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调查报告 > 内容
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我国自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基本实现村村覆盖,但也出现了长效管理机制不足,追求“形象工程”,文献资源不足,空有书屋不见读者等问题。为了了解我镇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镇社会管理与社会事业局文体科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31份有效问卷,从而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
一、主要数据
1、70%的人员表示对农家书屋有一定的了解;
2、八成以上的人员知道自己所在的村(社区)存在农家书屋,并且去借阅过书籍;
3半数人员前往农家书屋的频率为每月1-3次;
4、小说、报刊、杂志在读者朋友中最受欢迎;
5、80%的人员表示农家书屋的书籍比较丰富;
6、近八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农家书屋的书籍更新及时;
7、57%的人员表示农家书屋整体评价良好,38%的人员表示一般,3%的人员表示差。
二、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书屋的知晓率、利用率还不够高。调查显示部分人员并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并且从未踏足过,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2、农家书屋书籍管理有待加强。近两成的调查者表示书籍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
3、群众对农家书屋的满意度不高。近四成的人员表示农家书屋整体评价一般或差。
三、建议
1、加强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各村(社区)可通过举办读书活动来提高农家书屋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同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借阅书籍。对于农家书屋位置相对不明显的村(社区)可制作指示牌,从而让群众能够一目了然。
2、建立书籍流通制度。除了镇文体科采购下发的书籍,每个村(社区)之间可以建立书籍流通制度,让书籍在各个村(社区)相互流通。既丰富了书籍内容,也能够让书籍得到及时更新。
3、美化书屋环境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书屋的整体评价。对农家书屋进行一定的布置,并定期整理书籍、打扫卫生,给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安排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参加市、区级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加强书屋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