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区卫生工作
200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卫生工作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主题,大力加强行风建设、重视疾病控制、强化卫生监督、关注妇幼保健、优化合作医疗、推进社区卫生、提高医疗质量、深化医院管理,全区卫生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全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共完成门诊97.9万人次,同比增长4.1%;出院1.36万人次,同比增长13.1%;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5.8%;药占比为64%,同比下降0.9%;处方平均价为88.5元/张,同比增加3.8元/张。
一、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农民健康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基本建立覆盖农村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框架。
(一)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2007年,我区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做到让农民看得起病。
1、筹资情况:2007年我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115元,全区共有332440人参保,参保率100%。共筹集基金382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助498.5万元,区级财政资助1329.3万元,镇级财政资助997.0万元,财政资助高于全国和省平均比例,突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府主渠道投入作用。
2、补偿情况:全区参保群众享受门诊医疗保险补偿259656人次,享受补偿270.93万元;享受住院医疗保险为15865人次,享受补偿3748.76万元,住院费率实际补偿比例为34%。建立健全了全区合作医疗门诊、住院计算机结报系统,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目标。
3、参保农民健康体检情况:2007年,我区对5.8万名、50-59岁的参保农民开展了健康体检工作,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通过系统软件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通过两年的免费健康体检,全区有近11万农村居民受益,财政补助近600万元。
(二)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抓龙头,强化区级医院建设。我局积极部署,协助第四人民医院,加快建设新北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分院)。新人民医院建成后,将按照“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方便群众”的原则,与镇(街道)卫生院(中心)联合,在技术指导、双向转诊、急诊抢救等业务方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区、镇、村三级卫生网络纵向协作平台正在逐步形成。
抓枢纽,强化镇卫生院建设。各镇(街道)卫生院(中心)挤出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孟河、薛家人民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三井、西夏墅医院以及龙虎门诊大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为提升全区整体卫生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网底,强化社区卫生建设。年初,区政府将“创建2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60万元的创建资金给与专项补助。目前2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97%。我区已初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六位一体”功能得到增强。
抓根本,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全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参加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学习,高效完成“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计划,其中:院级管理干部培训27人,完成率100%;业务骨干培训86人,完成率98.8%;全科医生培训195人,完成率92%;社区护士培训142人,完成率93.4%;乡村医生培训125人,完成率88.7%。今年,全区卫技人员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21篇
(三)全面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按照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区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8元的标准,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对照省里的“三大类、八大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区实际,开展面向基层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增强了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四)顺利完成 “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 创建工作
为继承、发扬孟河中医、复兴“孟河医派”文化,在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各镇、街道政府的配合下,我局一直把农村中医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07年3月18日,我区接受了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验收,验收组领导和专家视察了费伯雄故居、孟河医派陈列馆,并对孟河镇、西夏墅镇两个卫生院和九龙、康家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肯定了我区中医工作取得的明显成绩。4月19日,常州市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创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我区也获得了“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和“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并有5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二、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任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快速有效
在继续做好预防控制“禽流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组织网络,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食堂、常州薛家十三香饮食店、常州振扬电子有限公司食堂、常州龙虎塘彪彪卤菜店等食物中毒事件,及时调查处置率100%,及时上报率100%。
(二)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全区各类传染病发病906例,发病率为 214.62/10万。
1、结核病防治:全年共发现肺结核病人216人,其中新发涂阳133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当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目标任务。
2、艾滋病防治:认真落实江苏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试点区各项工作任务。建成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全年共接受求询人员542人,其中有450人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发现了1例HIV抗体阳性病例;同时将HIV(艾滋病毒)检测列为免费婚检必查项目,这在常州市尚属首家。
