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北区制造业发展概况
按我国现行统计的划分,制造业包含工业中扣除“采掘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后的所有行业,共计30个大类、172个中类、544个小类。制造业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在于四个方面:(1)是经济成长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石;(2)是解决就业矛盾和提高就业水平的重要领域;(3)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具有很强的联系和带动作用;(4)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载体和动力。
新北区是常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全市沿江开发的最前沿、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以及最大的高新技术辐射源和产业基地。本规划主要从总体概况、规模构成、经济类型构成、主导产业构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力资源状况、服务业支撑、空间分布等8个方面对新北区的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于新北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判断。由于大部分制造业相关数据的不可获得,而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总量的98%左右,工业则占全部第二产业总量的90%左右,因此谨以第二产业或工业数据作为分析。
1、总体概况:制造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张,是新北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新北区2005年GDP总量达到16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5.5亿元,占GDP总量的71.3%。从1999-2005年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26.4%,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显然,制造业经济是推动新北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表1)。
表1:新北区历年GDP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平均增长速度
GDP总量(亿元)
50.81
59.66
71.3
85
104.1
130.5
162
21.3%
第一
产业
增加值(亿元)
5.4
5.38
5.79
6.1
5
5.25
5.5
0.3%
占GDP比重(%)
10.63
9.03
8.1
7.2
4.8
4
3.4
第二
28.34
35.29
43.55
53.9
70.6
91.05
115.5
26.4%
55.8
59.2
61.09
63.41
67.82
69.77
第三
17.06
18.98
21.95
25
28.5
34.2
41
15.7%
33.59
31.82
30.79
29.41
27.38
26.21
25.3
2005年新北区工业企业单位总数3027家,总产值达到501.53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8.55亿元,实现利税36.83亿元,利润23.67亿元,自营出口135693万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都在25%以上(表2)。
表2:新北区历年工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
增长速度
工业企业单位数
-
2644
2739
2839
3027
4.6%
工业增加值(亿元)
107.59
24.9%
工业总产值(亿元)
104.74
132.96
166.89
206.56
271.08
382.04
501.53
29.8%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192.3
256.25
368.26
488.55
38.4%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亿元)
15.6
20.82
29.12
36.83
36.5%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
8.54
11.98
17.93
23.67
40.5%
自营出口(亿美元)
1.19
1.62
2.01
2.77
4.24
6.83
13.6
50.1%
2、规模构成:以规模以上工业为经济发展主体
2005年新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520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17.20%,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实现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则占到全部工业企业的70%左右(表3)。
表3:2005年新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全部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
520
17.20
382.13
76.19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378.08
77.39
实现利税(亿元)
24.75
67.20
实现利润(亿元)
16.48
69.62
3、经济类型构成:以内资企业为主体,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新北区是常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至2005年底,新北区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5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2005年新北区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5.5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3.0亿美元。区内工业经济类型构成以内资企业为主体,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均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表4)。一大批国际著名大企业、大公司相继落户,如日本的小松制作所、美国的亚什兰、唐氏公司、伟创力,意大利蕾迪斯,德国莱尼,韩国新湖,台湾光阳、永祺、东森媒体、台光科技等。
表4: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类型
企业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数量(个)
比例(%)
数量(万元)
372
100.0
1501473
其中:内资企业
278
74.7
909516
60.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0
165836
外商投资企业
53
14.2
426121
28.4
4、主导产业构成:已经形成七个支柱产业门类,以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从2004年工业总产值的行业构成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七个产业门类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已经成为新北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前六大产业均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仅有第七大产业纺织业为常州市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表5:2004年新北区制造业业企业行业构成
工业总产值(万元)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567061
18.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884999
11.2
专用设备制造业
3481824
1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314165
9.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213609
9.2
通用设备制造业
3139784
9.0
纺织业
2392089
6.9
小计
25993531
74.6
其他
8827628
25.4
总计
34821159
从主导产业的地域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河海街道、龙虎塘街道、三井街道、薛家镇、春江镇和孟河镇内,新桥、西夏墅和罗溪的支柱产业优势并不明显。
表6:2004年新北区工业支柱产业地域分布(%)
河海
龙虎塘
三井
薛家
新桥
春江
孟河
西夏墅
罗溪
2.9
12.7
34.6
0.8
1.7
44.7
0.5
0.2
1.9
100
35.6
12.6
4.5
1.6
8.6
33.3
23.4
11.1
49.6
2.6
2.8
0.9
6.2
30.8
10.1
26.5
8.2
5.0
14.9
1.4
2.0
1.0
54.6
3.7
26.9
0.3
6.7
4.4
2.1
7.5
3.1
34.5
7.0
7.1
2.2
12.3
5.7
41.0
5.9
26.8
0.4
6.0
表7:2004年新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2003年
2004年
铲土运输机械
台
492
547
摩托车
辆
54749
62738
自行车
1294710
1405235
铝合金制品
吨
7740
10815
半导体分立器件
万只
141997
229868
布
万米
4494
8656
硫酸
151443
148529
内燃机
万千瓦
245
248
高、低压开关板
面
2322
3311
轴承
万套
2604
327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23457
39287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1284
1841
电子元器件
9056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例较高,但实力薄弱
新北区是常州市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和辐射源,鼓励投资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设备和软件、光机电一体的精密机械和仪器、生物医药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环保产业、高新科技研发中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现代化农业等方面的项目和企业。
在“外向带动,科技兴区”的战略指引下,新北区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有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手性生化工程技术中心、江苏新科数字视听设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1个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同时高标准建设了软件研发中心、留学生创业园、“三药”研发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孵化面积已达6.2万平方米,先后被科技部、省政府评为“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省先进科技企业孵化器。
2005年,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1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企业5家),双密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241个;经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件企业22家,软件产品80个;承担各级火炬计划项目86项,初步形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3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7%,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1.3%。
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快,总量和产值比例较高,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仍嫌薄弱,影响到整个新北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R&D投入不足
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新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仅占全部企业数的13.5%,有R&D活动企业数仅占全部企业数的9.8%;R&D经费支出218845元,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1%。而从国际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部分OECD成员国制造业R&D投入强度在5%左右,高技术产业R&D强度更是超过20%。
表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主要指标汇总表
企业数(个)
785
1、经常费支出
36106
1、有科技活动企业数
106
#R&D经费支出
18845
#有R&D活动企业数
77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17043
2、没有科技活动的企业
679
2、基建经费支出
10957
企业办科技机构数(个)
46
专利情况
科技活动人数(人)
3737
1、专利申请数
74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万元)
53916
#发明专利
17
新产品产值(万元)
214966
2、拥有发明专利数
20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万元)
47063
技术改造经费(万元)
21113
表9: R&D强度国际比较(单位:%)
新北区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加拿大
资料年份
1997
1998
制造业合计
8.8
7.9
4.0
高技术产业
27.6
20.3
27.5
19.1
31.7
(2)工业增加值率较低
表10:新北区历年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率(%)
27.1
26.1
26.0
23.8
21.5
