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专题 >> 推动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 工作进展 >> 内容
回到首页
市委常委会主题调研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提出要在六方面作出示范、走在前列
发布日期:2018-07-21    浏览数:  
 

21日,市委书记汪泉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在常州高新区开展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系统谋划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参加会议,并对常州高新区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汇报了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常州高新区应创新而生、因改革而强。常州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52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成立26年来,风雨兼程、开拓奋进,以1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经济总量的2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1.5%、出口总额的33.7%,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名列25位,成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同时,高新区也已经到了爬坡过坎、转型出关的紧要关口,到了乘势而上、跨越赶超的机遇风口。只有通过思想大解放,才能进一步找准自身不足、辨明努力方向、锁定战略目标、落实发展举措。周斌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以全市三大明星城市建设为指引,以工业明星城市建设强壮筋骨,以旅游明星城市建设提升颜值,以管理明星城市建设彰显气质,全方位打造十张全国有影响、苏南有特色的常高新城市名片。

同时,自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竖立问题导向、强化危机意识、形成发展共识,立足实际、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确定了“产业高地、高铁新城、科创中心、枢纽经济、特色金融、绿色家园”六大核心课题,由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牵头成立课题组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会上,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新华社江苏中心主任周国洪、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徐康宁、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原院长蒋伏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雯、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繁华、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等专家教授,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和六个子专题作点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关键阶段。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全市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种好人民满意幸福树,对标先进、提升站位,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工业明星城市、旅游明星城市和管理明星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指向。

会议要求,经过26年的不懈努力,常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思路愈加清晰,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奋力走在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前列。

一要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常州高新区提出的“两特三新”产业培育目标,下一步,高新区要加快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积极抢占“云大物移智”等新兴产业先机,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培育壮大特色金融产业,引导金融活水加快流向实体经济;倾注心血、倾斜资源,在产业链招商、龙头骨干培育、企业集群打造、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全盘考虑、统筹推进,重点提升建设用地单位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加快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水平,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为常州建设工业明星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二要在聚力科技创新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板块,常州高新区承担着常州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重任。常州高新区不仅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绝对差距,而且要在新能源、碳材料等领域形成相对优势,让创新能力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相适应。要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创新的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紧跟产业变革新动向,在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原创成果产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标志性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海内外精英人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努力打造一流人才高地,奋力走在全省创新发展的最前列。

三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坚定不移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高质量引进外资为重点,积极推动资本、商品、技术等流动。常州高新区要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进一步强化外资外贸工作统筹推进力度,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提升专业招商、产业招商、效益招商水平,全力突破一批龙头型、领军型产业项目和税收贡献大、进出口体量大、资源消耗少的重点外资外贸项目,进一步提升外资外贸工作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开发区中的地位。

四要在发展枢纽经济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常州高新区是常州唯一的临江板块,坐拥长江岸线和机场、港口、高铁等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区位优势、枢纽地位得天独厚,发展机遇、政策红利前所未有。下一步,要抢抓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较雄厚等优势,以综合港务区建设为主抓手,以“三港一区”为核心,全面整合公铁水空优势资源,扩大同沿江兄弟地区的交往合作,提升高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黄金节点”,建好汇聚长江中上游城市与扬子江城市群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综合枢纽”。

五要在深化产城融合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常州是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试点的推进,常州高新区是重要实践舞台。要严格按照既定产业规划与定位,突出产城融合、规划引领,全力以赴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着力推进新孟河、地铁一号线等工程,做好常泰过江通道相关工作,促进城市规模与城市品质同步提升、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环球恐龙城、江南环球港等特色资源,打造常州旅游明星城市的闪亮名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服务的现代化、精细化水平;依托京沪高铁枢纽,高标准建设新龙国际商务城,融入低碳智慧人文元素,打造“城市客厅”,加快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宜业品质城区,率先走好“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六要在建设美丽家园上作出示范、走在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就是要抓好长江大保护、新孟河延伸拓竣、德胜河改造提标,凸显江南水乡的水韵魅力;“青山”就是要抓好小黄山开发、新龙生态林建设,凸显生态绿城的绿色风貌,着力打造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的示范样板,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常州高新区要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坚定不移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优先之路,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加大滨江开发区环境整治提升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水为脉,依水建城,水城交融,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