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秋收秋种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部门:
为切实搞好今年的秋收秋种工作,深化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夺取明年夏熟全面丰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今年秋收秋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今年秋收秋种工作的重要性
今年的秋熟生产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狠抓各项农技措施落实,大力开展稻飞虱防治工作,减轻条纹叶枯病和后期病虫危害损失,水稻长势较好,预计能顺利或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分析今年秋播工作面临的形势,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中央省市继续出台的粮食直补和减免农业税等扶农稳粮政策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发挥了较大的稳定作用,农业形势持续好转;二是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较大,为搞好今年秋播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粮食安全作为全局国民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加大了农业和粮食工作的力度,为抓好秋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稻飞虱田间基数较高,局部地区仍可形成灾害,秋熟作物成熟后期天气易变,对突击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存在一定的威胁;今年夏熟作物增产不增收(小麦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2~15元/百斤),农户种植三麦、油菜的积极性不很高;农资价格上涨较大,且一直居高不下,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盲目乐观,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松懈。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性思维、转变职能、创新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打好秋收秋种这一仗,为夺取明年粮食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争取主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二、明确今年秋收秋种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业增收为中心,在稳定粮油基础产业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以冬作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项目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优势产业建设,加快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及农户的连结机制,力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2、目标任务:继续稳定粮油面积,压缩冬闲田面积,扩大冬作设施农业面积;扩大再生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农村沼气发展步伐,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科技增产水平,全面提高粮油增产潜力。具体为:全区三麦面积13万亩左右,亩产250公斤以上;油菜面积2万亩左右,亩产120公斤;冬作设施农业发展到2万亩。
三、狠抓推进秋收秋种的关键措施
1、抢天时,一着不让抓好秋收工作
各地要立足抗灾,抢晴天,成熟一块收脱一块,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全区抢收工作要在10月底前结束,如遇雨天,应暂缓收脱,待天气放晴后再组织突击抢收。抢收工作应做到人机结合,充分发挥联合收割机的优势。各镇农机站要组织好大中型农机具的维修工作,确保其在“秋收秋种”大忙中的正常运行。对种子生产户、种粮大户和劳力缺乏户要提前落实收割机械和劳力,尽量避免收获环节上的损失。同时提倡秸秆切碎或留高茬自然还田,严禁焚烧秸秆和在公路上打谷晒场,有关镇要组织人员重点对机场、高速公路、西环线、338线等公路主干道沿途巡视,杜绝该现象发生。
2、种足粮油面积,提高科技增粮水平
种好麦油是稳定粮油生产保障供给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现实途径。当然,稳定提高麦油生产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依靠科技增产。按照“麦子专用化、油菜双低化、杂粮特色化”的要求,一抓主导品种。大力推广一批适应性广、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销对接好的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小麦重点推广蒸煮类、饼干糕点类专用中、弱筋品种“扬麦11”、“扬麦158”和“扬辐麦2号”,油菜重点推广秦优7号、镇油2号和油研系列,力争小麦专用化率、油菜双低化率达到95%以上。二抓主推技术。围绕品种特性、加工要求,大力示范推广精量播种、群体质量栽培、麦子免(少)耕套播、机直播、春、秋季配方施肥以及油菜秋发冬壮等省工、节本、简化、安全、高效技术。同时,切实抓好适期播栽、沟系配套、化学除草,严把基础质量关。三抓主体培训。按照乡镇有技术骨干、村组有技术标兵、农户有技术明白人的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送科技下乡活动,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做到宣传发动到户、技术培训到户、信息传递到户,真正把各项关键措施落到实处。四抓标准化生产。在抓好面上指导和培训的同时,在布局导向上,积极引导重点区域的农民种植符合企业要求的品种,指导农民应用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技术,鼓励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农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3、加强秋播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冬作设施农业
秋播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机遇,调整的时间、空间很大,无论是常年性调整,还是季节性调整,无论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是其他农业结构调整,一般都从秋播开始。从秋播到夏收的时间占全年的三分之二,调整的时间跨度很大。因此,要牢牢把握秋播这个良好机遇,按照市场需求、效益优先、能调则调的原则,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设施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利用资源的短平快致富项目,是新阶段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把设施农业作为新兴产业来主动谋划,落实措施,重点培育。当前正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阶段,一要在市场定位上狠下功夫。发展设施农业,首先要搞好市场调研分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出发,运用广泛宣传发动和算帐对比的方法,积极引导农民选好设施方向,做足“特色”文章,如大棚草莓、时令瓜果、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为主的设施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少免耕栽培、桑田间套种的综合利用等比较效益较高的项目。二要在科技创新上求提高。设施农业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成功与否,效益高低,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能力。针对我区设施农业品种、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现实,加快实施“三引工程”,即:加快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根据产业特点,引进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土专家;加快引进智力,密切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寻求产业发展的智力依托;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使最新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建民营引繁中心或研究所,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认真组织主要品种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在项目推进和经营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加强对重点地区设施农业的项目支持,积极引导“三资”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增强设施农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以项目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张,以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设施农业的重点地区,要加快培育一批“民办、民管、民营”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科研与生产、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4、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提高服务水平
各级农业部门要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引导和服务。一是加强调查和研究,切实做好大面积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要认真搞好苗情、病虫、土肥“三哨”建设,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狠抓关键性增产措施和抗灾应变措施的落实,确保麦油技术指导不失着。二是搞好主体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的科技素质,充分利用现有农技推广体系,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造科教兴农声势。努力做到宣传发动到户、技术培训到户、信息传递到户、项目落实到户,真正把各项关键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及早组织好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的供应,满足秋播生产的需要。四是加大打假护农保秋播的行政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进入市场,确保秋播生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对秋收秋种工作的领导
秋收秋种工作是当前农村的头等重要大事,事关农业农村工作和社会稳定大局,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农口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秋收秋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各镇要迅速全面部署发动,积极落实现场会、示范田、示范方等典型样板;镇各职能站、所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搞好为农服务,对开展秋收秋种有困难的农户,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二○○五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