对新北区历年的工业增加值率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从1999-2005年,随着经济规模总量的不断扩大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增加,工业增加值率并未相应提高,反而逐年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大部分工业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低,而且物耗比重较高,许多企业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实际仅仅从事一些劳动密集性的元器件加工组装业务,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企业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
6、人力资源: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高科技人才明显不足
2004年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人数共计115903人,主要分布在7个主导行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上,9个行业合计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81.9%。
全部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30.3万元/人,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前述9个行业中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的生产率高于全部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分别为77.4、47.4和38.8万元/人。显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表11:新北区分行业劳动力状况
平均劳动力人数(人)
占全部劳动力人数比例(%)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8189
7.13
29.2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5792
5.04
13.5
8482
7.38
77.4
金属制品业
10156
8.84
17.3
13658
11.89
23.0
7353
6.40
47.4
18198
15.84
21.3
13963
12.16
23.7
8277
7.21
38.8
94068
81.9
20795
18.1
114863
30.3
2004年新北区科技活动人员总数3737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高科技人才明显不足也是严重制约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关键因素。
7、服务业支撑: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产品的产销创造了服务的需求,同时,服务业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引导客户对相关设备或制程的需求,从而二者紧密结合为单一的价值链体系。在发达国家,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决定制造业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新北区最近几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不仅如此,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以内需为主的传统消费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商品零售批发等占到60%左右,而为企业提供中间服务的生产服务业如国际贸易、物流、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及信息服务业则很不发达。据统计,新北区的42个市场均以有形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交易为主,销售的产品同当地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缺少关联,表现出典型的末端销地市场的特征。
由于与制造业发展的关联度较低,服务业在支持协助制造产业摆脱纯粹代工角色、提高产业附加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
8、基本判断
(1)制造业发展仍以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为主。制造业的发展尚未摆脱较低水平的粗放增长方式,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上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与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制造业增加值率较低,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资源粗放使用。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资源的日渐紧缺,需要从目前的以扩张规模和铺摊子的粗放增长方式,向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集约方式转变。
(2)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限,制造业产业链呈现片断化的特征。尽管引进了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但技术转移的成效并不显著。不少外商投资企业是将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生产工序设置在新北区,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售后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工序并未移入,本地生产的产品的核心部件和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如普利斯通、托利多等企业均只是在新北区设置“生产车间”。大量外资的注入并没有带来本土企业相应的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显然,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北区需要对目前的产业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技,并加大内资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3)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面临巨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按照产业更替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主要依靠工业部门的建立和扩张,而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推动区域经济成长的动力逐渐减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决定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北区过去高度关注招商引资与工业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不足,目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三产业之间的价值传导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势必严重影响到制造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二章 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一、新北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优劣势
1、主要优势
——深厚的产业基础
目前新北区已经拥有较大的制造业经济规模总量,同时,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多类工业行业,具备了较为深厚的产业基础。
——良好的区位与交通优势
新北区位于常州城北、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地带,北枕长江,南靠沪宁铁路,拥有常州境内的全部长江岸线资源,具有建设深水港的天然条件,已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港,已有1个万吨级通用码头,1个万吨级石化码头,录安洲8-10个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已在启动之中。位于区内的常州民航机场已与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航班;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338省道及规划中的沪宁高速铁路、沿江铁路等穿区而过;新藻江、德胜、新孟3条内河航道纵贯全区,连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同时,新北区内国有全资嘉迅物流有限公司还设有经海关总署批准设立的“公共型保税仓库”、“直通式海关监管点”、“海关监管仓库”,是常州地区唯一的陆路口岸。
2、主要劣势
——缺乏区域创新环境
新北区的发展总体尚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企业的创新主动性不强,而政府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显而易见的硬设施,对于软环境的重视不足,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协作的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和集聚效应。
——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严重
由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特点相似,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一直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拥有大大小小近二十个化工园区;宁沪电子通信产业带上密集分布着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新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开发区、南京珠江路科技园区等一批以电子通信类项目为主体的电子通信产业园区等,目前几乎所有常州的主导行业同时也是周边其他地区的支柱产业。
二、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依据新北区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于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这种制造业基地不是由境外企业控制的“世界工厂”或“加工工厂”角色,让跨国公司控制着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设备、品牌和销售渠道,而是一个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独立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全球化的制造业基地。
2、近期目标(至2010年)
——初步建成面向制造业的、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占GDP的66%,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四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扩张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部总产值的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
——在优势产业方面部分产品和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逐步形成多门类重大工业产品的开发能力。
——积极引导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工业技术水平、生产管理水平及产品设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装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比重超过60%,产品研发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的比重超过90%,工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中长期目标(至2020年)
——形成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环境。
——先进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效推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1、集群战略:强化四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一些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地理集聚——某一特定产业的大量企业及与之相关支撑机构在某一地域集聚成群,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2)柔性专业化——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性企业为主,其生产方式以使用灵活通用的生产设备和适应性强的熟练劳动力为特征,生产和服务于客户的广泛需求;(3)合作网络——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的核心网络系统,还包括企业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之间,通过长期联系形成的本地化网络;(4)根植性——集群企业的经济行为深深根植于共同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因而具有本地化的产业氛围,易于产生集聚效应和深度建立制度机制,使众多企业粘合在一起进行竞争合作。集群模式被证明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各国都逐渐认识到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公共政策的热点。
新北区尽管已经初步形成了部分专业化的生产园区,但总体来看,专业化和产业配套程度不高,产业链经济不发达,离产业集群化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依据新北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环境,重点培育车辆和工程机械及配件、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新型电子元件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冶金能源等四大产业集群。
