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辖区居民的培训意愿、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更好地推进就业培训工作,日前,河海街道人社所开展了“就业培训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在线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41人参加。
1.年龄段分布情况:18-30岁,占21%;30—40岁,占51%;40—50岁,占24%;50-60岁,占2%。
2.文化程度情况:小学,占2%;初中,占31%;高中,占7%;大专或大专以上,占58%。
3.现在拥有职业技能证书情况:初级,占52%;中级,占27%;高级,占4%;技师,占8%;高级技师,占2%;专项技能证书如电工证,占6%。
4.家庭月收入情况:1000-3000,占51%;3000-6000,占36%;6000-10000,占9%;10000以上,占2%。
二、在线调查对就业培训的认知情况
5.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知晓率:知道,占92%;不知道,占7%。
6.是否愿意参加就业培训:愿意,占92%;不愿意,占7%。
7.愿意参加哪一项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占20%;计算机操作员,占28%;家政服务员,占14%;保育员,占8%;物业管理员,占13%;其他,占13%。
8.不愿意参加就业培训的原因:因为工作忙,没空参加,占23%;因为家庭事情多,没空参加,占9%;培训的项目不适合我,占65%;有些培训的项目时间长,占2%。
9.上课地点选择情况:社区会议室,占50%;人社所会议室,占23%;区就业培训中心会议室,占15%。
10.喜欢哪一类培训老师:大专院校任课老师,占12%;有培训资质是培训工作从业者,占52%;教授,占8%;技能培训专职老师,占28%。
11.愿意参加就业培训,适合的上课形式:灵活式培训 ,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选择培训的工作,占73%;集中式培训,参加比较长时间的,系统地培训,占15%;委托式培训,参加招聘单位指定的培训,占10%。
12.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提高岗位就业技能水平,占60%;取得相关证书,占7%;增强就业竞争力,占19%;增长见识,占12%。
13.对目前的就业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多开设培训班,尽量每月开设,占62%,开设适合就业,有利于就业的占21%,建议开通网上视频课程,在家自学,占17%。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被调查人希望能多开展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培训,使培训与提高就业质量能紧密挂钩。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河海街道下一步将向以下方向努力。
1.建立健全就业培训信息库
建立健全下岗职工信息库、培训单位信息库、师资信息库等。通过这些信息库,了解了下岗职工的数量、素质、就业意向;培训单位的培训条件、专业、培训能力;师资的专业、任课时间等信息,为培训工作的管理提供依据。尽力将再就业培训信息库与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机构信息联网,以便培训后尽快实现再就业。在发挥原有劳动部门职业培训工作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向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延伸,将这些机构纳入培训网络,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形成以劳动部门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为骨干,以企业及主管部门为主体,职业技术培训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新型再就业培训工作网络。
2.建立健全就业培训工作程序
通过建立健全再就业培训的具体运转程序,使这项工作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参加再就业培训的申请——接受有关部门的评估检查和资格认定――与委托培训机构签定培训责任书――招收学员并接受劳动保障部门派遣调剂的学员――将每班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情况、学员名册和身份证号提前上报――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开始培训――培训过程中接受培训监督员检查――培训后考核――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负责介绍工作或与职业介绍机构联系介绍就业。
3.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
就业培训专业的设置要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积极组织力量开展市场调查预测,及时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指导培训单位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方向,围绕就业岗位职业技术要求,结合下岗职工个人意愿,安排必要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开展以实用性技能的就业培训,开设电脑、营业员、美容、美发、烹饪、电器维修、汽车维修、服装裁剪、家政服务等通用技能,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下岗职工还接受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要求、求职方法等职业指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