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立足服务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快构建民生保障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人事人才工作卓有成效
1、“招才引智”工作有了新突破。作为省“人才特区”试点单位之一,我区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487名。配合组织部门,汇同科技局、工商联及各镇、街道等单位联合对区内企业进行了海外人才需求调查,拿出需求岗位32个,并于4月份随市人才招聘团赴日、韩招才引智,有7名赴日留学生前来洽谈,达成初步求职和创业意向。
2、规范了教育、卫生系统的进人制度。推行新进人员“逢进必考”。为规范事业单位的进人制度,把好进人关,我们汇同社会事业局,根据教育、卫生这两个系统的特点,分别制订了教育、卫生系统的进人制度,内容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积极做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调查摸底工作。 3、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基础工作。我区作为全省第二批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单位,肩负的任务较为艰巨,改革的难度也较大,为稳慎推进此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参照其他试点单位的情况,着手制定我区的乡镇机构改革方案。
4、积极做好规范工资、津补贴规范实施工作。在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改革、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提下,实行统一的津贴补贴发放方法。今年我们共完成套改人员5142人,平均增资额220元。
(二)劳动再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1、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有效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以 “二证”年审为基础,建立重点就业困难援助对象信息库。到10月底,我区申报社会保险补贴的用人单位共92家,补贴金额90.21万元,惠及人员615人次;持证就业困难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339人次,补贴金额23.56万元。
2、强化服务措施,提供积极的就业服务。依托市场发展,改善我区投资软环境建设,促进全区就业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已先后举办了10场公益性招聘活动,有近600家用人单位参与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还开辟了网上“在线咨询”等栏目,为我区用人单位、社会个人搭建了一个“零距离”交流的服务平台,宣传我区人事、劳动政策,及时掌握区内企业、社会个人对我们就业服务方面最新需求方向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
3、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今年,我们的培训服务重点在整合培训资源,建立服务网络,完善政策配套,规范培训管理等方面做文章,着重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今年全区累计开展了21个专业(工种)、大小38个班级6529人次的培训,其中4395名学员参加技能培训,2134名学员参加了引导性培训。同时我们成功举办了2007年新北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育。
4、以人才服务为重点,做大做强实习基地规模。今年来,我区企业单位共引进各类人才2100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00名,实习基地共接受来自省内外不同高校的216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来区实习,通过1-3月的实习学习,有115名毕业生与各用人单位正式签订了留用协议,发放实习补贴18万元,今年,我们还对实习学生的综合保险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50元/人提高至100元/人,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企业和学生参与实习计划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了较好地社会效益。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扎实有效
1、严格执法,确保劳动仲裁、工伤认定公平、公正。全年共接待投诉案件1132起,涉及标的3602.51万元。区仲裁委员会还立案处理集体劳动争议3起,涉及金额67.1万元,涉及职工人数111人。今年全区共发生工伤事故650起。其中:调解处理了155起;调解未成到劳动行政部门申报工伤认定的有495起;截止到今年10月在322起案件中已认定结束345起;还有115起正在审理认定中。另外经调解后撤回申请工伤认定的有35起。
2、严格审核,确保破产、改制企业员工的平衡分流。今年以来,我局协助区有关部门处理了区食品总站、常州嘉汽热力有限公司等企业破产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审核了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并为97名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核定经济补偿金共计365万元。针对常州市永固标准件厂、原武进光学仪器厂部分员工就改制问题、常州市裕华玻璃厂员工就企业拖欠工资及社会保险问题、常州如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职工因工资待遇争议案引起的集体上访案件,我局合同区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协调,对于需要及时答复的案件,认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具了相应的答复文书。
3、严格监察,确保劳动者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全区共有4002家用人单位参加了劳动保障定期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11379人。通过书面审查,纠正违法规章制度单位88家,补签劳动合同997人,为115名劳动者追回补发工资及经济补偿金9.66万元;督促283家企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涉及劳动者1690人。四是做好社保扩面工作。
(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成效明显
1、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1~10月,参保职工104722人,全区扩面净增1307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3.42%,征缴基金4.07亿元,基金征缴率98.51%;预计今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将达到105000人,征缴基金4.97亿元。
