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举办“开学第一天 教研进课堂”活动 |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教育局 |
9月1日,新北区教管中心全体研训员集体出动,分赴学校教学一线,以“推门听课”这种最直接、最深入的方式,将研究的触角精准直达课堂原生态,为新学年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按下了实质性的“启动键”。 研训员徐志国老师来到新北区三井街道华山幼儿园,调研了园所期初游戏课程的开展,观摩了开学第一日小班幼儿的适应课程以及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和大班幼儿一起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进行了分享交流。徐志国围绕省课程游戏化2.0版推进要求及区域学期研训计划,结合半日调研和部分老师进行了对话交流。在调研反馈中,徐志国就“儿童本位”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向问题解决的园本教研有效推进等进行了具体指导。最后与园所管理者就一日活动质量的循证评估开展了互动研讨,共商后续的行动蓝图。 研训员鲍书洁老师到新桥实验小学听了卢双双老师指教的六年级《丁香结》一课。课后,鲍书洁与校领导、语文学科负责人以及六年级教师进行深入交流。鲍老师提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课堂要做到重心下移,通过丰富有效的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学校能够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取得新的突破。 研训员李志军老师来到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听了薛翔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后,李志军与薛翔老师及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指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关注知识本质,课始由一张长方形纸,通过叠加形成长方体,面动成体;关注思维发展,数长方体由几个面,几条棱时,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一组一组的数;丰富学习活动, 一节课通过三个活动有序推进,学生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长方体的特征;重视经验积累,充分利用学生研究长方体特征的经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在研究中积累,在运用中内化;重视素养发展,课堂练习着眼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根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判断是生活中的哪个物体,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发展了学生了空间观念。同时,建议老师关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领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活动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科素养,发挥每次活动的价值。 研训员丁佳燕老师走进西夏墅中心小学六年级吴老师的英语课堂。吴老师精准把握语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有效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她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解析文本,渗透阅读策略,深入挖掘故事内涵与育人价值。若能在细节处理上进一步精简,为迁移创新类活动腾出更多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西夏墅全体英语教研组成员深度参与课堂观察与课后教学研讨,是一次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实践。此类研讨模式也能为后续区域推进循证教研提供重要范本和实践依据。 研训员周文雅老师走进薛家实验小学,听了一节音乐课和一节美术课。两位教师分别围绕“生活中的音乐”和“生活中的美”的主题,精心设计了开学第一课。课堂中,老师能从学生实际的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知,孩子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表达、主动思考,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成效显著。课后,周老师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艺术元素、将教学与现实相融合的用心与创新意识。同时,也建议老师们要进一步研读《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强化大单元整体设计的意识,在课堂中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手段与资源,增强课堂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引导学生在多元感知和深度体验中提升艺术素养,实现从“知”到“行”的素养落地。 研训员陈雨薇老师走进河海实验小学,听了张琪老师执教的《蜡烛的变化》开学第一课。课堂上,张琪老师巧妙运用AI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实时投屏、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生动演示了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课后,陈雨薇老师对本节课的数字化教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肯定了科学教研组在集体备课、融合新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效。她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AI技术的赋能作用,深化其在教学反思、精准教研和资源建设方面的应用,以此驱动教研组高质量发展。 研训员黄松华老师走进河海实验小学,听了一节四年级的信息科技课。执教老师紧扣新课标素养导向要求,以趣味化设计激活课堂。课后,黄松华进行了点评,教学内容贴合学生认知,借机器人运动会、浪浪山IP等热点,融入编程、AI 生图实践,将四大核心素养自然落地;“信息安全大富翁”“看图说规则”等形式,让知识与规范传递更生动,课堂参与度高。同时黄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能进一步简化技术表述、提前提供新科技关键词参考,可让教学更精准。整体而言,这是一节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开学课,为学期教学开好头。 研训员王瑛老师走进孟河实验小学,听了一节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我学习,我快乐》。上课老师张薇佳教态亲和自然,教学流程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展现出极具智慧的教学理念,凭借多元维度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在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开阔视野及培养兴趣爱好等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特别是“学习心愿卡” 这一巧妙设计,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将新学期目标的确立切实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后,王瑛老师围绕“如何将假期生活巧妙融入课堂?怎样确保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思政课与班队课怎样实现有机整合贯通?”等关键问题,与张薇佳老师展开深入剖析与指导。同时,还与分管校长、备课组就团队建设、校本教研等重点工作展开深入研讨。王瑛老师建议,要紧密围绕新课标、新教材,进一步强化核心组梯队建设,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深度探索“行走的思政课”研究的落脚点,力求产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迈向新高度。 中学语文教研员姚振平老师来到魏村中学,听了邹婷老师执教的《沁园春•雪》一课,并在课后与执教教师进行了交流。