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膳为媒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开启养生新“食”代
农工党新北区基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5-01-07     
  近几年,孟河医派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都列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和相关发展规划,各级都投入不少经费和资源,社会期望值也比较高。如何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孟河医派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我们建议:以孟河医派药膳的推广和发展为小切口,积极探索药膳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从而实现传承发展孟河医派和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孟河医派作为中医领域的重要流派,其“醇正和缓”的学术思想,对药膳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医派名医有不少关于药膳的论述和实践成果,在促进健康养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潜力。这几年,政府部门和民间力量在孟河医派药膳的开发和推广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归纳起来有“三不足”“三短缺”。
  “三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全区尚未形成支持孟河医派药膳推广开发的政策体系,部门支持呈现碎片化、表面化、搭便车等特征,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落实举措。二是品牌培育不足。孟河医派药膳仅在专业领域及常州本地有一定认知,尚未形成广泛的大众知名度与美誉度。三是产业协同不足。孟河医派药膳尚未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附加值未能充分挖掘。
  “三短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人才培育短缺。药膳的研发制作需要从业者兼备中医知识与烹饪技能,而现有教育培训体系对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规划,专业课程设置少且师资力量薄弱。二是行业标准短缺。目前药膳食药量配比、制作工艺、功效评定等缺少统一的科学标准,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信任度难以提升。三是产品研发短缺。本土餐饮等行业在药膳的开发中,中医养生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较少,对药膳药理、疾病预防、保健养生、食疗食补等药膳产品研究研发相对滞后。
  为推动孟河医派药膳的广泛传播与长远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推动落实上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坚持“药膳+中医药服务+文旅”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策略,充分挖掘孟河医派及药膳文化特色,构建具有新北特色的药膳发展规划和产业体系。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构建“政府+协会+医药+市场”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有效促进药膳发展推广工作的具体落实。三是强化产业协同。通过政策引导,一方面鼓励药膳产业与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旅游业等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与江南美食之都打造、小黄山康养小镇建设等重点项目融合,提升药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在助力发展上建好“三个平台”。一是建好议事平台。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的协同关系,组建药膳产业“产、供、销”一体联盟,群策群力,抱团取暖,实现共赢目标。二是建好研发平台。采用“政府+医疗机构+高校+餐饮企业”的合作模式,组建药膳产业专家研发团队,建立药膳产品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好产业平台。打造孟河医派药膳产业园区,吸引药膳餐饮企业、食材加工企业、养生保健企业等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在管理推广上补齐“三个短板”。一是补齐专业人才短板。实施药膳人才培养计划,与人社、教育等部门合作,在旅游商贸等专业技术学校开设药膳烹饪专业,开展学历教育;与商务部门合作,定期举办药膳专业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二是补齐产业标准短板。联合商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及餐饮协会,制定发布孟河医派药膳菜品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准入、药食同源质量认证及追溯等相关标准,保证药膳质量。三是补齐品牌推广短板。通过与文旅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孟河医派药膳文化的体验项目和交流平台,吸引更多人了解、走近和选择孟河医派药膳产品。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