2、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及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共通过常州市市区“知青半家户”及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核定878人,发放补贴金额272850元;办理常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438人次。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1-10月,统筹单位140家,统筹人员1817人,离退休人员568人,征缴统筹金1101.35万元,拨付基金896.31万元,差额缴拨后下拨273.14万元,征缴率、下拨率均为 100%。预计2007年底,统筹单位140家,统筹人员1825人,离退休人员575人,应征缴统筹金1250.74 万元,应拨付基金1076.37万元。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日常工作。今年办理参保人数2875人,其中:续保1567人、新参保1308人,收到保费230.17万元;全年支付人数1908人,支付金额228.97万元,其中:退保 769人、支付退保金145.59万元;已享受农保待遇人数1139名,支付养老金83.38万元,月发放养老金9.26万元,人均月养老金水平81.34元,并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领取人员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57人。
(四)民政工作稳步推进
1、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共保障城乡困难居民4794户(次)、10626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467.4万元;二是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向295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201.8万元,向1847名困难群众分发放慈善救助金351万元。落实了295名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调查、审核和救助审批工作,共发放201.8万元救助金;三是认真做好慈善工作。完成了全区2007年慈善募捐工作,“一日捐”款项总额为285万元,企业认捐3000万元;四是扎实做好五保供养工作。新桥、薛家、罗溪三镇的“关爱工程”建设项目年内基本完工,实现新增五保供养床位400张。
2、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会福利体系。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各镇、街道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所有社区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增社会化养老床位150张。做好福利企业新政策出台后的企业资格审定工作,调强、调优一批福利企业,全区新一轮福利企业政策出台后,经审核认定的福利企业为45家。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服务。
3、进一步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一是完善双拥激励体系,在建军八十周年之际,对近年来在各条线双拥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二是完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体系,为全区51名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办理了医疗保险;三是继续深化退役士兵安置的改革,继续积极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实行货币安置。加强退役士兵培训服务、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业扶持优惠配套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机会。今年还新接收安置无军籍职工19名,全面落实其安置政策和相关待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一是认真做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分类指导、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年内新登记发展了9个民间组织,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为100%。二是认真做好地名区划工作。做好地名命名及标志设置,确保规范化和标准化,全年共办理命名和变更路名标志设置等15件,较好地服务了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还编制了《新北区路名图》。三是切实抓好殡葬管理。重点推进“栖凤山陵园”的建设,完成了建设项目的立项报批、业务指导、相关事项的协调工作。四是认真做好婚姻登记工作。积极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服务态度、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从1月份起,配合区卫生等有关部门顺利开展了免费婚检,引导其自愿婚检意识,社会效果较好。
5、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一是开展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114个村委完成换届选举,11个新建社区完成居委会选举,16个新建社区全部按照社区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服务。二是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通过“抓点带面”的方式,抓好典型引路工作。涌现了像西夏墅镇康西村等一大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继续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创建工作。三是切实抓好社区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抓住重点,分类指导。推进了16个新建农村社区的工作,新建社区全部按照社区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和服务。四是继续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五)全力推进残疾工作。
1、做好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今年全区共征收残保金2300万元,核报企业349家,其中免交残保金企业330家,免交金额940万元,减免残保金企业19家,减免金额40万元。通过按比例就业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吸纳残疾人的意识。依托区民政信息网和高新区人才网建立了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安置残疾人250人,完成了市下达指标的105%。
2、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为100余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功能训练,为全区2446名精神病患者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为17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申请了免费服药,为3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用品用具服务。
3、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向全区1660人发放助残金120余万元,慰问救助贫困残疾人家庭2001户,发放救助金93.6万元。
4、做好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建于新北区“颐年苑”即区社会福利中心内,该工程由常州天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捐建,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土建已基本完工,内部装修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