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规划分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分局广拓思路,树立了“开放、协调、效益”的理念,明确方向,确立了“生态、科技、和谐”的目标,强化措施,制定了规划“三大提升”计划。
一、坚持“开放、协调、效益”的理念,明确新时期规划工作策略。
规划不仅要延续历史、把握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谋划未来,因此,我们积极学习先进的思路,以“开放、协调、效益”的规划理念来指导我们思路的创新。
1、大视野的开放理念
随着上海的双中心建设,金融危机助推的产业升级,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必将加快,区域的综合协调发展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宏观政策制定与落实的空间点,从区域-城市这个角度看,区域发展格局的变更必将给区内的城市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置身于城市群核心地带的常州,随着高铁、高速等重大交通脉络的连接,必将成为大都市发展的连绵区,接受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辐射,与周边城市形成共进发展的格局。
2、大尺度的协调理念
明确城市建设重点和战略空间,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城市发展合力。新北区具有的优良的外部区位优势和内在“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交通格局,决定了新北区可发展成为区域中心的无限潜能,成为统筹区域发展的功能高地、高端产业集聚的福地。因此,我们要协调好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把新北区建设成为周边1800平方公里紧密型区域中心。
3、大综合的效益理念
规划不仅仅是空间的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地区发展实际,谋求实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要积极围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统筹谋划,在空间谋划、项目融资、产业引导、土地收贮、功能招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联动发展,实现三大效益综合最优。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策划引导,通过主题功能策划,挖掘城市空间的核心品质和内涵。
二、树立“科技、生态、和谐”的目标,实现更深层次的规划全覆盖。
为积极谋划新北区未来发展,确保制定的规划既符合当前需要,又能满足未来发展形势,我们进一步加强调研,取长补短,把“科技、生态、和谐”的要求贯彻于规划工作中,让规划的“定位更高、编制更实、管理更严”。
1、“高”标定位,确保第一步就不落后于时代。
积极把握社会发展脉络,掌握当今规划前沿动态,围绕全区深化发展蓝图目标,以高起点的定位来规划439平方公里“一张图”工作, 从战略上对整个区域重大发展功能区进行统筹布局,以建设一流产业园,打造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按照近、中、远期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围绕“一张图”进行深化完善。
2、策划更“实”,确保编制项目更体现可持续。
深入研究,主体策划,理清线索,坚持特色,塑造形象。我们建立了“策划---招标---评审---座谈---再策划---转化”完善的规划编研体系和路径,强化了规划的前期策划,尤其是主题功能的策划,进一步纵深推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可操作性,统筹建设实施时序和策略,把成果落实到规划编制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强化规划的统筹引导机制,将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土地规划等有机协调,实现规划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建立了实施反馈和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实施过程中的反馈,确保规划编制成果前瞻、科学、可实施。
3、“严”字当头,让制定的规划成为法律的必然。
“树历史精品,营特色形象”,在规划的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规划的执行力,强调“严”字当头,从前期编制规划的制定,到后期建设方案的审批,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一旦确定,即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公示与公布,让群众参与规划,切实做到“阳光规划”。进一步强化实施的执行力,建设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实施。对于不符合城市规划的、私自违法建设的项目,要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城市预期效果不走样。
三、开展规划的“三大提升”计划,引领创新的规划思路和策略
1、实施编研体系提升行动计划,引领城乡统筹
积极围绕建设区域中心亮点,全面深化优化全区各类规划,指导新城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我们汇总整理了新北区规划编研体系,对历年来编制的规划成果进行了汇总整理,对规划成果内容进行了研究,对规划体系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城市发展要求和规划体系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判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规划业务需要内容,规划业务重点内容及规划业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策略。