姚振平老师认为,邹婷老师的这节课较好的呈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样态,创设了“班级诗词朗诵会”情境,设计了“读出韵律美”“制作诵读背景”“设置诵读形式”富有挑战性的三个任务。三个任务旨在实践活动中涵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姚振平老师建议,本节课可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此外,在课堂评价方面,可以由简单随意的口头评价,走向依据具体评价量表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从而强化“教—学—评”一体化意识。 研训员张卫老师来到孟河中学,听了王杰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一课。课后,张卫老师与王杰老师针对孟河中学九年级的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交流。王老师年轻有干劲,对自身要求较高,本课复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例题设计有梯度,注重知识梳理与能力提升。建议结合新课标要求,进一步强化实际应用与数学思想渗透,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与解题策略培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另外,要落实好“五线融合课堂”“30+10零起点教学”,力争孟河中学在上一学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薛菊萍校长全程参与了听课与研讨活动,强调了数学组建设的重要性并承诺做好保障工作。 研训员潘阳光老师来到魏村中学,听了蒋震、严波老师执教的《杠杆》。课后,与整个教研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要以新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教材,尽早革新教学理念。同时,潘阳光老师建议课堂要继续落实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30+10零起点”课堂改革,有效做到五线融合。 研训员郑娟老师走进罗溪中学,聆听了刘蒙蒙老师的一节历史课。刘蒙蒙老师上课的课题是《古代日本》,本课从大和兴起一统日本,以唐为师步入封建,武士出现幕府掌权三个板块展开。史料丰富,板块清晰,设计精巧,学生活动多样,特别是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重视学生笔记落实,注重提升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课后,郑老师与刘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肯定了老师的精心备课,善于捕捉丰富史料论证历史事件。建议老师关注时事政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充分预习的习惯的,注重学习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青年老师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研训员周小芬老师听了龙城初中孙煜贤老师执教的九年级开学第一课。孙老师借助学生暑假实践作业“时事快递”展评活动,巧妙地将学生从火热的暑期生活引导到理性的学习中来,将时事热点与学科内容对接,帮助学生建构九年级教材大概念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明确九年级中考的基本方向、学习要求与学法指导,充分发挥了“开学第一课”引领,激励、过渡等功能。研讨环节,周小芬老师建议新学期各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做好基本课型、教学案、作业设计的建构,抓实常态学情、教情分析,对标新的课程、教学、评价要求精准施策,实现高质量育人要求。 研训员张爱娟老师在龙城初级中学听了梁潇老师的八上《从世界看中国--疆域》,课后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交流:梁老师这节课整体教学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流畅,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互动良好;能充分利用各种地图资源,包括世界地图、中国疆域图等,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记图”,通过“在地图上指认”“对比分析”等活动,将抽象的空间概念具体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空间定位能力。站在“双新”背景下,本节课还略显保守,建议进一步研究新课标相关内容要求,大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并充分表达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和我国疆域的突出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研训员蒋楠老师来到新北区实验中学,走进王烨、周卓赟两位教师开学第一课的课堂。课堂上,两位授课教师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不仅系统阐述了课堂常规、学习目标与实践技巧,更巧妙融入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社会科技热点,以智能工具应用为实例,通过情境分析、案例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课后点评中,蒋楠老师充分肯定了两堂课的前沿性与实践性,高度认可教师以科技热点为切入点的设计,既增强了课堂吸引力,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思维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她鼓励教师团队深化“五线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优化“30+10零起点教学”的教—学—评实效,持续探索科技与教育融合路径,打造“高新慧育”特色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研训员秦琳老师走进香槟湖小学,听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班队课,并在课后与学校心育、德育团队展开了深入研讨。秦琳老师对钱飞红老师的这堂心理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课程紧扣耐挫教育主题,以趣味游戏巧妙开场,借生动故事启发思考,用匿名分享营造安全的表达氛围,再通过“韧力盾”构建将应对挫折的方法直观呈现。活动设计层层递进、衔接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若在课堂互动环节,能更细致地关注到不同性格学生的反应与参与度,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与鼓励,定能进一步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潜力,让耐挫教育更深入人心。 新北区教管中心教研室主任、中学化学研训员周文荣分别听了新北区实验中学肖文娟老师、新北区魏村中学张一帆、蒋雯雯老师的《认识化学科学》一课,分别就化学启蒙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如何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化学组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指导。同时,周主任与新北区实验中学校长徐婉、新北区魏村中学校长陈晓黎就新课程新课标落地、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科作业体系再建、课堂教学形态优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等进行了沟通与探讨。 “第一课”只是一个精彩的开始,但提质增效没有终点。此次开学首日的听课活动,既是一次全面的“摸底”,更是一次有力的“动员”。它清晰地宣告:新学期的征程,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是主战场。相信以此为契机,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专业引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股始于“第一课”的提质增效之风,必将持续吹拂,深刻融入到每一日的常规教学之中,最终汇聚成新北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谱写新学期的卓越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