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创新产业培育更“新”
始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增强特色产业辨识度、打造产业新地标,提升全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创新产业培育方向越发明确,以专业化为导向,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孵化链条。高新区创业载体从1994年的1家,3万平米,发展到现有94家,280万平米,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新主体实力更“强”
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引导企业确立创新发展战略,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主导制定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具备高爆发性、颠覆性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挖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不断壮大科创主体规模,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支撑。高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40家、瞪羚企业1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数、申报数均为全市第一。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高新区累计建有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33家,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1%,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达12家,全市第一。
大力营造创新生态,资源集聚影响力更“广”
以创新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环境等创新要素的催化作用,构建“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深化创新开放合作。关注创新大国、关键小国来源,推进科技项目、双创平台、海归人才“高质量引进来”。鼓励优势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推进国际制造共享平台、离岸创新中心、离岸孵化平台建设,探索“研在域外、海外,发在常州高新区”的合作模式和协同机制,构建“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打响科技服务品牌,创新服务能力更“优”
围绕高铁新城省级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科学技术普及等8大服务业态。
畅通科技企业与科技服务、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和省市创投资本的联动,推进科技支行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向我区集聚,打造面向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工作。加强积分结果应用,开发实施“科创积分贷”等满足创新主体不同成长阶段需求的多元化科技金融产品,更多导入“金融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