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新北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的文化体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基层文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年初工作思路为目标,重点抓基础建设、抓活动开展、抓理论调研、抓思路创新,围绕中心,克服困难,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推进文化体育工作的载体和依托。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强区、镇(街道)两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工作的基石。
1、区文化中心以评促建,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今年完成了全国第二次文化馆等级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工作查漏补缺,寻找差距,在阵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进步完善、规范,努力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标准,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中心的正规化建设。
2、基层文体站标准化建设有新突破,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的能力得到提高。今年新桥镇文体站、三井街道文体站、龙虎塘街道文体站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面积基本达到要求。区还为龙虎塘街道、新桥镇文体站配套室内健身器材,文体站功能进一步完备。
3、加强特色团队和协会建设,基层群众性文体活动团队成为我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主力军。薛家镇的百人腰鼓队、春江镇的民乐队、龙虎塘的“夕阳红”艺术团队、罗溪的“芳草锡剧社”、三井街道的抖空竹、河海街道东北大秧歌等,活动频繁、内容健康,已逐步成为我区宣传政策、活跃文化、丰富群众生活的积极力量,它们是闪烁在全区各街头村尾的群众文体活动亮点,已成为我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特色餐”。目前全区共有文体团队近50个。为促进这些团队的健康发展,今年5月,市文化局对特色文化活动团队进行表彰授牌,我区有10个团队获表彰,并组织了特色文化团队的展示活动。
二、以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为抓手,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不断丰富我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还必须组织有品牌、有质量、有影响的活动,才能真正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1、圆满完成庆祝国家高新区建区十五周年文化系列活动。今年恰逢国家高新区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建区五周年,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6月15日“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全区优秀文艺展演在常工院新北校区成功举行,7月全区民间手工艺作品展(风筝艺术展)在薛家吴氏中丞第开展,8月“辉煌十五年”新北区书画摄影展在市博物馆开展,全区传统戏曲专场演出也在孟河镇万绥戏楼开演。从6月开始对参加8.28大型文艺演出的群众演员进行培训辅导,圆满地完成了庆祝国家高新区建区十五周大型文艺演出群众文化展演任务。同时还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又快又好促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特色文化闹新春活动,各镇、街道同期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新春活动,累计达到50场。还协助完成了庆“八一”双拥活动文艺专场演出任务。
2、积极推进“三送”工程,将群众欢迎的事办好。以送文化、送电影、送戏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成为我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开展送文化下乡工作。今年我区分别在1月和8月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赢得群众的欢迎,积极开展送书活动,全年累计向基层群众送书5000余册。二是认真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在放映过程中我们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共放映电影300多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观众人数达到10万余人。三是组织送戏进村活动,8月份在万绥戏楼举行新北区传统戏曲演唱会。
3、文艺创作有佳绩。为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今年以来我区通过重点落实、加强排演、严格把关的方式确保有较高质量的创作作品参加省市大赛。在常州市第八届小戏小品征文中,我区作品有各1篇小戏获二等奖、三等奖、入围奖,有2个节目参加常州市小戏小品大赛分获一、二等奖。组织文化干部参加江苏省“和谐文化—美术摄影比赛”,发动文艺骨干参加“常州之歌”歌词征稿活动,共选送6篇作品,区文化中心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编排创作了女声小合唱《茉莉花开》。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今年我们组织专家对基层业务人员进行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培训,初步论证了区级保护项目。各镇、街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进行了拍摄、材料申报,建立我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以文物的修复和移建为抓手,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传承和发展地方文明
1、费伯雄故居全面修复。今年经过市、区、镇三级努力,费伯费故居修复工作全面完成,并作为孟河医派陈列馆。
2、百丈楠木厅移建工作正在展开。今年百丈楠木厅移建工作已经举行开工仪工,即将进入施工。
3、文物修缮工作有序展开。按年初计划对全区文物点进行了普查,对存在问题的万绥戏楼进行了修缮,并计划对东岳庙进行部分整治。
四、以长效管理为抓手,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维护我区文化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加大对区内网吧、游戏室、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等场所的抽查力度,同时还在暑期开展了全区文化市场巡查和年终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检查。联合“五老”义务监督员,对全区网吧、游戏机室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为全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今年的文化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中,联合有关部门取缔农村集市和工地大棚演出6家,受理调处来信来访4件,取缔无证非法经营的游戏室2家。
五、以全民健身点建设为抓手,重点加强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1、体育基层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民健身点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共完成26个区级全民健身点建设任务。二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完成,今年完成95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两年共完成136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每个点基本配备了2张乒乓球台,一副篮球架或5件健身器材。
2、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蓬勃开展。
全民健身月期间,在新北中心公园举行了常州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和谐新北”群众健身活动展示,启动仪式上来自基层的8支特色团队进行了表演,还在现场进行了国民体质测试和奥运知识展览,此次启动仪式吸引了近千名观众观看,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个镇、街道相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 5月25日,孟河镇举行了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拉开了全区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序幕,河海街道也于6月3日举行了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不仅展示了各种团队活动,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比赛,西夏墅镇也于6月8日举行了2007全在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九个镇、街道都举办了启动仪式。6月8日在河海街道组织了新北区门球比赛,共有来自基层的100多名老年运动员参加,6月14、15日在孟河镇组织了一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一期第三套健身秧歌培训班,共培训体育骨干120名。6月21日在春江镇新华村举办了2007年常州市新北区乒乓球比赛,共有来自区内19支男女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积极参加市活动,选派2支老年健身队参加了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常州分会场开幕式暨常州市全民健身月老年人文体健身大展示。今年我区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受到了市体育局的表彰,西夏墅、春江、孟河、罗溪镇被授予常州市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河海、龙虎塘文体站被授予市先进单位。整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其间共有近万人共同参与了全民健身,充分展示了“和谐社会、活力城市”的精神风貌。
3、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工作。今年分别在河海街道、薛家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国民体质测试,共测试人员400人次。
4、成立新北区体育总会。根据市体育总会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为积极推进群众体育的发展,经区民政局批准,成立新北区体育总会,对全区体育类社团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联系沟通。
5、老年体育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今年市开展“农村老年体育百佳先进村”评比活动,我区共有17个行政村被市体育局、老年体协授予百佳先进村。组织队伍参加了2007年省老年人体育节常州赛区健身操展示、象围棋、乒乓球、门球、钓鱼比赛。分获门球赛第一名,乒乓球女子组单打第一名并获省比赛单打冠军,区门球队还代表市参加了省老年人体育节门球比赛。
6、认真备战十七届省运会,大力发展我区竞技体育。
为认真备战十七届省运会,我区成立了第十七届省运会备战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区备战工作动员大会,与区少体校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完成了有关项目在全区中小学的布局。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13个项目上共引进27名运动员,其中达健将级的2 人,达一级6 人,其他均二级运动员。我区运动员在全国重点学校射锦标赛上共获得三金一银三铜的好成绩,在江苏省青少年射箭比赛中,又夺得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为在省十七届运动会上夺取更好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以培训考核为抓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在基层文体站人员到位、站长力量加强的情况下,一是加大了对全区文体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分别组织了文化市场依法行政、文物保护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另外还组织基层站站长和业务骨干参加了全省基层文化站站长培训班、全省文艺骨干培训班,提高了文体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和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共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名。三是与省、市考核要求挂钩,加强对基层工作的考核力度。今年我们重新修定了对基层站的年度目标考核细则,在基层文体设施建设、阵地建设、台账要求、宣传工作、文体活动组织的频率及影响面等方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要求来促进步,通过不断努力,使全区文化体育工作和文化体育工作者队伍呈现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