2、产业链战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
产业链即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产业层次的表达。多层次的开发将有利于抓住个层次中的核心客户,有力的扩大市场份额。二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附加值越高。
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产业上、中、下游分工、技术发展历程、与附加价值来源,可以发现:就上、中、下游分工而言,每一种产业都可能同时具备劳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性质。以信息业为例,上游动辄百亿投资的半导体产业无疑是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中下游的各项零组件产业则夹杂着各种可能性──CPU与计算机外壳都是叫“计算机零部件”,但其技术层次、资金门槛与售价等则有天壤之别。目前新北区制造业主导产业表面看来绝大多数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实则多数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并不具备真正的资金、技术密集特征。未来新北区制造业的发展,应十分注重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主要包括:
(1)纵向延长。向产业链的高端延长,沿着价值链从较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为主逐步向采购分销服务、售后服务以及研发、信息资讯等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2)横向延长。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建立分工合作优势,鼓励新企业的进入。
(3)共生延长。以产品为主线,依据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建立起不同行业之间的共生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创新推动战略: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创新环境
由于新技术和新知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竞争中的资源配置能力超越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制造业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提高技术含量成为产业竞争的主导方式。创新推动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创新体系形成。技术创新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性的互动过程。尽管世界各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兴起原因、形成过程和发展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呈现多样化的状态,但从系统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技术创新系统必然都涉及到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中介机构建立起来的互动协作的机制,相互激发而形成的具有知识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构系统。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北区的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讲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而且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2)加大研发技改经费投入,大力培育核心技术。在高新技术领域,要获得高额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方面,应引导和鼓励高技术企业加大R&D经费投入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选择有限领域或产品,在科研经费和产业政策上进行重点扶持,集中力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率先在高技术产业某些领域或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从现实的角度看,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经济实力,新北区与世界发达水平相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短期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高技术产业不太现实,积极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而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从经济利益考虑,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和垄断不可避免。因此,在当前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开发的意识,加大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力度,有重点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2004年,常州市企业用于引进国外技术的资金和用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之比仅为1:0.3,而日本、韩国的上述比例为1:5左右,这种“重引进、轻消化”的状况有待改善。
(3)强化人力资本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现代制造业所具有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特征使得创业文化和人力资本成为决定其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禀赋。因此,强化人力资本建设,创造条件吸引和培养人才是新北区实现创新推动的重要环节。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性(国外一般高新技术企业的10年生存率仅为5%-10%),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应鼓励科技人员依靠科技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鼓励科技人员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创办高技术企业,并通过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优质服务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促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新北区现代制造业行业分类发展策略
针对不同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将新北区现代制造业主要分为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三类(表14)。针对不同的类型,实施不同的行业分类发展策略。
表14:新北区制造业分类
产业分类
定性指标
主要发展产业
支柱产业
具有雄厚的现实产业基础;产业产值占全区GDP比重较高;对其他产业有引导作用
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基础产业
目前尚未有较大发展,但未来有可能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冶金、电力热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传统产业
产业产值占全区GDP比重相当比例;产品有区域特色
纺织、印染、服装
1、培育壮大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
目前新北区已经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但存在明显的内外资经济不衔接、产业链条较短、技术密集度低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依托包括小松常林、韩国现代、托利多、华源雷迪斯、纳科微电子、伟创力等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引导产业向两端延伸;同时,在技术和设备引进后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开发,掌握和创新核心技术,发展本土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自立能力。
2、合理发展冶金、电力热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三大基础产业
根据新北区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发展潜力,积极争取内外资的合资合作,合理发展冶金、电力热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基础产业:
(1)冶金:铁本项目重组、沿江能源基地建设等使得冶金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而且发展空间较大,可以以此为契机,整合本地区现有钢铁企业的生产、装备资源,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大、竞争优势强的产品,重点发展冷、热轧薄板、不锈钢板、无缝钢管和轿车用超轻钢等优质钢及其制品,逐步形成冶金产业链。
(2)电力热能:根据江苏和常州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以及沿江化工区工业企业对蒸汽热能的需求,结合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以国电常州发电公司为龙头,新港热电、长江热能、苏源发电、赛德热电等企业为依托,发展电力热能产业。
(3)交通运输设备:充分利用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现有的轻型卡车生产目录及装备资源,积极发展汽车整车制造,争取与国内外汽车集团进行合资合作,加快引进车体工程、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等方面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实现轻型卡车和专用车的规模生产;同时大力调整提升孟河汽摩配产业,打造以车用灯具、模具、电缆、汽车空调、车用轴承等为主要产品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
3、改造提升纺织、印染、服装等传统产业
纺织、印染、服装等传统产业目前仍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对于拉动新北区尤其是乡镇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结构层次较低、技术密集度不足、产业技术升级乏力、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在这一产业领域,应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通过引进吸收外来技术,改造地区传统产业,提升地区加工工艺水平;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些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及环保要求的企业,促进产业内部构成的合理化。
五、主要行业发展策略
1、机电一体化产业
机电一体化产业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融合的高科技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领域。装备制造业由于其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特征,通常被各国视为战略性的发展产业。其重要作用表现为:
(1)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不仅涉及到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可以为各行业提供现代化设备,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装备的重任,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着各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趋势。
(3)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不仅在装备的生产过程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在加工处理、模具刀具等方面都渗透着当代高新技术,而且产品也集计算机、微电子和新型材料等多领域技术为一体。
——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
(1)在新北区当前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常州在中国工程机械六大生产基地中位居第二位,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优势也比较突出。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所涉及到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0.6%;劳动力人数占全部制造业劳动力人数的48.2%。
按产品类型来分,机电一体化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和电力设备及智能型仪器设备方面:工程机械主要依托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和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ZL80、ZL50、ZL10型装载机和挖掘机,产品不断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动力机械主要依托常柴集团、常发集团、富士罗宾汽油机有限公司、常通内燃机等企业,形成了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轻型汽车等产品配套的多缸柴油机系列,及光阳摩托车有限公司和兰翔机械总厂为依托研制开发生产高技术、低能耗、低排放的50cc-150cc四冲程发动机,终端产品以摩托车为主;电力设备及智能型仪器设备主要依托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苏源集团宏基电器有限公司、兴荣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开发生产高低压电力开关、真空断路器、智能化开关柜等成套设备等,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电力设备科研、开发、生产基地。
