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09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高水平环境建设为保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强化政策支撑、载体支撑、生态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完善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搭建多层次的产学研体系,建设产业创新集群,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质高新化发展,为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推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2009年作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启动年,强化创意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区建设,重点突出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把成形的产业做成大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时候,携手协作,实现从创新到产品再到市场的完整价值链的整合。
软件园以提升全市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嵌入式软件为重点,围绕煤矿自动化、数字导航器、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常州特色产业,坚持产业链招商,主攻大项目、大企业,培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争取落实厅、市共建项目,与省信息产业厅就进一步落实《厅市共建常州市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备忘录》精神加强沟通,争取在“双软认定”、嵌入式软件测试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充分利用《江苏省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的支持,完善软件园外包测试平台,发挥7家国际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示范作用,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完善二期软件大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欧美外包的公共测试平台,为引入欧美外包企业创造基础环境,同时,根据嵌入式软件的行业需求,搭建嵌入式软件外包测试平台,重点围绕常州四大嵌入式软件产业集群,搭建工程机械自动化嵌入式软件平台、称重系统测试检测平台、煤矿自动化检测平台、联合通信实验室等。加大嵌入式软件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NIIT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软件及外包人才培训班,构建由高校、本地人才培训机构、全球知名培训机构组成的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技术产业园以“三药”基地建设为基础,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申请“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或“生物医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牌子,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以美国汤姆森公司为技术支撑,继续共建综合医药信息检索平台;完成贝尔斯坦数据库、PHARM数据库的续签工作,并进行使用方式的改进,组织多场培训,扩大宣传,将服务范围逐渐延伸至全市“三药”企业。继续补充完善专家人才库,建立“三药”专家网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逐步组建CRO外包服务联盟,通过各种形式提供临床外包服务,并开拓cos注册代理、FDA认证咨询、REACH法规培训等服务内容。组织8家企业参展西班牙马德里世界制药原料药展欧洲展(CPHI),树立“三药”基地国际形象。
光伏产业园整合各方资源,在光伏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组件生产和系统)领域,主要以扩大晶体硅电池和组件生产为主导,带动相关辅助产业和设备制造业业,重点突出配套企业的引进和非晶硅电池的研发生产。依托于省光伏垂直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部分院校,启动建设包括光伏产品检测子平台、光伏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子平台,产品集成性研发应用子平台和人才培训中心在内的光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其它企业提供产品检测、集成应用实验、资源循环利用解决方案、人才培训等服务。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型企业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应对当前经济的风险。一是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为分享国家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内需救市的机会,挖掘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源,建立和完善五大产业企业信息表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示范企业信息表,重点围绕五大产业中的重点企业,组织100项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重点产品为龙头的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智能化铲土运输机械、新型电力半导体、钛合金骨科植入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积极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我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全面提升企业专利制度管理办法试点单位建设的广度与深度,根据其发展规模,量体裁衣。大力引进和培育专利中介机构,帮助中小企业逐步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配备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制度,提升企业专利申请量,增强创新实力;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提升企业专利的市场化、产业化速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利用各类知识产权信息、积极主动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利用技术优势促进形成国家和国际标准。三是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调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巧借外力,继续针对五大产业,深化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果转化、项目推介、技术培训及联合开发等工作,引导企业以项目为基础搞好合作对接,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合作体系,加快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激发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内在活力,把科技合作工作做活、做深、做新。
(三)进一步实施创新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核心。创新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人。高新区作为创新最活跃的地区,理应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一是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由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风投专家、咨询师等高端学者、企业家组成的专家资源团,为我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一流的咨询与服务;加强海外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国外面临失业困境的高端科技人才,通过实施其自带的知识产权清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推动主导产业、重点领域、重大专项、重大关键技术等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培育本土化科技创业人才以及技术带头人,为全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使企业在创新人才集聚中发挥出了第一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把竞争机制全面引入人才开发、培养、使用全过程,探索技术、管理能力等作价入股办法。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设立专门网站收集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解决各类问题。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营造各类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良好创业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
(四)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载体搭建
1.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获得双重受惠的优势机械和设备制造行业,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减税效应,另外一方面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大量增加对机械的需求,争取建设资金,拉动企业和社会投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中心建设等大规模的科技投入,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搭建企业加速器,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为满足产值在2000万-2亿元“规模不大、跑得快、跑得高”的“瞪羚”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建设具有更强集群化的孵化加速网络形态,促进新产业集群形成,使孵化器加速器与入驻企业共同增值。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错综复杂,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产品销售不旺等问题叠加在一起,创业难度陡然增加。因此,创业中心将通过创投向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与增值服务,同时组织创业导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其充分发挥壮大原有的竞争优势,迅速做大做强。
3.建立科技服务外包联盟,构建中介网络。以常州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建设以技术创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资源服务、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以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外包服务联盟,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使常州国家高新区科技外包服务联盟成为常州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府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责任单位认真落实、相关部门和街镇积极配合、全区上下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摆到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扎扎实实推进我区自主创新工作。完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份额的考核比重,激发有关部门、街镇和企业主体创新积极性。
2.加强政策保障。抓好国家、省、市、区现有政策的落实,通过政策宣讲、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所有企业知道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同时结合我区实际,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3.加强科普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围绕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做好科普基地实施建设,重视科普宣传周、科普日活动,围绕四类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指导和督促其他部门搞好创建工作,做好台账记录、宣传报道,对创建工作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总结。重点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围绕青少年的特点,继续做好数棋、汉英模块比赛,开展好夏令营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