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赋能 践行未来乡村理想 |
发布日期:2021-01-07 |
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总体要求,结合省、市、区委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区城市创意资源与乡村板块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新北”建设推进的新亮点,现围绕“创意赋能,践行未来乡村理想”主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梳理挖掘乡村资源,引育跨界融合的创意产业。乡村产业发展要以农产品为原点,深度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价值,以创意带动一二三产业整合,同时注重品牌包装和设计升级,提取村内建筑、非遗、农业等特征,创作特色文创产品和文创业态。对乡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策划,通过引进长期在城市活动的运营团队,引导互联网、动漫、创意等文创资源深度对接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创学院、民宿学院等乡村运营的核心载体,打造乡村新业态、新链条、新集群,助推美丽乡村“三生”生态持续优化。
二是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打造乡村空间的创意美学。摒弃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公园化”“同质化”通病,围绕乡村生态、村落民居、空间功能等开展美学思考,提倡微改造,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鼓励艺术家、文艺青年下乡创作,比如上海艺术家林正碌将“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项目带到福建省漈下村,通过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使漈下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激活了村里沉淀百年的传统文化。乡建也是艺术,可以将破旧老宅变身时尚民居、诗意民宿,公共空间可改造成文创集市,路、桥、菜地、码头等,每一处硬件设施都可以装点成为靓丽风景。
三是深入挖掘在地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创意作品。好的创意应根植于在地文化,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民俗、美食、节庆等。创意的在地化可以有效避免乡村文创开发的同质化,是形成乡村独有品牌的基础。比如袁家村的关中民俗、溧阳牛马塘红薯等。我区拥有众多优秀的在地文化,如齐梁历史、孟河医派、大运河,当地美食如青城仔鹅、鳝丝面等,在乡村建设的时候都可以深度挖掘、讲好故事,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意作品。
四是全面升级乡村功能,集聚城乡跨界的创意人才。吸引心怀乡土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创业青年等人才回归、旅居,重塑乡村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这些新乡民不仅是游客,更是“居民”,如昆山的计家墩,通过招引民宿集群、组团开发长期租赁农房吸引了很多上海、苏州的市民,他们的聚集、居住,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美化、活化了乡村。
创意下乡,需要有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在乡村产业招引政策、乡村双创载体建运、乡村文创产品落地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同时深化改革,为城乡资源的有序流动创造新机遇、新动能;此外,我区独有的创意产业基地也应发挥优势,在创意下乡上力争有所作为。创意乡村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当前我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吸引了一些企业试水,“融商智投公司”联合著名的“隐居乡里民宿”,引进投资基金打造的美丽1号民宿即将开业;以东南村美丽乡村为基底的“稻田理想”田园综合体已经悄然启航;临平文旅操盘的薛家“花开西庄”项目,通过践行“农创、乡创、文创、青创”四创理念,使艺术“创生集群”初具雏形;孟河镇的“香邑兰陵”香草主题村落规划也即将落地。创意赋能,全域美丽乡村未来可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