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校园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 科普知识进校园 教师素质提升
 
 
多力驱动,多环交融,多学赋能:未来学校的教育存在
首届全国“家校社共育互育”研究联盟论坛暨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1-06-18   来源:教育局    

6月16日,首届全国“家校社共育互育”研究联盟论坛暨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龙虎塘实验小学拉开了帷幕。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常州市教育局、新北区教育局和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学生发展领域负责人张永研究员、新北区教育局张华锋局长、新北区教育局杨仁元副局长、新北区教育局基教处蒋辉处长、龙虎塘街道办事处唐爱民主任及蒋铮副主任、武义教育局雷国强所长、武义熟溪小学蓝美琴主任、南师大附小郭静副校长、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陈旻副校长、《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杨春等众多嘉宾莅临龙小,共同参与了这场视听和精神盛宴。此外,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累计近2万人次参与到活动中。

变革发展:从一份作业到七载创生

从2014年一个班级的“幸福作业”研究开始,“幸福作业”在龙小已经经历了七个春秋的实践。本次活动开幕式以主题为《多力驱动,多环交融,多学赋能:未来学校的教育存在》的视频带领与会嘉宾们回顾了“家校社共育互育”这一教育新样态在龙小的变革与发展:在“幸福作业”研究中成型,在疫情瞬变中“涌创”进阶,再到回归日常成为自然而然的教育存在……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张华锋局长观看视频后,以《创新育人格局,创出中国气派》为题为活动致辞。张华锋着意强调了本项研究以及本次活动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他指出,家校社合作研究不仅是理念的创生,更是新的教育生态的衍生和发展。

携手并行:从一群探路者到一个联盟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与会嘉宾们的见证下,卜玉华教授、张华锋局长、唐爱民主任、顾惠芬校长和家委会张振东会长一起为研究联盟揭牌,宣告全国首个“家校社共育互育”研究联盟的正式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也意味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携手并进、互促共长的新阶段。

主题报告:从“幸福作业” 走向“全域共育互育”

顾惠芬校长作了题为《从“幸福作业”走向“全域共育互育”的自然而然》的主题报告。顾惠芬紧扣“全场域”这一关键词梳理和回顾了这一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脉络,简明扼要地展示了这一研究从“三力驱动,三环交融”到“多力驱动,多力交融,多学赋能”,再到如今随着专著出版走向自然而然的日常转化。顾惠芬从三个角度向线上线下的小伙伴们作了分享:化形:“幸福作业”,打开融合共生的新世界;进阶:疫情“瞬变”,在涌创中回归教育本质;追寻:整体转化,成为自然而然的教育存在。

这一项研究促成了全域共育互育,全员互学共学,共创共享着美好生活,给与会嘉宾带来了启迪与思考。

实践展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自2014年“幸福作业”研究开始,假日玩伴团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学生组织就形成了。通过六年的实践,玩伴团活动数量上逐渐增加,内容上不断丰富,多力驱动,多环交融,多学赋能的家校社共育互育新样态日趋鲜明。龙虎塘实验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代表纷纷走上舞台,用生动的演绎展示着玩伴团活动的精彩与内涵。

共研共享: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学生发展领域负责人张永研究员主持各联盟校进行交流发言。龙虎塘实验小学副校长丁小明作了主题为《隔代互学,在研究中更新迭代》的分享。来自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陈旻副校长围绕“三通三化”作了主题为《“校园听证会”:推动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分享。家庭教育是家长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南京南师大附小郭静副校长就围绕“爱”字作了题为《爱的教育:聚力家校共育》的主题分享。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构建由“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劳动教育面临着内涵与过程的重构。浙江武义县熟溪小学蓝美琴主任聚焦“劳动”,作了题为《共画同心圆:建设小学家校社劳动共同体》的分享。

四所联盟校的分享展示了实践的过程,也带来了有深度的思考。张永教授用“学习、治理、未来”三个关键词概括了今天这一场精神盛宴的学习收获。家校社合作是基于学生的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今天的活动也引发了张永教授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的思考。张永教授指出,高质量学习要有多维度的滋养,也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他强调高质量学习特别要关注学习成果的积淀和集中的呈现。龙小的研究以“幸福作业”为出发点,不断通过多力驱动、多环交融,进而为学生展示了美好生活的样态。张永教授还指出,治理是家校社合作的“后台”,为学生发展营造了丰富的环境,今天的活动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张永教授更期待着这一联盟可以把家校社合作的研究推向更广大的层面,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推动的,只有“家校社共育互育”才能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是伙伴们达成的共识;彰显育人效果,主动担当,创造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新样态,是伙伴们共同的追求。首届全国“家校社共育互育”研究联盟论坛暨常州市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展示活动让探路者成为同行者,站在新的起点,伙伴们也将笃行致远,一苇以航!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