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互动 > 热点问题 > 内容
4月24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助力助残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2023年助残日期间,结合我市打造“常有众扶”民生名片,龙虎塘街道残联开展了无障碍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氛围,创造有爱无碍社会环境。
问:助残日是哪一天?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答:助残日的全称是全国助残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2023年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此次活动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问:什么是无障碍和无障碍环境建设?
答:无障碍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特指环境或制度的一种属性,即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都必须充分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
问:无障碍系列宣讲活动开展的时间是什么?参与人员有哪些?
答:龙虎塘街道残联分别于5月10日下午和5月23日上午在龙虎塘中学和腾龙社区开展了无障碍知识宣讲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讲活动,为200余名初一学生及30余名社区工作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肢体残疾人及社区老年居民进行无障碍知识宣讲。
问:为什么要开展本次活动?
答:龙虎塘街道拆迁安置小区较多,老龄化程度较高,残疾人中视力和肢体残疾人数占持证残疾人总数60%以上,而老年人、视力和肢体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需求较高,本次活动主要是提高社会大众对无障碍的认知度,给他们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问:本次活动为何重点选择学校和社区进行?
答:学生是未来,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在学校开展宣讲,可以为孩子们普及无障碍知识,为他们种下保护无障碍环境的种子。而社区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的地方,街道各社区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普遍铺设了无障碍坡道,通过这次宣讲,让社区群众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注意维护无障碍设施,并且正确使用这些设施,从而为他们出行提供便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问: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反响如何?
答:本次宣讲内容切合参与对象特点,受到了活动参与人员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龙虎塘中学的宣讲中,学生们积极互动,在知识讲座结束后,学生积极与授课人员交流探讨,后续街道残联还将继续开展此类无障碍知识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