l 开展了《新北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城乡一体、大都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协调好协调整合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农业生态、城乡建设规划,优化都市发展空间,明晰各主体功能发展主线,谋划新北区创新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对规划体系进行科学评估,明确了新北区“十二五”规划编制方向和重点。
l 积极围绕北部新城70平方公里建设区域,深化细化各类规划,稳步推进北部新城规划建设。一是开展了《北部新城近期建设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以长江路、乐山路组合型功能“红轴”和滨河生态景观“绿轴”为骨架,辽河路和新龙公共服务带为串接线索,高铁枢纽、天合太阳城和新龙分区公共中心为支点,重点建设高铁、三江口、教育科研、新龙、长江路西和长江路东这六大板块,最终形成中心组织完整、网络沟通顺畅、分区有机组合的城市功能结构体系——“两轴、两带、三心、六板块。二是开展了高铁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与各项专项规划。高铁核心区是北部新城近期建设的先发地带,面积近1.4平方公里。规划以高铁交通枢纽、区级行政中心和大型城市文化公园为三大核心动力,突出高铁生态公园、城市广场、城市文化公园共同构成的“工”字形绿色开放空间,真正使其成为“一个与自然交融最具生态特色的活力中心、一个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城市中心”。三是积极围绕京沪高铁常州站建设,组织编制了《京沪高铁常州站核心区市政道路与配套交通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京沪高铁常州站核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等项目,协调推进高铁场站配套公交枢纽站及长途客运站的建设,保障了高铁项目的快速施工。三是积极会同区建设局开展了北部新城绿化提升规划,围绕景观性、交通性、整体性等要求,对不同功能区域考虑不同的绿化景观方式,确保每个功能结点各具特色,整体彰显新城风貌的绿化体系。
l 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常州市五大产业振兴计划,积极推进“一核八园”中的“四园”规划,去年完成了《中华龙城创意产业基地城市设计》,今年开展了《常州天合太阳城城市设计》、《新北区新能源车辆产业园概念规划》、《新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概念规划》的规划工作,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及时提供了规划保障。《常州天合太阳城城市设计》把天合光伏产业、三江口城市节点及龙虎塘老镇区三大空间进行有机的组合,使之成为集产业、居住、休闲与一体的又一个城市发展示范基地。规划定位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总部和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光伏技术运用示范区、产城一体示范城;长三角以光伏与低碳为主题的考察体验第一目的地;常州“产、旅、居、商”综合性、生态型城市新区。《新北区新能源车辆产业园概念规划》规划按照城园一体化的理念将新能源车辆产业园的生产、生活配套功能与罗溪新镇区结合起来。功能定位为以电动汽车、客车及相关产业链研发生产为主体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制造与研发基地;环境生态、尺度宜人、具有鲜明空间特色的空港新城核心区,规划形成“一个生产制造基地、两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滨水人居小镇”的总体功能结构。《新北区生物科技产业园概念规划》按照“园城一体”综合发展思路,明确园区重点引进五大主导产业,生物技术新药及试剂、小分子药物、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及设备、生物技术食品。最终成为国内知名、长三角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环境优美、产城园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实现全区 “用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城,同时用一个城托起一个产业”的要求。规划总体结构为:一带、两核、三轴、五区。
l 围绕全区重要功能区域、重要经营性地块和招商引资项目等城市产业规划,开展了地块主题功能策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北部新城近期建设区域、高新商务中心、府西飞龙城、凤凰湖地块、小黄山旅游区等地块的招商多媒体宣传片的制作工作,该宣传片在香港的招商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l 同时,还积极推进完成了《常州商务中心规划》、《金三角地区城市设计》、《滨江地区整合提升规划》、《北部新城道路路名策划》等十余项规划编制项目。
2、实施规划管理体系优化行动计划,打造一流品牌。
为深刻剖析问题,全面寻找创新点,2009年,我们委托了中国人民大学以《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创新研究》进行专题研究,为分局进行优化整合提出了方向。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学习先进找差距、改进作风促发展”活动要求,积极对照先进,全面开展了找差距活动,并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打造高新区规划服务品牌。
l 建立创新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关键,今年4月8日,分局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举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签约暨研究生实践创新工作站揭牌仪式,三所高校在分局分别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实践创新工作站”、“同济大学城乡规划研究生实践创新工作站”、“武汉大学数字信息研究生实践创新工作站”,实现分局与三所高校信息共享、互利双赢。5月份,在原来规划方案“三方会谈”基础上为,分局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相关规划专家一起的“四方会谈”,通过四方面对面沟通、协调,一次性解决问题。6月份,围绕如何强化机制创新,如何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组织开展了分局“减负增效”大讨论,对分局的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了20余条建议和意见。7-8月份,组织开展了对标准化手册的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让标准化管理成为分局管理的一个模式。
