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办局(分局),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同意《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6~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一月十六日
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06~2010年)
一、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积极培育动漫软件,努力开拓外包市场,实现软件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以系统集成、软件外包、动漫软件等为发展重点,招商引进与培育扶植并重,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实现差异化发展。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2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50000人,为常州实现软件产业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发挥主体作用。
软件产业构成
2008年
2010年
系统集成
嵌入式
软件
金融电子商贸器具
4
10
信息家电
5
机器人
2
通信、网络集成
软件产品
纯软件
IC设计
1
3
应用软件、支撑软件
软件服务
软件外包
日本市场
6
欧美市场
其他地区
其它增值服务
动漫软件
其它
7
11
合计
40
80
1、重点领域分目标(单位:亿元)
2、产业发展的阶段目标
发展目标
2006年
市场目标
销售额达到15亿元
销售额达到40亿元
销售额达到80亿元
产业目标
软件企业250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100家,软件产品400件,形成10个以上软件年销售额超千万、3-5个超亿元的软件企业,培育5个软件著名品牌,引进和培育软件研发机构1家。
软件企业400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200家,软件产品800件,形成8-10个软件年销售额超亿元,培育10个软件著名品牌,引进和培育软件研发机构3家。
软件企业600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300家,软件产品1200件,形成15-20个软件年销售额超亿元、2-3个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培育20多个软件著名品牌,引进和培育软件研发机构5家。
出口目标
1.0亿美元
1.5亿美元
2.5亿美元
人才目标
8000人
30000人
50000人
二、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领域
软件服务业
软件服务业主要是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发展策略是以OKI公司为龙头,以龙腾软联为支撑,重点发展对日外包业务,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同时兼顾国内外包业务。主要从事软件或模块定制加工、数据处理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现场服务、产品出口等外包业务。通过与国内外大公司开展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队伍,为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打下基础。
系统集成主要是发展嵌入式软件。目前,嵌入式软件尚未形成垄断,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而常州新科的信息家电、国光金融电子设备、常林工程机电设备等均有一定的基础。另外,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产业尚未形成,是一新兴的产业领域。拟扶持一批民营企业通过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大力发展娱乐机器人与教育机器人,迅速抢占机器人产业的高地,形成常州软件业一大特色。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开通和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迅速发展,通信、网络、家电设备中的嵌入式软件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嵌入式软件,可作为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策略是鼓励上述企业加大对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投入,对传统产业的有效“软化”,提升常州产品的技术档次,通过培育和招商引资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动画产业链主要包括了动画原创、动画软件加工、动画衍生产品三大类。根据我市技术能力和人才水平,拟将动画软件制作加工作为发展动漫软件的切入点。在动漫软件加工中以软件外包为突破口,迅速形成规模,再向上下游延伸,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策略是通过本地企业整合提高和招商引资,在局部领域寻找较好的发展机会,通过引进骨干企业,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是IC设计、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工程等。
(二)重点发展区域
以常州软件园为核心,按照软件孵化区、软件产业化区和动漫软件基地等三大功能性区域的产业格局,优化常州软件产业的空间布局。以软件园区为载体形成骨干企业研发和软件产品生产集聚区,组建软件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动漫基地;在创业中心组建软件企业孵化基地。在电子园以通信、网络设备、信息家电等系统集成企业为主,成为嵌入式软件的产业化基地。
(三)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
拟以培育存量,引进增量的方法,扶持一批骨干企业。
到2006年,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
到2008年,亿元以上的企业8~10家。
到2010年,亿元以上的企业15~20家,销售额达10亿以上的企业共2~3家。
重点引进和培育的企业目标:
企业
类 型
OKI
500万美元
1000万美元
3000万美元
龙腾软联
2亿元
5亿元
国光软件
嵌入式软件
4亿元
6亿元
10亿元
新科
信息家电嵌入式软件
软件出口
联合会
北大众志
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应用软件
1亿元
经招商
IC设计(为纳科配套企业)
3亿元
6亿元以上
4亿元以上
通信、网络、信息家电
8亿元以上
9.5亿元
27亿元
55亿元
三、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发展的应对措施
以常州软件园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在政府宏观引导机制、产业资本运作机制,社会中介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完善区域性政策法规、加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完善组织机构
根据软件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建立既有引进项目、行政管理及有关配套服务,又有信息导向、项目可行性确认的管理模式,确保进园开发的软件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确保进园软件项目能迅速发展壮大,推进常州软件发展。