(2)产品结构层次不高。虽然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从业劳动人数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区的比重较高,但整体看来,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所涉5个行业的合计平均劳动生产率低于全部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仅有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部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表15)。这与机电一体化产业所特有的技术资本密集特征极不相称。显然,新北区的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相当部分集中于产业链下端附加值较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部分。
表15:2004年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所涉行业基本状况
制造业总产值(万元)
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313978
348182
388500
331417
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1710
2137
14.8
1413787
55309
25.6
全部制造业合计
3482116
(3)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从产业组织结构上,存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松散的问题。位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缺乏有效合作,缺少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供应商;研产销之间脱节严重,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
——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未来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思路的选择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立足于已有的比较优势;二是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体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
(1)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一批重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知名品牌。是否具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知名品牌的多少则是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最终体现。新北区要成为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与供应基地,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制造信息化、标准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最终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巩固和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地位。
(2)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机电一体化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能力;也只有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才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保证产品在技术上的竞争力。因此,按照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的原则,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尤为重要。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固然受到物质技术基础的影响,但也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密切相关。要加强对于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完善从技术开发人员到经营管理人才、外经贸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等多层次的装备工业人才体系。
(4)对机电一体化产业实行必要的政策扶持。主要是要尽快建立重大机械产品研制生产的风险基金。重大机械装备产品的研制生产具有很高的风险,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不断的完善,有可能出现失败和反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担保机制,减少机电一体化产业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
——新北区机电一体化产业近期发展重点
(1)工程机械制造:以小松、现代和常林等核心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基础,优化整合现有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拓展智能控制技术在传统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加快技术和产品升级,做大做强道路工程机械、挖掘机械、装载机械、智能施工机械、市政工程机械等成套产品及配件,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2)精密机械制造:以托利多精密仪器、NTN精密轴承、立达纺机等企业为核心,以高精度计量仪器、精密轴承、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发展方向,开发生产多品种、多型号、多用途的精密机械产品。
(3)输变电设备制造:以太平洋电力设备、恐龙变压器等企业为主,开展大型输变电设备防腐技术、绝缘技术和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发展大功率电力变压器、高低压电力开关、智能断路器、电缆及配套材料,形成整体配套,构建智能化输变电设备产业。
2、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
——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核心课题,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医药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正在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地影响。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密切相关,从广义上讲生物医药是精细化工的一部分,或者说生物医药是由精细化工吸纳生物方法来实现的。
一般而言,精细化工是指除去石油化工、化肥、硫酸盐等“大化工”之外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化学农药、涂料、油墨、颜料、化学试剂及各种制剂、专项化学用品、添加剂、信息化学品、放射化学品、日用化工和化学药品等。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精细化工技术含量高,产品创新空间大,从而产品的附加值增值空间较大。将石油化工原料加工成合成材料可增值8倍,加工成精细化工产品可增长100倍。因此,向精细化工方向延伸,不仅可以较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开拓和占据市场,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目前,“精细化率(指精细化工产值于大化工口径之比)”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化学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发达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超过60%,我国目前约为40%。
——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1)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基础较好。国家火炬计划常州新北区“三药”(医药、兽药、农药)科技产业基地内有70余家企业,其中不仅包括业内知名的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还有常州市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开放型实验室、博士后研发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工程研究院等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在全国领先。基地集聚了常州三九药业、常州同大气雾剂、常州方圆制药、常茂生物化学和常州华达化工厂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药”生产企业,产品以硫酸依替米星、四碳系列高品质有机酸等为代表,2005年“三药”及其中间体产业实现销售53亿元。
精细化工产业主要以华源蕾迪斯、亚什兰化学、新湖石化、常茂生化股份、常隆化工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主要产品包括华源蕾迪斯的绿色瓶级聚酯切片材料、常茂生化股份的食用有机酸、常隆化工的农药、化工新材料等等。2003年由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批准在新北区建立了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以发展氯碱系列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高效低毒农药、有机胺系列、有机中间体、各类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目前进区的72家企业已基本形成以对二甲苯、苯乙烯、氯碱为龙头三大产业链和生物化工产品、涂料产品等两类精细化工产品。
(2)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2004年新北区石化和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1%左右,劳动力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9.2%。行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较高,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均高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甚至达到77.4万元/人(表16)。
表16:2004年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石化工业基本指标
(万元)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454
24612
54.2
656706
医药制造业
1621
49330
30.4
10557
730648
69.2
制造业总计
——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石油化工长远的发展布局,在常州建设大乙烯、大炼油的希望并不大。而从地理位置上讲,常州位于上海和南京两个大型石化基地的中间地带,是发展石化下游产业特别是精细化工的理想腹地。
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为:
(1)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是要找准定位,长三角地区石化园区、医药产业基地众多,因此,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的发展要能够实现周边城市与地区实现错位竞争;第二是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品,逐步退出、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向“高、强、专”方向发展。
(2)选择合适的技术开发路线。精细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一个新的品种,从基础研发到试制,到生产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很长的周期。如要开发成功一个农药新品种,一般需历时8-10年,耗资上亿甚至几亿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在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如可以通过仿制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产品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开发等。
(3)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一批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控制力度的专用化学品。总体来看,精细化工的竞争力还处于价格竞争的阶段,属于产品市场的低层次竞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在注重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产品品牌的宣传,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新北区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业近期发展重点
(1)精细化工:保持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优势,并向高附加值的中间体发展。以伊思康达化工、龙宇颜料、康瑞化工等企业为核心,以染(颜)精加工技术、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新型化工助剂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为发展方向,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精细化工产品群。
(2)生物制药:以华生制药、方圆制药、延申生物制药、常茂生物化学、千红生化等重点企业为核心,积极开发中药西制技术、合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生产结合,全力拓展以手性医药、酶制剂、抗癌药物等为主的生化工程产品、细胞工程产品和新药生产,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基础化工:以新东化工、诚达石化、建滔化工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开展苯、甲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衍生综合利用和新产品生产,形成基础原料及石化产品群;
