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带领下,继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这个中心,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突出依法行政,加快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用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务实的精神深入做好三农工作。
经济目标:确保农业总产值 × 亿元,比上年增10.5% ;农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 10% ;农村各类固定资产投入×亿元,比上年增27.5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 ×元以上,力超 ×元/人,增15%。
工作思路: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认真搞好农业产业规划。1、基础产业要以退为主,退中求稳,退中求精。根据我区开发、开放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农耕将逐步被现代农业所替代,为此,我们将在努力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逐步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2、根据我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稳定和推进主导产业,继续做强做大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畜禽等优势农产品。3、积极开发新型产业。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投入产出比,我们将根据当前及今后农产品市场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和扩大无公害农业和设施农业。4、有序推进特色产业,努力做优做精。按照新北区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的实际,今明两年,无公害农业争取发展到10万亩,申报无公害产品5-8只左右,设施农业达到5万亩,每年增5000亩,发展千头养猪场5个左右,奶牛饲养量两年内达1000头以上。
突出防洪保安全为重点,认真做好今冬明春水利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一是河道清淤;二是统筹规划城乡防洪体系。按照城市防洪标准,加快规划城镇防洪体系相关的各类续建、新建防洪工程;三是针对园区和沿江防汛防涝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四是镇(街道)以灌溉为主的电灌站泵改;五是明渠改暗渠渠系配套工程。围绕五大内容,经筛选,确定镇级、区级水利工程实施项目,项目工程要求今年施工60%,2005年施工40%。
突出农民增收主题,深化农村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工作;三是村级财务公开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三、突出重点,落实措施,确保明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优势产业的培育进程,优化配置农业产业资源,有序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以防洪保安全为重点,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
(一)、以市场需求,科技为创新,稳定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以增效增收为目标,以扶农增粮政策为动力,强化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1、稳定发展粮油生产。从目前国家政策和本地情况看,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客观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的现实途径之一。(1)加快品种更新步伐。良种是优质、高产的基础,今年将继续加大优质高产良种的推广力度。在小麦上,继续以扬麦158当家,大力推广抗逆性好、产量较高的扬麦11号和扬辐麦2号;在油菜上,重点推广油研系列双低品种,力争油菜双低化率达90%以上。水稻以9998和9915为主,示范推广优梗5356、T31和南梗40。高效特色农业要引进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2)加大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广一批优质、高效、低耗、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全力改造传统农业,实施科技创新,以三新技术服务农业、指导农业,推广直播、套播轻型栽培生产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冬作高效农业要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反季节蔬菜栽培、遮阳网、防虫网等先进适用技术。(3)坚持典型引路,推进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围绕秋播及结构调整,重视结构调整典型的培植,,在培育一批冬作高效农业典型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2、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
加强农产品营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继续加大落实品牌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单位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强化包装设计,积极申请商标注册和产地保护,努力争创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和知名度和附加值。二是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在主要菜市场实行品牌农产品专柜销售的同时,努力打通外销渠道,主动策应接轨上海等市场的需要,积极研究接轨对策,推行连锁超市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进一步加快名优农产品对接大超市、大批发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三是加快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整合配置农产品市场资源,依托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加快启动建设一批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当前尤其要加快罗溪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发挥市场的交易中心作用,不断增强专业市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3、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结合我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要求,抓紧制订全区农业地方标准,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从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到销售环节的技术、管理标准,逐步形成贯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适应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建立适应我区农产品检测需要的检测体系。争取通过3至5年努力,使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鼓励申报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的认定、认证工作。