3、血防工作:加大查灭螺力度,全区共组织2428人参加查螺,调查面积320万平方米;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开展了长江流域春季禁渔期船民等水上流动人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落实治本措施,确保我区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4、计划免疫工作:全区15套计免网络系统都已投入正常运行,保证了我区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五苗覆盖率达98%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计免工作水平和质量。
(三)妇幼保健工作稳步发展。
在认真贯彻“一法两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保健和临床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一是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我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89.55%,婴儿死亡率5.5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1‰,托幼机构保健合格率100%。
二是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全区共查育龄妇女34199人次,查出妇科病11026例,疾病检出率84.49%。对查出的疾病的妇女,及时给予指导与治疗,有效保障了妇女的身体健康。
三是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认真做好儿童入托入园体检工作,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以及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体检及疾病筛查工作,全区托幼机构儿童体检14779人次,参检率99.05%。
四是开展免费婚检工作。全年共完成免费婚前医学检查513人(其中男241人、女272人),婚检率6.54%。检查中查出各种疾病人数90人(其中男22人、女68人),疾病检出率17.54%;各种缺点人数235人(其中男128人、女107人),缺点检出率45.8%。
三、突出强化卫生监督职责
一是实现“五小行业”长效综合管理。围绕市政府整治“五小”行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按照“规范一批、整顿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办事、规范管理、帮扶引导、促进发展的原则,我区“五小”行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证照持有率得到提高,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经营行为得到规范,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完成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全年共发放卫生许可证2163张,六病调离66人,调离率100%;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牵头完成了餐饮业、卤菜行业等十三项各类专项检查;加强学校卫生综合监管,对辖区内68所学校的食品饮用水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等进行了专项监督和检查。全年共受理食品卫生等各类举报、投诉33起,行政处罚单位13家,罚款金额77.4万元。
三是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我局会同派出所、警务站和卫生院领导、防保人员等18人次,出动警车、轿车、救护车、卡车等15辆次,对圩塘、罗溪、三井、龙虎等地16个非法行医“黑诊所” 进行了查处,拆除非法广告灯箱、广告牌16个,没收非法所得1862元,没收药品器械及诊疗设施标值约2万多元。通过打击非法行医活动,有效地维护了我区的医疗市场秩序。
四、着力加强医院管理力度
(一)加强机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 “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重视建设医院内涵,稳步推进院务公开,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成立了“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开展新北区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文件,并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大力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系列活动得开展,医院基础管理得到加强,诊疗工作进一步规范,执业环境更加优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协同化管理。今年共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99份,其中:人民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卫生院8个、分院2个、门诊部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村卫生室39个。
三是内设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对21个内设医疗机构进行了年审,对不符合医务室人员配备标准的五个单位进行换证,改为卫生站,取消其全科医疗功能。
四是个体诊所标准化管理。根据个体诊所的申办规定,审批了二个符合条件的中医、口腔门诊,并颁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加强医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病历和处方管理。根据卫生部要求,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了用药管理。同时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化,组织查阅各卫生院(中心)内、外、妇产科病历共2200多份。
2、强化引进人员考核机制。聘请和抽调了46名专业人员,对27名内、外、妇产、护理、影像等九个专业的应聘技术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新引进人员的职业素质。
3、提高检验科室能力。各卫生院检验科参加了“常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三井、西夏墅、薛家、魏村四个单位通过了“常州市一级医院规范化检验科建设”评估。
4、做好医师管理工作。今年共审核完成115名临床医生参加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完成30名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的执业地点和执业范围进行变更。
去年全区共处理医疗纠纷22起,比06年同期明显下降,医疗质量的强化管理初见成效。
(三)加强药品改革,实在让利百姓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头孢呋辛等22种药品零售价的通知》精神,以最低价进购22种药品,并按实际进价顺加15%作为医院对外销售的零售价,今年全区各卫生院(中心)共让利给患者药品费用279万元,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同时我局对各单位进价差距较大的药品实行指导价,在区内达到统一进价,不以国家、省公布的最高零售价销售,有效降低零售价格。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遏制药品虚高价格现象,平抑了药品价格。
五、大力展开爱国卫生运动
(一)完善长效综合管理机制
2007年,根据区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考核的通知》精神,重点抓好十三项影响城市环境的长效管理措施。通过强化街道在城区爱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基层社区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促进了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工作水平。
(二)推进农村爱卫工作的开展。
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各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落实地方改厕经费,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推动我区农村改厕工作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全年春江、薛家、新桥镇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2140户。巩固农村改水成果。今年我区的农村改水工作在全面完成改水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农村改水基础。薛家镇加大偏远地区及贫困户的改水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全镇自来水的普及率,扩大改水覆盖面。深化“三清”,推进卫生镇、村建设工作。通过政府号召、基层组织、农民参与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村“三清”工作的深化,新增省级卫生村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