(4)新材料:以圣戈班宏发、华源蕾迪斯、蓝星ABS项目、安得利聚酯、亚什兰、华日新材、龙宇颜料等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性能基础材料、合成材料及新能源材料,形成新材料产品群。
3、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原因在于其突出的基本特征,使其发展具有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和乘数效应:
(1)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 。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无论是计算机业,还是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网络建设业,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创新密切相关。
(2)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3)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 。
(4)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突出。技术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一项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能否生存还取决于需求方是否具备规模经济效应,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独有特性。
(5)用户成本锁定 。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高更新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
全世界的电子信息行业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美国,生产的是高附加值的芯片和软件,因特尔和微软垄断全世界大部分的芯片和软件市场,在全世界电子行业所获取的利润占60%左右;第二层次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电脑和一些电子器件中的关键性器件,利润占20%左右;真正能分到发展中国家的,只是进行组装和贴牌,赚取不到10%的利润。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大转移和国内市场需求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末端地位。
——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常州高新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移动通信、DVDROM、程控交换机、POS终端、笔记本电脑、卡基读写器、数据集中器、激光产品、家庭智能系统和继电器等高新技术电子产品以及各类软件产品。
常州高新区电子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IC设计、IC晶圆制造、IC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和IC生产设备等半导体、光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产业。目前已先后引进投资1亿美元的美国柏玛8寸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赛米微尔6寸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新加坡永科电子IC制造与封装设备生产项目、国家863计划贴片型压敏电阻项目、全国首家UL认可PCB、CCL实验室、音源专用IC设计项目等,呈现出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加工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的态势,初步形成IC产业链。
国家火炬计划常州软件产业基地设有软件育成中心区和软件产业区,当前已成为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密集、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经济带,集中了美国芯安软件、日本OKI、汉王科技、日本富士通、炎黄在线、国光软件、新科软件、北大青鸟和3721网络等知名企业,其中OKI软件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开发的CTstage(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已处世界领先水平。
(2)产品结构层次不高。2005年新北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21361万元,占全部制造业总产值的9.2%,平均劳动力人数8277,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7.2%,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8.8万元/人,仅略高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显然,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组装加工为主,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
与周边地区相比,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硬件制造业的发展远逊于周边苏州、无锡等市。
表17:2002年江苏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市
昆山市
常州市
无锡市
南京市
镇江市
扬州市
792
254
32
59
134
117
122
26
1418.97
719.66
88.11
93.47
105.89
212.23
282.23
36.3
15.1
342.4
193.23
24.51
19.64
20.79
52.33
54.3
4.54
4.52
从业人员数(万人)
29.06
11.02
1.29
2.43
3.27
4.28
1.05
0.93
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48.8
65.3
68.3
38.5
32.4
47.8
16.2
——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资主要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密不可分,计算机制造业是中国开放较早、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良好的投资环境、低劳动成本、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以及巨大的市场,使中国成为外资投入的热点。但要真正在通信和计算机市场上保持一定的优势,依靠外资企业“两头在外”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是难以做到的。提高研发能力,逐步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的本地化率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此,提出新北区信息发展的主要思路为: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电子信息产品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级组装工业向高级研发工业的方向转移。
(2)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入。软件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内软件业将朝国际化、网络化、服务化、开发应用简约化的方向发展,软件业对其它行业的渗透将加强,尤其是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软件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效应明显加强。实用的行业软件和安全的系统软件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从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看,苏州、无锡硬件制造业远比常州发达,但在软件产品方面,常州、苏州、无锡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新北区应抓住城市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等为软件产业提供的良好机遇,以软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新北区电子信息产业近期发展重点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以电子产业园为依托,以纳科、伟创力、高见泽、德州仪器、安费诺泰姆斯等企业为龙头,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特电机、通信用继电器、平板显示器、精密传感器等产品为基础,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新型元器件、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建成华东地区高科技电子产业制造基地。
(2)软件开发: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常州软件园为依托,以日本OKI、北大众志、国光软件、南大紫金、和佳软件、龙腾软件联盟等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为核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形成以嵌入式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软件外包为主的产业形态,建设集软件研发、软件生产加工、软件产品出口和软件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软件产业基地。
4、纺织服装业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基本特征
在世界纺织服装业的分工体系中,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占据重要地位,并为中国赢得了纺织大国的声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多项指标居世界前列。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在于纺织原料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在这些比较优势中,同时也蕴含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劣势:低成本往往伴随着低素质,因此劳动力成本较低也反映了劳动力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因而纺织服装业大而不强。
——新北区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
(1)具有较强传统优势。纺织服装业是常州市传统优势产业,直到今天,纺织产业仍是位居第二的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新北区的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龙虎塘街道和春江镇,呈现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2003年起步建设了西夏墅纺织工业园,成为常州市继湖塘、东南、青龙之后的第四个专业化纺织工业园区。重点纺织企业有安莉芳(常州)服装有限公司、常州蕴尔芬服饰有限公司、常州伊丽特纺织品有限公司等。
(2)产品结构层次较低。2004年新北区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三个行业合计工业总产值323073万元,占全部制造业产值的9.3%,平均劳动力14313人,占全部制造业劳动力的12.5%,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体现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也反映了新北区的纺织服装业结构层次较低,竞争力和利润主要来源于报酬较低的加工阶段。
表18:新北区纺织服装业基本指标
239209
7793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
332
5930
17.9
14313
323073
22.6
——新北区纺织服装业发展思路
传统产业能否得到高新技术的改造,是传统产业获得发展的关键。改造过程,就是传统产业升级、提升档次的过程。新北区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思路包括:
(1)寻找有别于周边地区纺织业的发展空间。由于行业特性,纺织企业进入没有政策上和规模上的避垒,而且纺织产品差别性小,买方的价格偏好强,很容易吸引新企业进入并形成价格竞争,因此,专业化与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十分关键。
(2)加强企业研发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同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推进纺织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个性化、短周期、小批量、快交货和零库存成为现代纺织制造业的显著发展趋势,因此对信息的收集、交流、反应和决策速度是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并成为推动纺织行业进一步信息化的动力。应积极鼓励企业进行包括ERP在内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纺织行业主管部门、重点骨干企业及信息部门的作用,搞好区域信息服务支持平台及网站建设,为企业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同时,通过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
——新北区纺织服装业近期发展重点
(1)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我国纺织品在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费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的纤维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衣着用比重偏大,产业用、装饰用比重较低。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加,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应着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如可以发展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用纺织品,包括汽车内饰材料,包括铺垫织物、座椅面料、车门内饰面料、隔垫材料,顶棚材料等等。
