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新北区教育工作总结
新北区教育文体局
2003年,我区教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认真贯彻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为龙头,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我区被评为江苏省“两基”巩固提高先进区,教育系统在区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
一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成绩:
一、完善体制,加强建设,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1、教育机构逐步完善。今年,区招生办公室、教育工会、教育学会等机构相继成立并正常运转,有效提高了全区教育行政服务效能,圆满完成了抗击非典、首次中招、新一轮校级领导聘任等工作。区招生办公室成功组织了全区中考的考试、阅卷工作。教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共组织了四十余次教研活动及学术沙龙,聘请了省内教育教学专家和著名特级教师来区讲学。
2、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区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大,公用经费按市区标准补助学校,按计划下拨学校食堂改造等专项建设补助费,完成了16所学校的食堂改造任务。
3、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巩固率、毕业升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中毕业升学率达95%。成功引进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到我区落户,改观了我区缺乏名牌高中教育资源的现状。职业教育有新突破, 12月初,区政府与常州市教育局签约,合作创办常州新北职教中心。学前教育发展健康,办园条件逐步改善,部分幼儿园已在全市崭露头角。成人教育逐步发展,建立了农科教示范基地,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罗溪、孟河、薛家成校各有特色。全区一年来,举办各类学历班14个,举办各类证书班15个,举办各类文化班18个,实用技术培训15717人次,剩余劳动力培训7409人次。
4、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百丈中学创省示范初中、罗溪小学、小河小学创省实验小学,魏村幼儿园、小河幼儿园创省示范幼儿园等创重创优工作顺利完成,吕墅小学、安家中学等4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英小学等7所学校被命名为市绿色学校。实验中学成功创建江苏省一级图书馆,吕墅中学等四所中小学成功创建市示范图书馆。为配合沿江开发,重组教育资源,区、乡镇共同投入1100多万元,新建教学综合楼4幢,建筑面积11533平方米,撤并农村小学11所,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5、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03年,区、镇、校共投入588万元,新建了7个标准校园网,19个电脑房,完成了中心校都有标准机房的建设目标。目前,全区中小学拥有计算机3311台,达高中10人一机,初中15人一机,小学21人一机,缩小了与其他辖市区的差距。完善了新北区教育信息网,启动了城域网办公管理系统和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建设。罗溪中学、新华实验小学等20所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开展了ASP动态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骨干队伍,为教育技术高效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教育质量有新提高。
6、新课程实施扎实有效。实施新课程,通过三个创新,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创新教研机制,实现了区级教研为主向校本教研为主的教研模式转变,提高了学校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百丈小学被评为实施新课程先进学校,4名教师被评为常州市实施新课程积极分子。二是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实现教学交流由区安排向学校申报方案、区择优选择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校际交流。魏村小学等23所中小学与市区知名中小学确立了 “手拉手”关系。三是创新新课程实施的培训机制,实现由理论培训为主向案例培训模式的转变。通过组织校本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四次现场会,有效推动了我区实施新课程的进程。这三个转变体现了学校自主发展的趋势。
7、教育科研不断深化。组织教科研培训四期,全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科研积极分子五百余名参加了培训。课题研究过程扎实,成绩显著,全区13个市“十五”重点课题已有江家埭中学等11个结题,西夏墅小学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五”课题。龙虎塘小学的省教研重点课题《开展古诗文吟诵,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研究扎实,研究成果已向全国推广。四个省“十五”电教课题已按序开题。
8、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在今年中考中,国际学校、实验中学、龙虎塘中学、百丈中学已超市平均,达市中上水平;吕墅中学、新桥中学已接近市平均;汤庄桥中学等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4%。高考成绩比去年有所提高,新桥中学本科录取率达61.3%。龙虎塘中学职高学生在单招考试中,本科达线率达95.8%。国际学校在英语口语电视大奖赛中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三井小学创作的童话音乐剧《雪花飘飘》荣获常州市特别奖,代表常州市参加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决赛并获金奖。另外,学生在市级各项比赛中成绩显著,在作文写作比赛中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在市小学生英语歌咏比赛中获团体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三、 积极推进人本管理,教师积极性得到新发挥。
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成新一轮校级领导聘任。今年暑假,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新一轮104名校级领导聘任工作顺利完成,为下一轮学校加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浦河中学、安家小学、孝都小学等学校完成了校长的新老交替。目前全区校级领导中,本科学历达48.7%,平均年龄39岁,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走势。同时,今年是派出学习力度很大的一年,投入17万元,先后派出75人次校科级领导赴北师大、南师大等高等学府学习培训,并通过学术沙龙、会议汇报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加大对干部勤政廉政教育,出台了《关于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组织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动员大会。另外,还组织了教导主任“创新教育”评优课活动,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素质。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我的教育理想》、《迎新春》书画作品展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完善了骨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出台了《新北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确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年审制度;加大了对后备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下半年选送348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目前全区有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2人,市、区二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2人,市教坛新秀22人,教学能手16人。晋升中级职务的教师188名,晋升高级职务的教师25名,优化了教师队伍。教师在各级各项比赛中初获佳绩,全区有6名教师获市评优课二等奖,在教学论文评优中,我区有4名教师获省一等奖、10名教师获省二等奖,10名教师获市一等奖。
