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改造 协同发力 加快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 新北区工商业联合会 |
发布日期:2025-01-07 |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是民营企业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常州国家高新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北区通过免费诊断、政策支持等举措,积极营造服务生态,激发企业转型动能,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级5G工厂3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车间)95家、市级智能工厂(车间)217家,省级星级上云企业864家,为全区“数字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光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还不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同样重要。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在实现自身转型以外,还需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协同才能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跃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由于转型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复杂程度高,中小企业转型目标不明确、路径选择不清晰,存有“缺资金、不愿转,缺方案、不敢转,缺技术、不会转,缺数据、不能转”等状况。大小企业进度不一、转型呈现两极分化、数字鸿沟逐步显现、影响产业集群协同。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换位思考”激发内生动力。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家学明白、想清楚,躬身入局就一定能做好。引导企业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效益、布局、趋势,是提升认知度、认可度,发挥主观性、积极性的关键。一是聚焦“体验感”,用好效益驱动的指挥棒。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算账”的过程,企业更加关注转型所带来的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技术应用或数智标签。要通过现场观摩、工业研学、标杆剖析、培训座谈等方式,借以提质、降本、增效的数据、案例、体感,让企业看到“改前”与“改后”的效益对比,从而对转型坚定决心;要让企业看到“勾勒蓝图一步步改”与“盲目跟风一直在改”的历程对照,从而对转型保持耐心;也要让企业更看到ERP、MES、WMS等“系统林立、数据孤岛”与“多元融合、一体运用”的效率差距,从而对转型倾注匠心;更要让企业看到“独自探索、踏雷踩坑”与“链式改造、以大带小”的风险差异,从而对转型充满信心。二是突出“获得感”,用好政策激励的助推器。围绕各类民营企业特点需求,构建更加精准贴身、更有延续性的政策体系,积极优化政策,靶向精准扶持,加强政策解读,完善政策宣贯。用好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手段,强化政策兑现和资金项目引导,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放大效益和激励作用。三是强化“紧迫感”,用好链上协同的催化剂。鼓励在供应链体系中具有号召力、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以商业订单驱动供应链企业改造,辐射影响为其提供采购、库存、制造、销售等协作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提携、带动、倒逼配套企业投身转型。帮助龙头企业打造高效协同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增收增利。 二、以协同提升为引领,“链式改造”释放转型动能。数字化转型最大困难不是技术、方法,而是如何有效降低企业转型门槛、成本和经营风险。一是“以大带小、上下联动”。统筹“点”与“面”,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供应链协同改造,通过场景开放、平台共享、数据互通、产能协作等模式,有效协同和深度赋能配套企业。支持行业标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结合自身转型经验,面向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技术服务和管理经验,放大溢出效应。二是“外引内培、横向互动”。畅通“供”与“需”,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培育本地服务商,并支持龙头企业分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业务,成立专业机构,以市场化手段开放资源。搭好平台,撮合配对,探索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链上有约活动,发布供需清单、展示技术服务、供需双选洽谈、方案比选比价,实现有效对接。三是“因企施策、创新驱动”。增强“质”与“效”,做好细分行业细分场景转型指引,鼓励支持数字化服务商围绕典型场景和共性需求,研发攻关一批接地气、有灵气的“小快轻准+人工智能”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顾问委员会,为企业转型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三、以有效需求为牵引,“统筹兼顾”创新要素供给。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企业研发、生产、运输、营销全生命周期脱胎换骨的重塑。只有充分集聚金融、人才、数据等优质要素,才能持续提供转型动能。一是金融要素供给。覆盖更广一点,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基于链式改造,定制服务产品、服务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来源更多一点,鼓励打造收益分成新模式,探索专业服务商“服务入股”、链上企业“订单入股”、社会资金“带资入股”参与企业转型,与中小企业共担风险。方式更活一点,提升企业数据资产意识,加速数据资产入表进程,支持民营企业通过数据质押等手段融资。二是人才要素供给。引导企业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引才”,对接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猎头公司,建立灵活引才机制,分类建档、储优荐强、动态更新,助力企业对接所需人才。针对性“育才”,用好“产改学堂”“青年夜校”“实训基地”等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在职培训;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机构合作力度,订单式培养兼具数字技能、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项目化“用才”,搭建交流平台、比赛擂台,展示各行各业员工的积极探索、职业风采,促进经验分享借鉴。人性化“留才”,健全服务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友好环境,激发员工热情。三是数字要素供给。持续加大投入,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建好用好算力、算法、算网平台,引导工业设备连接、工业数据共享,促进中小企业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