(2)推广先进工艺,发展高端产品。积极加大设计、技术投入,以创名牌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新型面料、高档纤维和棉织品及自主品牌服装为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精梳、无梭、自动络筒比重,推广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短流程处理技术和仿真技术等纺织印染先进生产工艺,全面提升行业档次和产品竞争力。
(3)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通过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和产业装饰用面料,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和品牌服装的市场占有率,形成原料—高档面料—印染后整理—品牌服装的产业链。
第三章 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
一、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总体原则
1、专业分工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本着互相促进的考虑,原则上每个特定的空间确定一个重点发展产业,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区域,以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2、产业关联原则
遵循现代经济社会化分工的要求和产业梯度延伸规律,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配套服务性产业,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设施共享原则
产业布局应高度重视综合交通、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共享,通过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4、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区域的土地、水、电、环境容量等生态资源总量进行布局,优先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产业,积极开发降低消耗的新技术。
二、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总体结构
本次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总体结构选择将以现有空间分布为基础,以上层次规划的空间结构框架为指导。
新北区的制造业空间目前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滨江工业区和电子科技园为主体,以乡镇为辅翼的格局。从目前各专业化制造园区的布局看,布局结构和分工基本合理,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基本上都充分利用了不同区位条件下的资源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不少园区内部产业混杂现象严重,专业化特色不够突出。比如高新园区内除高新技术产业外,还存在相当数量的纺织印染、化工等污染较严重的行业。(2)整体产出效益偏低。除了土地闲置以及粗放使用外,部分区位条件较好的用地被产出效益较低的企业所占据,无法做到“优地优用、劣地劣用”。
上层次规划《新北区次区域(总体)规划调整(2004-2020)》中提出了“三区两片一核”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三区” 为高新分区、新龙分区和新港分区,“二片”为孟河片区和空港片区,“一核”为中西部生态绿核。
在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方面之后,本规划提出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形成“两区四带” 的总体布局结构。
1、两区
——高新区
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示范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无污染的的电子信息、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引进研发中心,鼓励企业设立总部;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及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研发中心齐全、总部经济壮大、服务功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主城区。
——出口加工区
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基本建设和封关运作,形成招商引资新载体和利用外资新平台。重点引进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为主的、以大通关和快进快出为主要特点的大型出口型企业和为之配套的物流服务企业进区发展,成为市、区经济的新增长点。
2、四带
——沿江重化产业带
以滨江化工业园和冶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重点发展大型化工、能源、冶金、新材料及港口物流等产业,着力构建以化工、冶金、能源、新材料产业和港口物流中心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1)滨江化工业园:依托沿江化工产业基础,以引进大型化工企业为方向,整合化工区产业资源,着力发展石化产品系列、基础化工产品系列、生物医药化工产品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系列等化工产业。重点围绕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基础原材料、超高效低毒新农药、新型合成材料等产品领域,尽快使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规模,精细化工在全国争得应有地位和市场份额。
(2)冶金产业园:依托铁本重组,以发展优质钢及其制品重点,形成冶金、金属制品、汽摩配件等相关行业产业链。
——沿通江大道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带
依托国家高新区,以电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和软件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半导体、环保新型材料及节能设备、软件外包及动漫卡通等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产业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重点规划发展三大类产品:中小尺寸芯片制造、IC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形成芯片设计、晶片制造、封装到测试等配套服务的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以重点信息家电企业为依托,引进发展数字视听产品、数字产品、PC及相关外部设备产品,形成信息家电产品群;加快激光读写头、片式电感、电容、电阻等项目的建设,形成新型元器件产品群。
(2)环保产业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行业小巨人,使环保产业园成为中国环保领域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重点发展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服务三大领域,形成以环保治理设备、绿色能源及节能设备、环保型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门类。
(3)软件园: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重点培育发展动漫和软件两大基地。动漫基地要积极引进和壮大动漫卡通制作企业,培育和生产全国知名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卡通形象,建设国内外动漫卡通产品制造企业交流交易以及集散流通市场,初步建成动漫卡通产业链。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基地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研发机构,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特别是与数字化信息家电和数控机床等传统产品和设备配套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建立软件外包基地、集成电路研发基地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嵌入式软件产业链。
——沿黄河路机电一体化产业带
依托国家高新区,以空港产业园、临空配套服务区以及物流区为主要载体,凭借常州强大的动力机械、工程机械制造能力和齐全的车辆零部件配套网络等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
机电产业园:园区按地域和功能划分为工业园、临空配套服务区以及物流区,将以工业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新型工程材料、车辆及配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临空配套服务区为载体,依托民航常州机场,重点发展临空配套服务产业,提供航空物流服务;以物流区为依托,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罗墅湾道口、西环路和新孟河道路、水路综合交通优势和奔牛-罗溪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以中国江苏国际塑化城为主体,发展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及现代物流产业,形成商务配套,展览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物流中心、宾馆、超市、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产业体系。
——沿大西环线传统产业带
按照逐步开发、适度保护的原则,确立后发优势,以汽摩配工业园、高新纺织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在现有汽摩配件、纺织印染两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1)孟河汽摩配工业园:充分发挥现有汽摩配和通信器材产业优势,聚集发展汽摩配和通信器材产业,建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摩配产业基地;以汽摩配件市场为基础,充分利用处于“新丹扬”(新北区、丹阳市、扬中市)交汇区的区位优势和338省道的交通优势,发展服务于汽摩配产业的生产资料市场。
(2)西夏墅高新纺织工业园:以改善传统纺织印染产业结构和提升层次为目标,聚集发展新型纺织印染服饰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集聚效应的新型纺织印染基地。
表19:现代制造业空间布局的总体结构
用地(平方公里)
产业引导
鼓励发展
禁止发展
两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约20
电子、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证券、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纺织、印染、化工、食品等产生大气、水、污染企业
出口加工区
约2
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产业
四带
沿江重化产业带
滨江化工产业园
约40
精细化工
冶金产业园
约13
钢冶炼、金属制品、汽摩配件
沿通江大道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带
电子科技产业园
约6
电子集成电路、半导体
环保产业园
约8
环保新材料
软件园
约1.2
动漫、软件
沿黄河路机电一体化产业带
机电产业园
机电一体化
沿大西环线传统产业带
孟河汽摩配工业园
约7
汽摩配、通信器材
西夏墅高新纺织工业园
新型纺织、印染
三、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规模
2004年新北区建成区面积为65.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32.5平方公里;GDP产出为130.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产出91.05亿元;地均GDP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分别为2.0亿元/km2和2.8亿元/km2。总体产出水平与其他同类区域相比偏低。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既是制造业产业空间扩张的过程,更是制造业产业空间优化的过程。参考其他地区土地产出效率以及新北区产出现状,按新北区2010年地均GDP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分别不小于4亿元/km2和不小于6亿元/km2计,达到2010年GDP500亿元和工业增加值330亿元的经济目标,建议建成区面积不大于125km2,工业用地面积不大于43km2;按新北区2020年地均GDP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分别不小于7亿元/km2和不小于13亿元/km2计,达到2020年GDP1300亿元和工业增加值8000亿元的经济目标,建议建成区面积不大于185km2,工业用地面积不大于60km2(表20)。用地产出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用地置换以及鼓励增资、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等手段提高现有产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效率,尤其是加快成熟度较高的高新区的产业用地置换与效益提高;二是对于新引进产业设置产业用地效率门槛。
表20: 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空间规模建议
年
(现状)
2010年
2020年
次区域规划指标
修改指标
GDP(亿元)
600
500
1400
1300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402
330
868
800
建成区面积(km2)
65.8
183.5
<125
211.3
<185
工业用地面积(km2)
32.5
60.8
<43
70.8
<60
建成区占工业用地比例(%)
49.4
33.1
<34
33.5
<32
地均GDP(亿元/km2)
3.3
>4
6.6
>7
工业用地产出率(亿元/km2)
>7.5
>13
四、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分园区发展策略
1、高新分区
——资源特点
(1)临近城市中心区,开发时间较早,产业布局成熟度高;
(2)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市政设施覆盖范围大;
