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常州)有限公司自2010年在常州投资建厂以来,秉承安全即效益的理念,以“Energizing Chemistry”(为化工行业注入非凡活力)为初心,勇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安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成长为一家可信可靠、安全质臻的化工企业。
一、以安全理念为基础,凝心聚力。构建安全文化,结合企业发展理念,构建了以“承诺为先”“全面预防”“积极践行”“追求卓越”四个层面为核心的“Xact安全文化理念”,围绕自我安全认知、事故防范信条、实践行动要求以及事业价值提升,不断打造全面广泛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提升价值认同,每年开展安全文化周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环保、健康相关内容的培训交流,召开安全法规法律及标准研讨会,并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宣誓,切实通过安全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培育,不断强化思想共识,夯实理念基础,增进文化认同。持续发展完善,每年组织“Xact”文化调研活动,利用在线及纸质版两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及承包商匿名收集反馈意见,并公开调研成果,不断充实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二、以管理制度为抓手,严谨高标。建立“定点定岗”的安全责任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逐级制定并签署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纳入风险研判及承诺公告制度,一线班组、部门每天将安全风险信息逐级上报,由管理层对风险进行研判,而后作出安全承诺及社会公示。建立“标准更严”的安全考评制度,员工在取得政府监管部门上岗资格证的基础上,需通过企业再考核、再验证方能上岗。同时,创建数字化资质管理模块,以日常培训和考评数据为基础,建立员工资格能力矩阵数据库,达到“以能定岗”目的。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提醒制度,在窨井、储罐等重点部位张贴安全标识,在产品外包装张贴操作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安全信息,在管廊及装卸区加装生命线系统,全面提升厂区内危险因素的辨识度。同时,针对高风险作业,建立数字化作业证管理模块,提前绘制能量锁定流程图,规范作业的审批、培训及人员选调,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三、以工艺安全为保障,科学高效。严谨分析评估,企业任何新建项目,从立项到设计,从建设到验收,全程开展工艺安全分析,每次分析都由一名具有德国国家资质的工艺安全专家任主席,HSE、设备、电仪、工艺、操作等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联席签署颁发证书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提升了工艺的本质安全指数。突出双重保险,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坚持按照安全保险最大化的原则,强化安全管控。比如,为使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废弃禁忌性有据可依,编制化学品的兼容性矩阵;为使槽车卸车安全可控,加装双道阻火器的顶部气相平衡管,卸料的同时将储罐氮气压入槽车,确保槽车空车行驶安全;为防范管道泄漏对环境的污染,所有化学品及污水管道设计为管廊压力传输,提高安全环保功效。集中统一管控,由中央控制室统一对各关键节点的报警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及监控管理,并持续强化控制室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针对槽车卸车等重点环节,建立“电控+手控”联动机制,操作需中央控制室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共同确认,才可继续进行,提升了工作的安全指数。
四、以应急能力为防线,有备无患。应急职责体系全面精准,根据自身工艺特点及风险特性,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应急预案,并经第三方审查评估,确保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根据每名员工的工作岗位及安全职责,制作配发“应急卡”,将自身的应急职责、执行的应急动作、所需的应急物资等信息进行标注,提升应急体系的精准性。应急硬件设施科学完备,建立主消控中心,对各工厂、各车间的分消控中心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在各门卫处放置“应急交底箱”,存放厂区平面图、消防总平图、化学品分布图等应急资料,以及必要的应急物资;在化学品存储点,设置“应急处置柜”,存储专用的化学品应急处置物资;在厂区排水节点处,设置25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收集处理消防废水。应急能力检验注重经常,公司定期同园区消防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并结合“应急卡”的相关要求,对每个演练科目、每名人员的应急反应情况进行考核;组建公司义务消防队,队员由园区消防队进行封闭式训练,提高应急技能水平;每日对“应急处置柜”的门锁进行检查,每月对柜内应急物资进行核查,确保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五、以社会责任为担当,共享发展。构建沟通纽带,每年组织公众开放日,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企业代表、政府职员等不同层次群众,深入厂区一线参观,让公众零距离了解企业安全的发展理念、可靠的生产工艺和全面的应急防范,不断消除群众疑难点,解答公众关注点,以公众的关心关注倒逼企业安全工作的发展。注重经验共享,联合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园区应急管理部门及周边企业,成立“常州滨开区责任关怀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之间签署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制定经验交流共享规范,为相关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工作实践,拓宽联络渠道。投身社会公益,牵头建设“朗盛爱心小学”,定点资助留守儿童,累计帮扶上百名贫困地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切实扛起和拓展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安全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