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军民融合”战略机遇期 补齐我区高质量发展短板 农工党新北区基层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22-01-10 |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全区军民融合发展,是整合高新区产业优势,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区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军民融合的优质企业不断涌现,部分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全部技术由企业自主研发,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材料。同时,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龙头企业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人才技术优势为全区军民融合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成绩,得益于我区特有的参军办证专项资金扶持。但同时,目前我区军民融合发展仍面临不少困境:
就企业而言:一是市场准入只是第一步,后期因缺少通畅便利的信息渠道、项目垫付资金太多等因素,民参军发展慢、体量小;二是目前军民融合的企业较为分散,融合程度不深,终端产品极少,集聚效应尚未显现;三是部分代表企业的经验属于个例,其复制性不大。市政府对部分企业扶持力度很大,但现在“民参军”以参与部分项目为主,且项目有成果后才可享受全市产业支持扶持,不能与代表企业相提并论;四是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民参军企业,一般民品都有外贸业务,受国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制造军品有顾虑。
就政府而言,一是虽然给予了领证企业资金扶持,但看不到后期经济效益;二是扶持大的企业,在提供了土地、资金等支持后,除了解决少量社会就业岗位、提供上级部门参观打卡点,同样尚未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形成合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建议设立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进军民融合和国防科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和企业培训等工作;建立完善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军地双方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协作机制,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顺畅等问题;研究出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意见及实施细则,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协同化的思路,统筹考虑军地需求,积极协调适合我区现有产业特色的军民深度融合。
二、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适当降低军民融合门槛
建议简化“民参军”审查流程,提高审查效率,缩短办理周期,加强申领培训与指导。消除所有制区别待遇,国企、民企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承担军工配套、军品研发等任务。发挥市场优势积极开拓军品市场,加大民营资本参与军民两用技术转换的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提升产品供给效率和创新成果转化率。
三、创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
建议选取具有较大规模和良好发展前景的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产业体系,打造完整的功能配套区和畅通的物流通道,建立统一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服务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军品生产质量控制、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四、加大对我区优势特色产业的投入,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质量
全区目前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陶瓷涂层、亚胺材料、隔层材料、储能合金氢、散热铝板等,在潜艇等军事设施装备上应用广泛,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建议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在机加工配套产品方面,依托现有设备设施,可拓展上下游零配件产业,补齐价值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在电子信息产业上,可以凭借智能传感小镇的建设,发挥传感、遥感工业特色,生产军民两用的位移传感器、轴承传感器等终端产品,满足市场广泛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强化军民融合资源整合力度
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和军方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机制,支持设立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军民融合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发布军民融合产品市场信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环境。推行项目指南网上发布、审查结果网上公示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先进技术和产品在军队试验和试用。
六、出台军民融合领域人才鼓励政策,增强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建议支持我区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国防军工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企企合作、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人才培养合作渠道。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专家团队,成立军民融合专家库和专家委员会,推动军民融合高水平智库的建设,积极与军民融合领域具有优势的智库对接合作,打造权威的军民融合智力支撑平台。
七、搭建基金平台,引进风投,拓宽军民融合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投资引导基金或者产业投资基金等独立风险投资机构,选取一些成长快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军民融合企业作为目标公司,随着目标公司的成长不断地分期分批注入资金,不以控股为目的,不介入目标公司的具体经营,而是帮助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壮大而获取较高额的投资回报,并通过帮助公司上市或者股权转让等方式最终从目标公司退出,做到风投与企业的“双赢”。
八、引导企业家反哺产业
秉承“有为才有位”的理念,积极引导转型成功的军民融合企业家发挥自身优势,牵线搭桥、献计献力,为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更多产业和项目,以实际行动配合政府将军民融合项目落地,补齐我区高质量发展短板,助力我区军民融合企业高质量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