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2006年卫生工作总结
2006年,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主题,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爱国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创建工作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7年,13个卫生院(中心)共完成门诊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出院1.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业务收入1.26亿元(比去年增长8.16%),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为65.8%(比去年同期下降2.8%),处方平均价为78.44元/张 (比去年同期下降4.98元/张)。全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切实改进卫生行业作风
1、全面部署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深入贯彻全省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3月中旬,我区召开了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动员大会,提出了四个坚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的原则,坚持‘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的原则,坚持“边整边改真查真改”的原则。三个规范:规范药品采购行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两个推进: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医患关系建设。为确保行风建设推进年取得实效,各单位紧紧围绕会议提出的要求,从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教育,重视引导;完善制度,注重规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等多方面着手,全面落实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二十条措施,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力弘扬白求恩和南丁格尔精神,树立卫生行业新风,展现当代护士风采,5月上旬我区隆重举行了“5·12”国际护士节纪念大会暨“病人在我心中”护士演讲比赛。并从13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24名护士参加了市举办的“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开展了对全区卫生系统住病人服务满意度问卷调工作,满意率>90%以上。
2、加强对全区医疗机构的药品集中议价采购管理。为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若干规定》,完善了我区药品集中议价采购管理制度,着力控制和降低药品价格,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头孢呋辛等22种药品零售价的通知》精神,规定以最低价进购22种药品。初步统计四个月来全区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让利给患者202万元的药品费用,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3、积极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的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实施方案》和卫生部及省卫生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常州市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实施方案》,召开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大会,成立了以社会事业局局长茅雪鹤同志为组长,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卫生局局长朱蓉兰同志为副组长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区卫生系统实际情况,制定了《常州市新北区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各单位成立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层层健全机构,全系统形成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权明晰的工作网络,切实加强领导,为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自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合同总金额5426万元,占医院购药总金额的总比例为95%;实际采购药品总金额5318万元,占合同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为98%;集中招标采购药品让利于患者总金额202万元;全区主动上缴各种回扣的医务人员达229人次,累计上缴金额47.8万元。在纠风工作中,我局开展民主评议的部门(行业)15个,区卫生局聘请行风评议员15人,卫生院聘请评议员总计108人,采纳群众意见、建议92条,查出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29个,制定整改措施80条,制定规章制度50项。
二、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今明两年在全国卫生系统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通过总结去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我们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今年我区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病人就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意识、增进医患沟通;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以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一是加强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控制。1-10月份共查阅病历2500多份,甲级率为81.3%,抽查3500张处方,合格率为91.5%,对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医院领导,举办了两次“处方及病历书写规范”培训班,二是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组织各单位参加了“常州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控,由市临检中心统一下发标准血清进行合格率检测,定期参加检验质量分析会议,促进了各单位检验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药品质量控制。针对齐齐哈尔二药厂发生的假药案,结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对全区各医疗机构的进药渠道及药品进行了全面的清查,配合区食品药品监督分局对少数单位存在个别不合格药品的现象进行了查处,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加强麻醉药品管理,对全区医疗机构有关药品管理人员和具有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组织专题培训,培训考核合格132人,增强了全区医务人员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法律意识,并统一了全区麻醉处方格式及管理台账。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力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有关医疗护理管理规定,制定下发了《全区护理工作意见》,建立了整体护理制度、医嘱制度、病区药品管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等十项制度,制定了静脉输液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肌肉注射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等30项规范,统一并完善了全区护理文书书写,建立了一季度一次的护士长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分析全区季度护理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不定期对各单位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抽查。护理服务满意度>95%。