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长江生态安全,滨江经济开发区再出重拳。8月14日,滨开区(春江镇)召开化工企业整治提升暨“小散乱污”行业企业清理整顿推进大会。常州市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蔡楚秋,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区“263”办公室主任严俊,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滨开区(春江镇)党(工)委书记盛晓东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滨开区拥有常州市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同时,又是化工企业密集区,辖区108家化工企业占高新区总数的60%以上,化工产值占滨开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3。产业结构重、开发强度大、排放总量高成为滨开区产业转型的痛点,也成为打造长江生态安全带的难点。
整治提升化工企业刻不容缓。这次推进会明确了2018年前,滨开区减少落后化工企业27家以上,其中2017年完成关闭任务50%以上。到2020年,合计减少落后化工企业50家以上。对具有下列情形的化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和关闭。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2015年本)》(苏政办发[2015]118号)规定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的企业;二是《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6号)中规定应关闭的企业;三是评估结果显示为落后化工产能,具有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产出效率低下的企业。鼓励化工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转型发展非化工产业或非化工生产产业。鼓励化工园区内龙头骨干化工企业或园区外规模企业兼并重组园区内落后化工企业,在符合园区化工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准入门槛等要求下,进行彻底技改或重上新项目。滨开区将对辖区内化工企业全面排查,组织常州大学等专业机构实施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关闭、转型、重组企业名单,并实施相应的补偿政策。
与此同时,滨开区还向“小散乱污”行业企业“开刀”。通过清理整顿,对无证无照、涉嫌违法违规经营、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等国家明令禁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有违法乱纪法排污事实及无法达到准入条件等情况的“小散乱污”行业企业坚决予以彻底关停取缔,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小散乱污”行业企业专项整治工作。
为保障长江生态安全,滨开区实行三级网格监管全覆盖。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对网格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发生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情形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和监管人员的责任。
会议通报了“263”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及单位作表态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