1、成立软件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策软件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软件产业招商和服务、软件产业扶持政策等重大问题。
2、成立常州软件产业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软件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为成员。对常州软件产业基地功能、发展方向进行定位,避免产业同构,迅速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软件产业基地。
(二)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迅速提升产业增量
面对当今常州软件产业实际,靠培育存量难以实现快速发展,最佳解决途径是招商,引进增量,重点是知名研究中心、大公司、大集团和知名研究中心,瞄准全球IT500强、国内软件100强、上市公司和著名研究机构,开展招商工作。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做好服务工作,推进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实行招商代理制。
着力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壮大招商人员,组建一支由10人左右组成的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具有开拓意识的高素质的专职招商队伍。明确考核目标,制定和优化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激发进驻企业的发展热情和招商队伍的积极性。
(三)落实和优化软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和前景远大的新兴企业
要认真研究国家和我省软件产业的各项鼓励和扶持政策,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优化我市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和具有高附加值、容易形成产品链的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企业。通过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有特色的软件产品链,打造常州品牌。
(四)构筑软件外包开发与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由企业自愿组成的常州市软件出口联合会的作用,收集软件外包需求信息,培训外包软件专门人才,为中小软件企业提供咨询和业务。
鼓励以大企业为核心、以市场和产品链为纽带,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增强软件接单能力。
(五)加快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鉴于基地内软件企业的实际规模,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以推进园内企业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式生产软件产品。
重点是要建设好软件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和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共同构成常州软件产业软环境的主体。其中,软件专业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软件出口服务体系,软件人才培训体系、软件企业工程管理咨询认证体系、软件产品测试认证体系、软件应用推广体系和软件产业公用平台;软件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主要针对实用化的软件工程技术、互联网核心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所需的如IC设计关键技术、LED关键技术、信息家电关键技术建立,该体系计划包括10个左右关键技术重点研发中心。同时依托园区的信息平台,开展园区招商、综合办公、公共技术服务、项目服务、人才服务、电子教育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与江苏省软件评测中心合作建立软件评测中心代理机构,在省信息产业厅统一规划下与省内四家软件园进行合作,共享江苏软件园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其他软件园的资源,以减少投资费用和运行管理费用。
(六)大力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培训体系
为确保2010年目标的实现,按照软件架构师、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的比例为1:2:7计算,常州需要软件架构师大约5300人、系统工程师大约10600人,软件工程师37100人。以上人才仅靠常州本地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工程”,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本着“领军人物全球招、主管人才国内引、软件蓝领本地供”原则,吸引和培养大批软件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式软件人才结构,才能确保常州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
软件人才的引进,一是要加强对留学人员等高层次软件技术人才的引进,聘请国内外软件专家来常州讲学和工作,通过设立异地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发等方式间接引进人才资源。二是鼓励设立专门培训机构,采取和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培训等措施,充分依托并利用本地院校的人才培养,联合在常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学校以及软件企业,组建软件人才培养联合体,充分发挥校企之间的“订单式”模式,培养适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七)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大软件产业资金的投入
积极研究和探索“民办官助”的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涉足软件产业并共同参与建设软件园。
一是设立软件企业发展担保资金,聘请专业资金管理公司管理,资金从每年市政府设立的软件发展扶持资金中解决。二是加大专项软件产业发展扶持建设基金的投入,政府每年应确保3—5亿元发展资金的落实。以支持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以解决企业创办初期资金瓶颈问题。三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扶持。四是鼓励企业争取来自风险投资、金融机构和其它企业集团的投资。
(八)积极推进软件园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按450万元/亩的产出水平,软件系统集成企业需要1000亩土地作为产业化区,规划设在电子科技产业园;为满足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建30万平方米孵化及办公用房,用于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业、研发中心。在规划框架下,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