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农业服务站、畜牧兽医站、农村经济服务站: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回落态势,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自然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重大疫病和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加大。各地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抢抓短平快增收项目,形成“家家有项目、户户忙赚钱、人人想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巩固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现就发展短平快项目,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文章,努力挖掘种植业增收潜力
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进展顺利,夏熟作物丰产丰收。当前正值夏种、夏管关键时期,各地要在切实加强秋熟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尽快启动实施一批见效快、效益好的种植业增收项目。
(一)发展鲜食、菜用、加工型旱杂粮高效生产。各地要根据旱杂粮生产实际,做到:一是改饲料玉米为鲜食甜、糯玉米,实行分期、分批播种,均衡应市,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食品需要。二是改收大豆干籽为鲜食毛豆等特用大豆,推广南农菜豆等菜用型大豆品种,应用多元多熟间套复种和设施栽培、保护地栽培为主的高效技术,实现产品市场周年供应。
(二)大力发展旱作高效立体种植。各地要充分利用田埂、废弃沟渠、岗坡地、林地等十边隙地,间套种芝麻、绿豆、赤豆、空心菜及青菜等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三)发展稻鸭共作等稻田种养。要在搞好水稻生产、充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稻鸭共作、稻田养鱼(蟹)等稻田种养结合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二、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高效畜禽养殖
当前,畜禽生产整体表现为生产总量特别是优质畜禽生产总量相对偏紧,饲料和苗猪价格开始回落,畜禽产品价格仍处较高水平。要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地方生产优势、消费习惯和养殖传统,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前期投入少、生产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的短平快养殖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发展优质水禽养殖。水禽产品消费市场供销两旺,养殖者获利普遍较高。各地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扬州鹅、太湖鹅等优质水禽养殖,积极推行适度规模饲养。沿江地区要充分利用滩涂资源,种植多花黑麦草、多年生菊苣等高产优质草类,大力发展种草养鹅。
(二)发展优质地方黄鸡养殖。要积极引导种禽企业增加入孵数量,延长开炕时间,鼓励大型养殖企业与散养农户建立“公司+农户”的合作机制,发展优质地方黄鸡养殖,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通过优质优价促进养殖农户增收。
(三)发展优质肉羊养殖。肉羊养殖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平均每头肉羊可获利80元左右。要利用纯种波尔山羊价格大幅回落的有利条件,加大杂交改良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及时补栏,发展波杂山羊生产,推广种草养羊和秸秆养羊模式,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养羊生产水平。
三、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发展高效蔬菜生产
近几年,我区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区最大的经济作物,在农民增收中举足轻重。各地要在加强在田蔬菜管理,提高蔬菜产量、品质的同时,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发展高效蔬菜生产。
(一)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一是积极引导城郊菜农发展防虫网覆盖小菜秧生产。夏季利用防虫网生产的小菜秧,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好,相对效益高。要积极引导菜农或与相关企业、超市联手大力发展防虫网覆盖小菜秧生产。二是发展大棚秋延后蔬菜生产,如大棚秋延后辣椒、西洋芹、礼品小西瓜等。
(二)发展夏秋蔬菜生产。夏秋季茄果类、豆类蔬菜市场价格较高,效益好,要引导农民选择耐高温高湿的茄果类、豆类蔬菜品种,在夏收后利用麦茬或大棚早春菜采收结束后,适当发展夏秋茄果类、豆类蔬菜生产。
(三)发展食用菌生产。食用菌产品近几年在市场上价格相对较高,效益较好。利用农作物秸秆、桑枝条作为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技术上已获成功,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蘑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同时注重规模化、品牌化,促进鲜销与加工相结合。
四、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水产养殖
(一)推广多品种混套养模式。要在进一步巩固河蟹、青虾、罗氏沼虾等主打品种的同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优质高效品种的混养和套养,重点推广河蟹池塘套养鳜鱼、翘嘴红鮊或青虾的养殖新模式。
(二)推广应用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等实用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自动投饵机、颗粒饲料,不仅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或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拓展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焕发农业产业化的生机和活力,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
(一)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搭建平台,通过运销大户带小户,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同时让从业人员在流通环节获得收益。
(二)鼓励和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
(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和载体。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导和规范,深入推进“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规避市场风险,让农民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拓展增收空间,促进农民就业是有效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相对稳定、投资回报率高,要继续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要求,通过订单、定点、定向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重点突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建筑业、纺织服装业等技术工种培训,就业方式灵活、门类繁多、就业弹性大的家政与社区服务、烹饪与餐饮服务、保健与美容、驾驶与维修等服务业工种培训,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做好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和用工单位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服务。
(三)鼓励和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实施农民自主创业培植工程,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指导和技能、法律、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引导有资金、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
七、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加快启动和实施农业短平快项目,是确保当年农民增收的最快途径,是防灾抗灾的主动对策,是农民学习市场经济的有效实践,是对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有力推动。
(一)加强宣传与引导。广泛深入基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基层致富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培植致富典型,帮助选择致富项目,会同基层干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方式,以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为核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农户,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入户指导等形式,大力开展短平快项目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三)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与市场信息服务。认真做好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供应,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产品供求信息,促进产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