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立足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阶段核心内涵,围绕常州高新区打造“工业明星城区”的定位,基于“一个核心目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两大区域特色(中小企业众多、工业基础雄厚)”“三大体系(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安全保障)”的评价视角,来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双创活力”“产业成长”“互联互通”“平台赋能”“场景融合”5个一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同时,以2017年为基期,全面、多角度衡量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
发展指数显示,该区互联互通指数增长幅度最明显,对总指数贡献最大。这反映出园区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环境建设、多方共同参与、设备连接上云等方面表现最好。
常州高新区场景融合指数正在逐年增长,增幅仅次于互联互通指数,该指数反映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现实生产场景的融合能力持续增长,在数字转型、两化融合、效率改善三个方面表现较好。
统计显示,近年来,常州高新区创新资源加快汇聚,科技创新和创业孵化成效显著。从2017年—2019年,常州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当量数由298家增长至355家,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由1.96%增长至2.33%。这些持续增长的创新投入日益成为支撑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的持续壮大,有效增强了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2017年—2019年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由1708亿元增长至2033.3亿元,其中,当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由144亿元增长至171.4亿元,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占比由7.1%增长至8%,说明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技术和人才优势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