(3)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且已集中了新北区大部分的服务产业,具有产业升级的良好基础;
(4)部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存在土地闲置现象;
(5)可利用土地相对于其它区域较少。
——发展策略
(1)纯化高新园区。高新园区重点发展电子、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无污染、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将化工、印染、冶金等行业转移至各专业园区。
(2)优化高新园区。逐步置换出产出效益较低的用地,依据国家《闲置土地处理办法》(1999,国土资源部),回收部分闲置土地。
(3)整合高新园区。加大研发用地和生产型服务业用地比重,积极引进研发中心,鼓励企业设立总部。
(4)高标准建设软件园和国家三药基地。
2、滨江化工产业园及环保产业园
(1)临近长江及常州港,具有良好的水运优势,适应货物大进大出要求;
(2)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3)已经形成一定的化工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污染现象严重。
(1)以产业链为核心组织各组团用地。根据与主导行业的产业关联性选择新上项目,力求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达到产业互促。限制与精细化工和环保新材料关联度小、技术低的项目入区发展。
(2)重点加强化工、印染、造纸、电镀、冶金等污染严重项目的环境管理,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引进重大基础化工和重化工项目,坚决禁止低效益、污染严重的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颜料染料中间体项目。
(3)以容积率、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建筑密度等为主要指标,配合环境保护指标,将一些污染严重、层次较低的小化工企业转移出去。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产业园(Eco-industrial Parks)。引导企业进行循环生产,大力扶持企业改善工业流程中原材料的代谢过程,同时着力引进一批能延伸产业链并能进行“废物”利用的企业,实现企业之间的生态共生和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整个园区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
(5)集约利用土地,严格限制分散式的工业点建设活动。
(6)控制化工企业地面水排放,进入园区的项目一律采用集中供热、集中污水处理方式。
3、电子科技产业园
(1)已经具有一定电子科技产业基础,但产业集聚度与关联度不高,土地使用效率偏低。
(2)区位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3)规划建设起点高,环境条件好。
(1)以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形成为目标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电子信息行业企业进入,限制低成本开发、低附加值产业进入。
(2)以容积率、投资密度、土地产出率为主要指标对园区现有企业进行评估,促进园区企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4、机电产业园
(1)临近空港,适应快速、轻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物流需求;
(2)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已建成江苏国际塑化城等大型生产资料市场;
(3)土地资源相对丰富。
(1)建立高效、集约的土地使用模式。鼓励单位土地内投资密度大、技术含量高和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发展;采取土地价格差别原则,根据企业的投资密度、科技含量、产出效益确定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严格限制分散式的工业点建设活动。
(2)以机电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为导向引导企业进入园区,限制与机械、新材料产业关联度低的项目入区发展。
(3)鼓励大型企业进入,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5、西夏墅高新纺织工业园
(1)在原有镇级工业园基础上形成,已有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偏离主要交通干线,区位条件一般;
(1)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鼓励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进入园区,推动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结构升级。
(2)适度的土地集约使用政策。
(3)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纺织工业是一个用水多、产生污染量大的行业,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全行业年耗水量超过100亿吨,在新鲜水量的取用方面,排在全国各行业的第二位。西夏墅高新纺织工业园的发展应十分重视鼓励和推动环保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将印染企业深加工从末端治理延伸成全过程环保控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水、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强调生态观念,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6、冶金产业园及孟河汽摩配产业园
(1)已有孟河镇汽摩配工业园以及铁本项目作为基础,但产业结构层次有待提高;
(2)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
(1)注重投资环境建设。加快与干道配套的路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周边地区人流、物流向区内聚集创造条件。
(2)适度的土地集约使用政策,严格限制分散式的工业点建设活动。
(3)招商引资以构建冶金产业链为导向。
(4)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渠道,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五、近期高新分区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思路
高新分区是整个新北区建设较早、相应的成熟度较高的地区,也是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但由于受到当时发展阶段的制约,不少制造业空间在目前看来已经明显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土地使用效率偏低,在实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研发中心齐全、总部经济壮大、服务功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主城区”的过程中,将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空间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针对高新分区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提出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思路如下:
1、明确空间结构
高新分区的发展数十年来延续了“以通江大道为轴线,路东为文教科研与生活居住区,路西为工业区”的空间格局。在发展的过程,通江大道两侧逐渐聚集了较多的商业、商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高新分区新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原有空间格局将从“工业+生活”向“工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公共设施集中区+生活”的模式转变,通江大道作为高新分区南北向的主轴线之一,也将成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依托。
2、促进用地置换
促进高新分区空间结构优化的用地置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部分第二产业用地置换为金融、证券、办公以及商业服务等生产或生活性服务产业用地,二是将部分第二产业用地置换为更高结构层次的第二产业。进行置换的第二产业用地主要是那些(1)与园区产业导向不符,(2)高新技术含量不高,(3)污染严重,以及(4)应空间结构需求所必须置换的第二产业用地。在物质更新方式上,可视情况需要采用保留原有工业厂房并在其基础上装修改造或拆除重建的方式。
3、回收闲置用地
针对第二产业用地的土地闲置情况,应依照国家《闲置土地处理办法》进行认定,并对认定属实的闲置土地采取以下几种处置方式:(1)对于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土地,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2)对于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可以考虑延长开发建设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对于目前尚未产生效益的企业,其征用的备用地闲置时间不予延长;有条件的可以同意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或者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经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政府收取增值地价;对于占用优越区位的暂不能开发土地,可考虑将其置换到其他区位(如后备用地)待开发。
4、鼓励提高效率
对于部分与园区产业导向、空间结构要求相符、污染较小但产出效率较低的第二产业用地,应通过容积率、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等方面的指标规定,鼓励其通过提高资本密度、采用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等手段限期提高产出效率。
第四章 新北区现代制造业产业用地发展导引
一、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用地开发的相关策略
1、招商引资策略
招商引资短期内仍将是新北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为了保障产业战略的实施,实现制造业用地的集约发展,招商引资应转变过去以数量为导向的工作思路,重点贯彻以下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1)突出高新技术引资导向。找准外资与常州市产业的结合点,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尤其是要积极推进和国外大企业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提高整体技术研发能力。
(2)突出高效益引资导向。为鼓励土地和资源的集约使用,应实施严格的项目准入门槛,并将投资强度、产出密度等指标与土地价格挂钩,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使用土地和资源。
(3)突出大项目引资导向。实践证明,往往只要有一个大的项目落户,就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开发区正是摩托罗拉的进驻而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产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聚合效应,确立了电子通讯产业的核心地位。因此,应着力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落户。
(4)突出产业链引资导向。围绕主导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在现有工业布局中所形成的产业链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努力寻找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积极进行产业配套,上游带动下游,下游促进上游,双向推进,做长产业链。
由此,有两类招商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1)补链招商。针对区内已有大型企业或即将引进的大型企业进行产业补链招商,引进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凡是能够形成产业链的项目,优先批办和进区。建议研究各产业循环特征,形成《产业链招商指导手册》,供招商人员学习,作为补链招商的依据。
(2)无地招商。就是不消耗新的用地指标,向存量土地要效益,包括:鼓励已经投产的企业,充分挖掘自身土地资源的潜力,对现有低层厂房进行多层改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导新引进企业租用老企业空余厂房。
2、土地管理策略
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于“集约使用,提高效率”,为此,重点贯彻两个方面的策略:
(1)严格土地获取制度。对于达不到用地指引要求的企业不予进入;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企业项目,统一进入工业区多层标准厂房生产,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土地价格与产业门类、投资强度挂钩;企业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生产、辅助、公用工程等设施和场地;分期建设的项目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并约定时限,作为土地预留的标准;适度控制企业内部绿化用地规模。
(2)完善土地退出制度。建立土地使用评估考核体系,对于低效使用土地,应责令限期整改;对于闲置土地,按国家《闲置土地管理办法》,两年内未开发的予以收回;对于早期开发用地出现的自发的“二转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办法。
3、空间链接策略
(1)鼓励辅助企业与主导企业临近。通过针对性招商、政策倾斜等种种手段引导协作产业进入园区,并鼓励其与主导企业空间临近,以充分利用主导企业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以加强物质生产循环,减少物品运输所造成的能源消耗。
(2)鼓励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临近。使得上游企业的产品甚至“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实现原料利用率最大化,并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排放。
(3)鼓励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生产服务业的特性决定,服务的生产更多地依赖相关的其他公司,大多数公司的日常业务同时需要许多相关专业公司提供法律、会计、金融、公共关系、管理咨询和其他服务,比如会计公司能够远距离为客户提供服务,但其服务本质依赖其他专业人员,从律师到程序员等。因此,鼓励生产型服务业集聚,有利于获得整体的聚集效应。
