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居民个人信息隐私被侵犯的事例越发频繁,为了切实了解常州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状况,我们做了调查,报告如下:
一、在线调查的主要结果
此次调查共有60人参与投票,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性别?
A、男33票55%
B、女27票45%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8票13.3%
B、18—30岁 12票20%
C、31—40岁 30票50%
D、40岁以上 10票16.7%
3.您认为个人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多选)
A、姓名 16票26.7%
B、学校 19票31.7%
C、家庭住址 24票40%
D、成员家庭电话 28票46.7%
E、手机号码 37票61.7%
F、收入情况 29票48.3%
G、身份证信息 23票38.3%
H、其他 24票40%
4.您或身边的人是否有个人信息被泄漏(是否收到过包涵真实信息的诈骗短信、电话或邮件)的情况?
A、有 33票55%
B、没有 27票45%
5.您遇到过哪些骚扰情况?(多选)
A、在路上被推销人员要求填写有关个人信息的问卷 15票25%
B、填写教育机构发放的带有个人信息的问卷 18票30%
C、接到房产中心的推销电话 24票40%
D、接到医药保健公司的推销电话 29票48.3%
E、接到过金融机构的推销电话 26票43.3%
F、收到陌生短信收到过类似“可以帮您窃听他人信息”的短信 27票45%
G、接到说您家人有危险等类似的威胁电话 28票46.7%
H、接到冒充国家单位工作人员的电话 20票33.3%
J、从未收到过 18票30%
6.当您被要求填写需要您联系方式的表格等,您的态度是?
A、填就填呗,无所谓 7票11.7%
B、填,但是不填真实信息 21票35%
C、跳过个人信息部分 20票33.3%
D、反感,直接拒绝 12票20%
7.对于载有您个人信息的文件没有用时,您的做法是?A、随意丢弃 14票23.3%
B、将个人信息完全销毁,再丢弃 26票43.3%
C、不确定,无所谓 20票33.3%
8.您是否会在网络上发照片,或填写详细个人信息?
A、会,我经常这么做 13票21.7%
B、偶尔会 25票41.7%
C、从来不公布个人信息 22票36.7%
9.您认为导致目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
A、公民防范意识太弱 9票15%
B、法律不健全 11票18.3%
C、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 24票40%
D、坏人太多 16票26.7%
10.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局面,您会怎么做?
A、再也不去填写与个人信息有关的问卷等 6票10%
B、提高法律意识 11票18.3%
C、向相关机关举报,协助破案 21票35%
D、自己也无能为力 13票21.7%
E、置之不理 9票15%
11.您是否了解与公民个人信息有关的法律知识?
A、非常了解 13票21.7%
B、知道一点 26票43.3%
C、完全不了解 21票35%
12.您觉得社区学校是否应开展有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讲座及相关活动?
A、有必要 14票23.3%
B、无所谓 26票43.3%
C、没必要 20票33.3%
13.当你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时,填写信息的状况?
A、基本真实 6票10%
B、多数真实 8票13.3%
C、真假比例相当 23票38.3%
D、多数虚假 14票23.3%
E、完全虚假 9票15%
14.您是否会在银行账户、邮箱、QQ等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服务商使用相同的密码?
A、会 8票13.3%
B、大部分 13票21.7%
C、少部分 25票41.7%
D、基本不 14票23.3%
15.您认为是谁泄露了您的个人信息?(多选)
A、手机运营商 16票26.7%
B、登记过个人信息的商家 32票53.3%
C、银行或邮局 37票61.7%
D、快递服务公司 32票53.3%
E、网络运营服务商 26票43.3%
F、政府有关部门 23票38.3%
G、其它 22票36.7%
16.您因考虑自己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他人获得并加以利用而采取过的措施有?
A、对个人信息增强保护措施 10票16.7%
B、不再向不可靠的机构透露真实信息 11票18.3%
C、仅是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具体行动 24票40%
D、其他 15票25%
17.您采取的具体防范措施有?(多选)
A、对社交网络上帐号以及访问权限进行更全面的安全设置 23票38.3%
B、及时、定期的更新安全软件的病毒库 31票51.7%
C、定期修改密码 37票61.7%
D、对长期不用的社交账户进行注销 28票46.7%
E、登录社交网站是不保存密码,每次登录都重新输入 30票50%
F、没有以上习惯 27票45%
18.您认为目前社会上有效保护信息安全面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 6票10%
B、管理跟不上 6票10%
C、法律不健全 14票23.3%
D、信息安全维护人才缺乏 15票25%
E、公民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11票18.3%
F、其他 8票13.3%
19.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您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所持的态度?
A、乐观态度,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 8票13.3%
B、有点担心,高科技手段可能致使信息泄露 12票20%
C、十分担忧,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不清楚 24票40%
D、其他 16票26.7%
20.您在网络上留下的真实信息会涉及哪些方面?(多选)
A、个人基本信息 21票35%
B、证件号码 27票45%
C、电话号码 33票55%
D、网络联络方式 31票51.7%
E、照片 33票55%
F、联系地址工作信息 24票40%
G、其他 24票40%
二、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买房、买车等个人信息已在网络泛滥成灾,有些居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各类骚扰电话、短信,网络流行的“人肉搜索”,让公民个人信息无处藏身。究其原因:一是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从中获利。二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收集、处理、传输、利用个人信息越来越简单,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一些专门收购和买卖个人信息的“生意人”或中介机构,信息交易呈现专业化、行业化特点。四是个人信息的泄露渠道多种多样。商家通过问卷调查、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房、买保险,或办理各种银行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出售。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论坛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搜索或链接。五是无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且信息产业的行业力量、行业组织不够强大,企业自律难以实现,政府的调控和保护能力不够强。
三、建议
一是加快立法,尽快建立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制度,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和隐私安全环境。二是加大源头上打击力度,规制政府部门和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等单位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行为。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和其他机构在合法获得个人的相关信息后的保护责任,必须履行保护其获得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得泄露的义务。四是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责任追究制度,要求网络运营商保护涉案人员的个人信息,实时对网络平台进行监控,同时设置“门槛”,禁止“人肉搜索”等侵犯隐私的行为。五是尽快推行网络实名制登陆等,强制要求现实中的网民在虚拟世界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从而规范个人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