l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3月份,围绕规范许可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规划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制定了分局《行政许可格式文书的使用规定》,确保分局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4月份,为强化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分局《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制度》,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进一步强化通过对实施成果的检验和过程的控制来评价规划制定与审批的好坏,并从中进行总结分析,作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制定了《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制度》(初稿)。5月份,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研的运行效率,保障成果质量,制定了《新北区城乡规划指令性任务管理办法》,该文件已由区党政办发文。
强化高效意识,服务重点项目。在年初,积极对接市区重点项目,制作了《规划编研计划进度表》、《高新区五十项重点工程规划表》、《新北区重点项目规划推进一览表》、《学习计划安排表》等各类工作表,装订在每个人的工作手册中,要求人人对照表中要求,严格按进度做好规划推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严格完成。重点工业项目中,在建的46个规划手续基本完成报批,3个在推进之中。一批重点项目如小松机械、常林机械、保利协鑫、天合光能、宝菱重工、新日化学等顺利开工建设,为其早日投产奠定了基础。提高方案的设计水平,引入一流的设计单位来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全力推进了数码港、万达广场、飞龙居住区地块、月星家居、常州技师院、万顷良田安置房、软件园大楼及配套用房、新桥商业街、龙湖地块等重点项目的规划服务,建设亮点工程和特色建筑,树历史精品,营特色形象。同时,全面加强对建设的全程跟踪控制,坚决维护规划的刚性。全年,编制了17个地块控规;出具规划条件209个;发放《规划选址意见书》110份,用地面积704公顷;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66份,用地面积1208公顷;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07份,建筑面积568万平方米,临时工程许可证9份,面积1836平方米。发放市政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21份,管线长度41322米。副本换正本244份。组织召开管线综合方案26次,综合协调会23次,组织召开交通影响评价会8次,绿化方案景观审查会5次。广告标识审批35份,10KV高压线审批214份。民房选址117户,用地面积1.3万平方米,办理民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58户,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批后监管285次,规划验线213次,规划竣工核实167起,面积474万平方米,出具规划竣工核实合格证155份,面积437万平方米。组织召开技术论证25起,建筑面积82821平方米,立案检查违法建设24起,建筑面积37743平方米,其中作出行政处罚17起,处罚建筑面积23962平方米。受理来信104封,受理来电123次,接待来访41批116人次。书面答复102起。
3、开展信息体系完善行动计划,提升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提升是提高服务效率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积极围绕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了GI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系列的规划信息系统,对规划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一是积极围绕提升规划技术手段,开展了分局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通过系统将分局的各项审批纳入有效的管理中,确保分局各项审批既规范又高效。
二是积极围绕新北区委区政府开展的“常州我最优”项目,结合分局多年开发的各类系统为基础,组织开展了“数字城市(规划)”工作,并进一步与区信息化办进行对接,全面调查摸清全区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并围绕这些系统搭建高新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同时,对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高新区起到启发作用, 7月份,我们邀请了IBM公司大中华区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师岳梅樱博士作了《构建更加智慧的城市》讲座。通过开发建设数字高新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将实现高新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以及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为“数字高新区”乃至“智慧高新区”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