4、基础设施配套策略
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对制造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利于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不断升级。基础设施配套重点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和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
(2)电力:积极探索和构筑能源保障新机制,努力缓解电力供应瓶颈。
(3)供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中水回用管网,将处理后的水回用作为工业水源、景观用水、养畜用水和绿化喷灌用水,或“回流”至自来水管网。
(4)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抓好信息网络和应用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国内互联、覆盖全区大多数地区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5)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立各类园区共用的技术开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等公共平台。
二、新北区现代制造业产业用地指标导引
1、指标选取
新北区推进制造业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2004年建成区面积为65.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32.5平方公里;GDP产出为130.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产出91.05亿元;地均GDP和工业用地产出率分别为2.0和2.8亿元/平方公里。与其他开发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21)。
表21:综合经济实力前9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土地产出效率与新北区的比较
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km2)
已建工业项目用地面积(km2)
广州
423.1
30
14.1
314.0
21
15.0
天津
445.2
37
12.0
351.2
28
12.5
苏州
365.1
70
5.2
211.8
10.2
20.8
昆山
272.3
36
7.6
224.1
24
9.3
金桥
302.0
16.09
18.8
292.1
7.53
大连
300.2
50
173.0
8.7
青岛
212.2
40
5.3
126.6
15
8.4
漕河泾
148.5
136.7
37.0
北京
85.4
20.18
4.2
9.66
7.7
按当前的土地产出率水平,若2010年要完成预计的GDP500亿元,则需建成区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这一数值已远远超出规划2020年的211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因此,必须为了引导土地集约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国内外相同产业的用地水平以及综合考虑新北区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用地相关导引,本次研究拟定了一些指标作为招商引资和审核项目用地以及企业技术改造的标准。
主要指标包括:
(1)容积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重要尺度。
(2)投资强度: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该指标反映单位土地上资金的投入情况,是衡量土地与其综合效益的重要尺度。
(3)土地产出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销售额,是衡量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尺度。
(4)建筑密度: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土地上建、构筑物占地面积,该指标反映了工业对土地在平面上的利用状况,是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
(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总用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的比例。
2、适用范围
(1)对现有企业土地利用水平进行评估。根据统计的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出额、资产额、建(构)筑物占地面积、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等数据,分别计算出该用地的容积率、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等指标,与推荐值进行比较,发现差距,敦促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高资本密度,采用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实现集约型发展。
(2)对引进项目土地利用水平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抽取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预期销售额、投资额、建(构)筑物占地面积、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等数据,分别计算出该用地的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等指标,与推荐值进行比较,作为判断是否引进项目的重要依据。
3、容积率推荐
制造业建设项目容积率一般不低于所在行业的推荐值(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表22:29个大类行业容积率推荐
代码
行业名称
推荐值
国土资源部规定值
上海市推荐参考值
国际参考值
13
农副产品加工业
0.52
0.80
14
食品制造业
0.53
饮料制造业
0.6
0.66
0.90
0.85
1.00
18
0.83
19
0.7
0.72
0.92
木材加工等及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22
造纸及纸制品业
0.57
23
印刷业及其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60
0.39
0.43
27
0.62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
橡胶制品业
0.64
塑料制品业
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44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30
0.50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70
34
0.59
35
0.81
0.95
0.51
39
1.10
4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25
4、投资强度推荐
制造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所在行业的推荐值。
表23:29个大类行业投资强度推荐(单位:亿元/km2)
上海市参考值
16.80
60
57
80
13.50
38
15.75
22.50
66
90
55
33.75
69
18.00
27.00
44
107
140
38.25
198
350
73
9
5、土地产出率推荐
制造业建设项目土地产出率一般不低于所在行业的推荐值。
表24:29个大类行业土地产出率推荐(单位:亿元/km2)
49
47
51
65
52
56
130
200
233
450
120
10
12
6、其他相关要求
——建筑密度
制造业项目的建筑密度原则上不低于40%,工艺流程或生产安全上有特殊要求的例外。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
制造业企业内部行政办公用地应根据制造业建设规模合理确定,企业所需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应遵循集中布局、简化功能、高效使用的原则,尽可能纳入工业园区集中建造的生活服务配套区,减少重复建设。单个制造业建设项目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制造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5%。严禁在制造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针对一般的制造业用地,制定配套设施一般建议如表25所示,可按照应用地的实际环境而酌情增减。有特殊要求的制造业用地按运作需要而定。
表25︰配套设施一般建议
园区集中提供服务
诊疗所、邮政局、日间托儿所、超级市场、便利店、银行、自动柜员机、会议展览中心、员工宿舍、室内体育设施、室外体育设施
企业分散提供服务
食堂、熟食中心、快餐店、会所
三、新北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场地布局导引
1、地块面积及形状
根据本次针对新北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接近70%的制造业企业用地规模不到2公顷,只有2%的企业用地规模超过10公顷。因此,一般地块细分以2公顷左右为主,建议以矩形为主,并尽可能保证有100米的临街面,以争取每个地块都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避免“死角”地块。对于用地要求大于5公顷的企业应严格审查其工艺流程及真实用地需求,避免土地浪费现象。
2、交通条件
——交通道路
主要通道的车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米,两侧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5米;道路总宽度不宜小于22米,两侧有非机动车道时不宜小于32米。
工业区的次要通道,其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8米,两侧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5米,道路总宽度不宜小于15米。
工业区防火通道及服务性道路宽度不宜小于9米。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设施应设于行人最易到达的地点,临近人行横道设施,以方便行人使用。
——停车
标准厂房工业区每100平方米工业用地应设0.2~0.6个停车位;每个工业区的停车场地中,应有50%用于小汽车和轻型货车的停泊,50%用于货车的停车和装卸;面积大于45米×40米的地块应增设大型货柜装卸泊位,装卸位长度不得小于13米,宽度不得小于4米,净空不得小于4.2米。
3、地块构成
鼓励企业综合考虑开敞空间的布局,以提高开敞空间的使用效率,并尽量形成一体化的空间系统。
第五章 新北区现代制造业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产业政策研究与引导
为鼓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和引导。
1、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成长型企业和企业新产品开发等,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减免税收和实行差别利率等方式,给予必要的支持。对于污染环境、技术水平落后的产品和严重供大于求的产品,应该实行限制性的政策,继续定期公布淘汰落后工艺、装备、产品的目录和限制长线产品、制止重复建设的目录,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银行的资金投向。
2、产业用地政策研究。研究掌握不同行业类型制造业企业的空间特征和用地需求规律,为用地出让提供指导;对于产业用地的指标导引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定期进行修订与发布。
3、产业链接关系研究。加强与不同行业部门的合作,研究不同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产品的上下游关系,指导新北区产业链的形成。
4、产业环保政策研究。为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应加强企业环保政策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如推进区内工业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管理体系,制定清洁生产审核标准并使其成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实行污水处理回用指标和能耗定额制等。
二、大力扶持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特定性质使其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方面,发挥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建立多品种少量生产体系的重要保障。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必然要面临经营不稳定、新产品开发能力低、营销不力、难以确保人才及熟练劳动力、信息不灵等诸多难题。为克服中小企业的上述局限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活力,应给予积极而广泛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大力扶持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
三、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逐渐形成以财政拨款为引导、以风险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辅、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资本运营环境;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更多地投向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高新技术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金融、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四、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科学园区统计表明,科学园区的企业中,51%的企业为服务业企业,26%为研发企业,只有18%是生产性企业。因此,为促进新北区制造业沿着价值链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延伸,需要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
(区规划分局 经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