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南兰陵村位于孟河镇西南角,全村有39个村民小组,1836户,总人口5432人,耕地面积7859亩。土壤疏松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沟、渠、路、桥、电等设施齐全。近年来,我村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草坪、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经济林木已逐渐成为南兰陵村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自2014年8月起,村两委开始着手对郑塔里自然村省级“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为了将创建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们对该项工作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整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报告。
一、报告相关数据
1、本次调查对象在18岁—50岁之间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95%;
2、参与调查人员中,有67%的人对“美丽乡村”的理解是改造村庄环境,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相关景点,发展乡村旅游。
3、参与调查人员中,最关心“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项目从高到低依次是道路改造、村庄绿化、家前屋后环境整治、景观改造、河塘改造、管线改造、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墙面改造。
4、参与调查人员中,对郑塔里拟打造的文化展示区期待值从高到低依次是竹文化展示区、古银杏文化展示区、现代礼仪文化展示区。
5、参与调查人员中,认为便民服务中心中应该设置健身室、医疗保健室更亲民、便民。
6、对于村民现有搭建的鸡鸭棚,65%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划定标准,让养殖户按照标准搭建。
7、对于破旧闲置房屋,51%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由集体收回,或按实际情况租用;22%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提前确权备案拆迁。
8、参与调查人员中,有77%的人员觉得建设“美丽乡村”,应该利用现有资金,将某个片区打造亮点,后期以点带面建设。
9、“美丽乡村”与观光农村的结合发展,62%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采摘。
二、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群众认识不足。由于前几年开展的道路建设、污水管道改造等工程并未完全得到群众的认可,部分群众对于目前开展的建设项目有患得患失心理,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需要返工改造的工序,延缓了施工进程。同时,“美丽乡村”与观光农村的结合发展,从实施来说还需要一个过程,群众从投资角度上考虑,并不能短时间内完全接受远景的发展模式。
(二)、经费问题。此次“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家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侧石、河塘清淤驳岸、墙面出新涂白、宣传墙绘、景观改造、绿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健身广场、管线改造、亮化工程等十余项工程进行建设。由于面大人广,隐蔽工程又较多,很难在一次建设中利用现有资金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后期又没有长远的二、三期规划,势必影响到部分群众的心理,导致部分矛盾的产生。
(三)、附着物或闲置破旧房屋处置问题。对于现有破旧闲置房屋及村民自行搭建的露天鸡鸭棚,在建设过程中并未形成合理有效的规划和处理方案,导致家前屋后环境整治不彻底或部分工程搁置。
三、相关建议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农民幸福美好生活美好家园的需要,建设规划中应该结合资源禀赋、建设基础、产业特色、乡风民俗等,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面貌,因地制宜,避免产生死搬硬套的建设模式。
(二)、建设项目着重从群众最关心、最亟需、受益最直接的村庄道路、绿化、区域供水、污水处理、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配套设施和环境整治方面入手,加强村庄内部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村民公共服务需求,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同时应形成后期长效管理体制,确保建设成果。
(三)、建设资金如何合理利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一块突出问题,由于村庄现有资源点相对分散,闲置杂乱地区较多,相应的环境整治、管线改造等隐蔽工程随之增多,全面铺开建设到位的话资金肯定不允许,从长远发展考虑应该先做好分期规划,逐期实施,并且利用现有资金,将局部片区打造成亮点,后期再投入资金以点带面展开建设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