四、 积极推进常规管理,校园环境有新风貌。
11、坚持德育为先,努力拓宽德育的视野。各校以节日系列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系列教育。深入开展“唱革命歌曲,做‘四有’新人”教育活动,汤庄桥小学、西夏墅中学等六所学校获区一等奖;积极组建《常州日报》小记者站,全区小记者们共发表文章96篇,宣传了我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三个“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薛家中学、魏村中学组织出版了《小记者苑》专版,孝都中学、魏村中学的小记者站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小记者站,薛家中学被评为积极组织奖。各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宣传好人好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全区学校齐心协力抓德育,学生文明守纪,诚以待人,良好的学风、校风、文明的举止,正在逐步形成,并涌现了一批德育先进学校,小河中学、罗溪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
12、贯彻《新北区中小学常规管理30条》。强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大力开展法制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新桥小学、浦河小学被评为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13、认真组织中考,各项工作严谨有序。今年中考,我区首次组织考试,全区上下步调一致,各考点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责职明确,考试井然有序;阅卷严谨科学,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了考试、阅卷、招生等工作,并于12月份召开了中考总结会议,受到市招办一致好评。新桥中学、小河中学被评为区优秀考点。
14、体艺教育初显特色。下半年,我区成功组织了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展示了各校体育工作成果。薛家小学、圩塘小学、万绥小学、孟河中学、罗溪中学、圩塘中学等学校在第12届市运会上,全力拚搏, 取得了27块金牌、18枚银牌、18枚铜牌的好成绩,其中初中组和高中组金牌数超过天宁、钟楼和戚区。实验中学射箭队成绩突出,不但代表常州市参加第五届省运会的射箭比赛,取得了2金1银1铜的好成绩,而且向国家队输送了一名队员。三井小学和新桥小学的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
五、积极做好“四件实事”,教育行风有新面貌。
15、规范教育收费。我区根据现有收费政策,收好、管好、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杜绝乱支挪用、提前收费等现象。坚持收费公示制,及时查处乱收费案件,清退违规收费100余万元。大力开展“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今年,又有孟河小学、汤庄桥小学等7所中小学通过了教育收费规范学校验收,全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达20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4.1%。
16、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出台了《常州市新北区帮困助学金管理办法》,全区发放 100多万元帮困助学金,资助一千多名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辍学的中小学生;各乡镇、学校也开展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让新北区教育充满了爱的阳光,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17、启动“阳光工程” 。建立了重大项目论证制度。对涉及教育方面的重大建设项目,均执行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在飞龙、泰山两所学校的建设工作中,成立了两校建设“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社会事业局、区审计局、检察院、财政局、纪委全程参与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学校基建和装备管理,规范学校基建和装备操作程序,制订了《新北区学校基建、装备项目管理程序》,启动了学校“政府采购招标制度”,学校基建装备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8、开展为教师送温暖活动。一是区下拨13万元,学校自筹约13万元,为全区3000余名教职工进行体检,受到全区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二是区、校教育工会筹集资金35万元,在新春来临之际,慰问了全区教育战线的老领导、老教师和家庭有困难的教职工。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2003年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原因是:
一、区委、区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全区教育事业,从教育规划到机构健全,从管理机制转变到教育经费投入,从学校建设的论证到学校建设过程,从教师专业成长到教师的生活,无不渗透着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没有政府对教育的关心、支持,就没有新北区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我们确立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教育工作纷繁复杂,教育文体局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正视现实,各处室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为基层学校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全局,突出重点,一抓不让,规范有序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学校有一支团结拼搏,勤于奉献的干部教师队伍。全区校级领导,年富力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有基本的教育管理经验,又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善于学习,工作勤奋,乐于奉献;退居二线的老领导们,热爱事业,甘当参谋,他们的支持,激励着现任校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新一轮学校发展的宏伟事业之中;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勤于学习。正是这样一支干部教师队伍,推动着全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003年是我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一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新课程改革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二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上要求不高,管理不严,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全区初中流生的情况还比较严重。三是校际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四是规范教育收费尽管工作力度较大,成效比较明显,但乱办班、乱收费等现象依然存在。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