4、精心组织,认真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
继续提高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重点做好:一是强化基础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猪瘟、鸡新城疫等免疫率达100%。二是严格标识管理,健全免疫档案。免疫档案配套使用率达100%,栏存猪、牛、羊免疫耳标佩标率达100%。三是严格规范检疫,确保肉品安全。重点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四是健全工作体系。组织专门队伍,充实防疫力量,以防疫小分队形式采取集中拉网方式,逐村逐户过堂,不留防疫死角。同时,建立健全村、组、户防疫体系,强化资金投入,确保防疫检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围绕目标,全力以赴抓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设
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两个率先”提供水利支撑为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水利现代化总揽全局,着力构建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高标准防洪除涝体系,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清洁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目标任务:全区完成土石方200万立方米,总投入资金4100万元。河道疏浚31条,81.8公里,清淤土方169万立方米;新建及泵改33座,新增流量13立方米/秒;防洪工程35处,新建驳岸4.7公里,涵洞5.2公里,石驳石方2.3万立方米,其中市镇及工业园区防洪工程10处,建驳岸3.2公里,涵洞4.9公里;节水灌溉19处,新建节水灌溉渠道11.8公里,其中地下暗渠6.4公里、U型渠2.1公里、衬砌水泥板渠3.3公里;美化环境、清洁家园19条,4.5公里,清淤土方11.4万立方米;完成江心洲夹江左侧四队段护坎抛石止坍,抛长1200米,抛宽20米,抛石总量1.5万立方米。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重点主题,以区级水利工程为先导。重点围绕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建好相关水利设施和防洪工程。一是省庄河排涝站。省庄河是春江镇魏村的通江河道之一,位于新华村和临江村交界处,由于新华、临江列入我区沿江化工开发区,以前的排涝设施已不能满足化工园区建设的需要,为彻底解决化工园区的排涝问题,增加排涝流量,需在省庄河河口新建1座10m3/秒的排涝站,解决园区约5平方公里的泄洪问题。二是江心洲抛石止坍。由于江心洲夹江左侧四队段受江水冲刷,滩面坍塌严重,需对该段1200米抛石护坎,保护滩面。三是浦河。浦河是我区境内一条直通长江的主要引排水河道,全长22.3公里,二岸孟河、西夏墅受益农田灌溉面积4.5万亩,集水面积6.6万亩,30年来,该河从未整治过,二岸边坡坍塌十分严重,河床淤高普遍在吴淞零上3米以上,形成洪水季节,排涝严重不畅,灌溉时节,又引不进水,尤其是今年干旱时间长,电灌站经常停机待潮,疏浚浦河迫在眉睫。经勘测,全河段疏浚22.3公里,土方89.2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6座,压废、青苗补贴2386亩,预计经费1003万元。
2、整治农水环境,加速乡村河道清淤。河道清淤作为提高河道引排能力,改善城乡水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市政府下发常政发[2003]27号文件,批复了我区乡村河道清淤三年规划,这项工作需作为近三年来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效。区政府对乡村河道的管理十分重视,下发常新政[2004]103号关于印发《新北区河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从2005年开始,对每一条河道均要规范管理,在乡村河道管理180万的预算经费中,区配套60万资金,使我区的乡村河道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今冬明春计划疏浚乡级河道30条,49.5公里,清淤土方80万立方米,投入经费580万元。今冬明春河道疏浚的重点工程:一是南阳河。自开挖以来一直没有清淤过,河床普遍抬高1.5米,一遇暴雨,河水迅速上涨,漫过道路,向小河东陆片沿江圩区下泄,沿线惜字洲、南阳等四个村委1200多农户深受其害,因此,急需对南阳河全河段疏浚4公里,增加该河的泄洪能力。二是季家河。虽然安家的地面高程较高,由于季家河淤塞严重,河床普遍抬高,沿线南河、北汤二村委内涝严重,清淤3.2公里,土方4.8万立方米。
3、加快泵改步伐,提高区城防灾抗灾能力。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水旱灾害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今年7.24暴雨,一些低洼圩区排涝流量不够,涵洞泄洪不畅的矛盾。今冬明春计划安排乡级电灌站、排涝站泵改32座,重点工程:一是新建南阴排涝站。由于小河银河片为沿江六大圩,圩区面积1.6万亩,现有排涝站4座,共有排涝流量7m3/秒,按现有农区排涝标准,流量都不足,随着沿江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排涝流量需要不断提高,新建南阴排涝站1座,配60泵1台。二是金家排涝站。安家金家低塘里地势低洼,集水面积450亩,原有柴油机泵运行不正常,急需要更新电动排涝泵。三是龙港21队泵改。该站为沿江排涝站,水泵为60年代生产的70圬工泵,市场难以找到维修配件,另外化工区项目逐步布局到位,流量要增加,在原址要新建1座70泵排涝站。
4、提高防洪标准,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代表着水利发展的方向,尤其要把握好从农村水利逐步向城区水利、园区水利过渡的关键,并搞好相关工程的配套建设。今冬明春计划安排重点工程:一是三井龙塘圩防洪石驳。软件园一期防洪工程向东尚有250米圩堤未建石驳,和青龙乡交界,属三井街道管理,防汛上存在隐患,要新建石驳防洪墙。二是龙虎盘龙园防洪石驳。为确保安置房小区盘龙园的防洪安全,在藻江河以东新建石驳防洪墙800米。三是圩塘民营工业园水系配套。虽然民营工业园初具规模,但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新建泄洪涵洞3.1公里。