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今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名,本科15人,毕引进成熟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名;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先后组织各类培训班十余期,参训人员达560余人次,同时选派26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深造,组织15名卫生院长参加省举办的院长培训班,164名医护人员分别参加了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乡村医生培训班,19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市组织的三基本理论考试,28人参加了市举办的计划生育培训班;三是加强执业资格管理。对130名报名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进行了资格审查,组织119名符合报考执业(助理)医师条件的人员参加了市级实践技能考核。完成了19名护士的首次注册和 名护士的再次注册工作及全区850名医护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验证工作。区卫生系统撰写论文14篇,54名医技人员取得二学历毕业证书。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妇保所新址装修工程及搬迁工作。薛家、孟河两家卫生院新建工程已完成主体建筑工程,装璜工程年底完工验收,三井医院原地新建工程已启动。
5、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根据卫生部卫监督发[2004]113号“卫生部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江苏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飓风行动”要求,我局和区卫生监督所组成联合执法队,会同当地派出所、警务站和卫生院有关人员,对辖区内非法行医进行专项整治,共出动警车、救护车、卡车25辆次,出动人员94人次,三个街道查处了14个 非法、违法行医场所,集中销毁标值17万元的药品、器械。
三、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任务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得到增强。在继续做好预防控制“禽流感”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网络,物资保障、技术业务培训、健全信息网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对小河中学等单位发生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信息反应快,控制工作细,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流调及消杀处理,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初始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2、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得到提高。全区各类传染病发病558例,发病率为284.96/10万。一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召开了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会议,制定了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强化艾滋病日常监测防控,对娱乐场所重点人群高危行为实施初步干预,对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时进行流调和随访,建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3月24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结核病日”,我区各镇、街道卫生院以“防治结核,坚持不懈”为主题,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发现肺结核病人203例,其中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137例,完成当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105.4%;三是加强血防工作。大力开展春季查灭螺工作,从3月下旬开始在至4月25日,共组织2070人次对全区8个镇(街道)106个行政村进行了查螺,调查面积达308.2万平方米,灭螺面积12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2万元。春江镇新华村录安洲外江滩查出3块有螺江滩,有螺面积3万平方米,发现活螺24只,未发现阳性感染钉螺。四是加强计免工作。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一类疫苗全部纳入免费接种,有效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发放金卡6211张,辖区户籍新生儿领卡率达100%,五苗覆盖率达98%。在4.25接种日,进行了以“同样的权力,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良好氛围。
3、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做好“十五”“两规”终期评估迎检工作。根据市卫生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江苏省妇幼卫生规划目标管理方案〉暨〈2001-2005常州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妇幼卫生指标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基层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建立健全了基本台账,形成了规范的档案资料,并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汇成了《新北区妇女儿童“十五”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上半年接受了市级评估组的考核检查,并得到了充分肯定。二是依法管理,促进基层工作上水平,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区12所爱婴医院进行了复评估工作,合格率100%,平均得分78.48分;完成了8所卫生保健示范园的授牌仪式。三是妇幼卫生指标完成良好。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6.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2‰,围产儿死亡率4.30‰,出生缺陷发生率6.6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52%,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99.46% , 妇女病普查普治率67.69%, 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3.2%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7%,托幼机构卫生健康建档率和托幼机构保健合格率100% 。
4、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增强。一是严格按照食品量化分级管理要求开展许可审核及监督检查,全年共发放食品行业卫生许可证1735张,完成从业人员体检发证9812多张,六病调离62人,岗前培训9812人;二是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餐饮业专项检查、卤菜行业专项检查、河豚鱼专项检查等八项各类专项检查,共监督检测了食品样品751件,餐具样品5354件,纯净水样62件;三是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全年受理各类举报投诉12起,每起投诉均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行政处罚18家,罚款金额4.89万元;四是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联合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了春秋两次学校卫生拉网式检查,促进各校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防治应急机制以及相应的管理组织和制度等,为确保学校不出现传染病暴发以及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能够及早处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着力构建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
