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筹建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的建议
民进新北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5-01-07     
  2024年是“银发经济元年”,国家出台《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发展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9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银发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健全,建设10个以上银发经济特色园区。”新北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筹建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福祉的策略,也是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生命健康与合成生物”新质生产力爆发,全力抢占经济发展新赛道的前瞻举措。
  一、具备优势
  一是产业有基础。常州国家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蓬勃发展,薛家镇打造了全国知名、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名片,孟河镇发扬400多年历史的孟河医派,中药炮制技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二是事业有名片。常州国家高新区连续10年将为老助老工程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已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大数据平台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全省仅2地;三井街道、薛家镇、奔牛镇先后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镇)”。三是落地有空间。常州国家高新区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有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铁水空”一体化对外交通网络。紧邻薛家生命健康产业园即有3000亩土地存量,筹建银发经济产业园可与生命健康产业园、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互融互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缺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规划。区内银发经济各要素未形成核心引领、联动发展的银发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产业扶持、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用房用地等分别归口不同部门,有效的衔接、互动和协调还不够。二是缺凸显特色的全景式体验场景。常州国家高新区缺乏直观、智慧、引领性的银发经济可视化场景,难以为政府决策、企业投资、社会研究、公众普及等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快速响应、积极争取的行动力不足。上海浦东新区依托张江科学城建设智能养老产业园;浙江将格度空间运营的创业智慧大厦拟定为“浙江省银发经济产业园”;苏州市姑苏区银发经济示范园区10月揭牌。常州国家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银发经济产业园相关调研,4月获市委陈书记批示,但至今未能明确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路径。
  三、建议加快筹建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
  一是规划顶层设计,形成实施方案。学习发达国家在银发经济领域的探索经验,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实地调研、对标找差,形成常州国家高新区银发经济发展的顶层规划与布局方案,举全区之力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在核心区域布局研发中心、产业孵化器、康复医院、康养公寓、老年大学、老龄艺术体验中心等,区内其他区域布局老年用品生产基地、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康复辅具生产基地、康养膳食生产基地等。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提供要素支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争取方法指导与政策支持,组织发改、科技、民政、金融等银发经济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和银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等组建专项工作组。产业上推动集群发展:加快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来承载汇聚骨干企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争取养老生产、服务等各项城市试点;事业上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加强“产学研医养”协同创新和技术产业化,建设“研发—中试—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上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国家级、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助力新兴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依靠股权融资迅速做大做强。
  三是建成优势样板,做好竞逐准备。纵向打通产业链,向上延伸至银发产品的研发,向下延伸至应用、营销、管理、服务;横向与旅游、教育等相关产业及配套产业进行广泛融合,通过全产业链的聚集、产业集群的形成,来实现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实现产业园创新体系、支撑体系的建立,从而打造出“长三角亮眼,全中国闻名”的江苏银发经济新质生产力高地,为竞逐长三角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奠定坚实基础。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