5、加强农水管理,稳步发展节水灌溉。农田灌溉应不断向节水、高效、环保的领域扩展,农业仍是我区的用水大户,用水总量占全区用水总量的65%,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量的9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现有的灌溉工程老化失修和不配套,加之管理水平低,我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只有0.55左右。因此,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将是未来我区现代农业节水的发展方向。今冬明春计划安排节水灌溉重点工程:一是罗溪鸦鹊、溪南、包家、汤庄等村地下暗渠3.1公里。二是西夏墅东河巷、库塘下站U型渠新建1公里。三是魏村青城养济站、五星电灌站,结合村级道路改造,新建地下暗渠2公里,取得道路建设和节水灌溉的双丰收。
6、完善机制,强化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水利投入机制:
(1)、完善资金投入体系。一是用足用好防洪保安基金、建农基金等政策性规费。二是强化政府行为,督促乡镇财政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事业。三是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广辟资金渠道。
(2)、狠抓质量、强化监督。重点工程全面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和监理制度,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要求选择施工企业,按设计标准组织施工,把好工程质量关。
(3)、明确区级补贴资金。河道土方按1元/立方米,涵洞、闸、沟门按30%补;泵改按建筑物设备总额的20%补;集镇防洪按总经费的10%补;节水灌溉U型、衬砌、暗渠分别按20、30、100元/米补。补贴项目应通过区水利局审核立项,补贴资金要先审计,后补贴。
(三)统筹推进,整体联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力争“两个率先”、加快富民强市,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在继续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同时,明年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推进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农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三大改革。
一是全面突破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财产不分割的前提下,按照合作制原则,借鉴股份制形式,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村民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对农村集体经济公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明年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方案,严格履行程序,有计划地推进。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农用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转让、转包等方式,加快集体农用地流转,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收益。按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农民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中获得长期收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新型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继续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经纪人创办专业协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经营能力。
2、不断强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保障措施。《新北区失地农民保养暂行办法》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何规范农村征使用土地分配办法,这是确保失地农民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认真核实人口、面积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制定分配方案。在分配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公开、规范、有序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在分配对象的审核过程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按规定的政策办事,按《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精神执行,把工作做细、做实。同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在全面调查失地失业劳动力工作的基础上,按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3、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合同。重点抓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工作。农户承包地流转必须按照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的规定,由流转双方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除不超过一年的委托代耕外,对已发生的尚未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补签省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对已发生的尚未到期的土地流转合同或协议,如有一方提出要求更换省统一合同文本的,可经流转双方协商一致后更换;对今后新发生的和到期续签的,必须按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的要求,签订省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凡有一方要求鉴证的,镇(街道)经管站为当事人办理鉴证。
4、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继续推进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规范村组级财务公开程序和内容,加强农村财务辅导,努力化解债权债务,做好农民负担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