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为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拓展受益比例、简化补偿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了2006年实施方案。一是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资助力度,提高了筹资标准;二是镇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药费纳入了补偿范围;三是提高了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四是调整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运行年度;五是调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的计算办法;六是特殊门诊费用纳入了常规补偿范围;七是取消了逐级转诊制度;八是简化了补偿工作程序。2006年,全区共有326256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46%。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筹集基金26100480元,其中个人缴纳6529200元,市级财政资助3261880元,区级财政资助9785640元,镇级财政资助6523760元;人均筹资80元,其中60元用于住院医疗补偿,20元用于门诊药费补偿;截止2006年9月30日,全区共有5235人次享受住院医疗保险补偿,使用住院医药费3562.4万元,其中可补偿医药费2458.2万元,可补偿比例为69.01%。实际享受补偿748.02万元,补偿比例为21%;次均使用住院医药费6804.95元,次均享受补偿1428.9元。共有24787人次享受门诊医疗保险补偿,使用门诊医药费2869605.60元,其中可报药费2495569.27元,可报比例为86.97%,实际补偿196994.36元,实际补偿比例为6.86%。对8271人次进行了二次补偿及补差,补偿金额达647.98万元。
2、积极开展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 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今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并建立健康档案。在多次调研讨论与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从9月底开始,我们与各镇(街道)及卫生院积极配合,认真做好了宣传发动、筛选名单、公示确认、体检指导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相继开展体检及健康档案调查工作,此项工作将于年底完成,预计全区将会有5.5万老年人参加此次体检活动。
3、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按照卫生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整体规划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初步拟定了《常州市新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通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全区拟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共75个,分阶段组织实施。2006年,区财政给予专项创建补助资金30万元,在全区创建了1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春江镇、西夏墅镇、薛家镇各2个,孟河镇3个,罗溪镇1个。各镇(街道)对照创建任务均落实了相应配套资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亲自参与调研、讨论并具体组织实施,区卫生局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考核验收。建成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社区康复、计生服务于一体,基本能满足所在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发扬传统医学,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围绕常州市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总目标,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上半年举办中医业务专题培训班三期,先后对50多名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及198名乡村医生分别进行了中医理论知识培训 。基本上规范了12个卫生院、3个分院、1个门诊部和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台账记录,中医门诊量、中(成)药使用率均达到了《评审细则》的要求,10月17日通过了省级《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的评估考评。组织相关人员到上海、常熟等地对孟河医派传承文化进行了专题考察,积极协助市卫生局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孟河医学论坛会。在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通过三年的努力,拨款20万元新建“孟河医派陈列馆”,现已竣工开倌,筹资30万元再版的3000册“孟河四家医集”已向社会发行,修缮中的费伯雄故居即将完工。
五、巩固和提高创卫成果
1、落实长效管理,巩固创建成果,迎接省爱卫会的复查。今年省爱卫会组织对我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复查暗访工作,根据市爱卫会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各级各部门以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为指导,对照新修订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我区“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措施,确保我区创卫成果得以巩固。一是建立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现场监查与情况通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创建指挥部有关部门多次进行城市卫生综合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全区创卫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使突击整改与日常保洁以及长效管理形成层次,相互衔接。二是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迎检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及时报道我区创建工作进度,其中,市电视台报道3次、广播电台报道5次,常州日报报道6篇、晚报报道2篇、高新区报报道4篇,自办简报10期。三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对于反映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卫生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整改。
2、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今年农村改厕工作继续被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区根据市政府下达的任务,3月份开展了未改厕户调查,6月份开始全面启动改厕工作,年内预计完成新增无害化户厕10000户(其中春江镇5000户,西夏墅镇2000 户,罗溪镇1500户, 孟河镇500户,新桥镇1000户)。全区农村无害化户厕率比2005年将提高9个百分点,力争跨入省改厕普及区行列。
3、积极开展健康社区行和爱国卫生月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新北社区行”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社区居委会的联动作用。4月15日上午,在三井华山社区健身广场举行了“健康新北社区行”活动启动仪式暨义诊咨询活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14名青年志愿者、医务人员进行了义务健康咨询活动,同时进行了健康板报展评,发放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宣传小折子、宣传图片、宣传印刷品)八种两千余份,展出17块健康展报。并相继在其他街道组织开展了此项活动。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结合健康新北社区行活动、春季灭鼠、蚊蝇消杀周等工作,明确了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开展爱卫月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使爱卫月工作能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起到以月促年的作用。全区4月份共发放健教宣传资料 33285份,制作横幅78 条,板报184块,标语426 条,召开培训会议36 次,培训1165 人次,群众参加活动3323 人次。共清理污水沟塘187 处,取缔露天粪坑261 只,清理暴露垃圾2888 吨,清理四害孳生场所222 处,为民办实事317件,活动成效明显。营造了广大群众讲求清洁卫生、注重健康防病的良好氛围。
4、镇、村创建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示范引路,逐步提高创建水平与档次,扩大三清示范村的覆盖范围。各示范村争创省、市级卫生村,各先进村、达标村争取提升创建水平。今年,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薛家镇的中巷村,罗溪镇的南站村,春江镇的徐市村等启动省卫生村创建工作,目前创建工作已结束,等待省市的验收,力争年内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