在镇文化站的支持和老艺人的大力协作下,又重新组建了二十多人的莲响队。“竹子用彩布包扎,竹筒内用铁丝穿挂铜片,敲打后发出清脆的声音。表演者身穿彩服,手拿莲响棒,随着音乐节奏边说边唱,边打边跳。”打莲响没有固定脚本,只在表演中摆出各种造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打莲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充实发展,融入了更多的舞蹈动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动作优美,节奏明快,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如今,打莲响已成为录安洲重大节日或喜庆节日必不可少的演出形式,渲染着热闹繁华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