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在市环境保护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力推进我区的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好“三大战役”。
1、继续推进江边水环境整治,大力加强对重点园区的环境监管。为巩固江边化工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规范企业排污行为,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年初分管区领导亲自布置,并由区环委会下发了《江边化工区强化环境监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会同春江镇政府等成立了专项监管小组,加强了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处罚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今年以来,加大了对企业的监察频次,对化工区内重点企业开展了近800厂(次)的检查,同时还组织夜间和节假日抽查,对查实的56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处以罚款136万元,责令停产或停产整改13家,挖断或封堵排污口7个;另外,还加强了对企业内部管网整改情况的督查,对完成整改的56家企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验收。
我区西夏墅工业园由于种种原因,原有污水厂扩容建设滞后,园区内企业排水量远远超过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特别是今年5月前后随着园区内印染企业进入生产旺季,周边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局会同西夏墅镇政府果断采取措施,及时与园区内企业沟通协调,采取了错峰生产、限量排放等应急措施,同时还加大了对园内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采取晚上突击检查和白天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丰时达等2家企业偷排、超量排放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有效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使园区在特殊时期出现的水污染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西源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已顺利竣工投运,园区内企业污水与处理设施及管网一厂一管改造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将于年底前完成。
2、大力推进小康指标达标和清水工程。在加强三井河、柴支浜水质日常巡查,及时协调并配合建设部门解决市政管网雨、污窜管等问题,巩固去年清水工程成果的同时,我局今年又对大湾浜沿岸的20个排放口进行逐一排查,并配合市局制定了《2007年市河综合污染源治理方案》,对12家企业下达了污水限期接管任务,并会同三井街道加强指导和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分别制定了接管方案,现正督促市排水公司于近期开工,确保年内全部完成接管。
在通过大力实施清水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并减轻对藻江河小康断面压力的同时,我们还重点针对区内三个小康水质考核断面经常出现挥发酚超标的问题,对沿岸污染源开展了详细的专项排查,查出沿河多处非法洗桶,以及废塑料、纸浆回收加工作坊,其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藻江河、德胜河,挥发酚等污染源严重影响水质。针对上述作坊设备简单、流动性强、环境危害大的特点,我们及时提请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取缔非法清洗废桶、废塑料及纸浆回收加工作坊的通知》(常新政[2007]77号),要求各镇、街道组织相关村委等采取禁止为上述非法作坊通电、通水、提供场所等手段配合相关部门的取缔行动,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并会同区监察局就取缔工作对镇、街道进行专项督察。全区共取缔非法洗桶,以及废塑料、纸浆回收加工作坊62家,另有52家已停产,相关取缔措施正在落实中。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常宇、华达等有挥发酚排放企业的搬迁。目前华达化工厂已停止了龙虎塘老厂区甲萘酚产品的生产并拆除了相应生产设备;常宇化工龙虎塘厂区也已全面停止了含酚产品的生产。从下半年的监测数据看,我区三个小康水质考核断面的水质指标明显改善,全年平均有望全部达标。
3、全力以赴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由于我区以05年为基准的污染物总量基数少,同时我区又不同于老城区有数量众多的以老国有企业为主的排污大户可以通过推二进三或外迁等削减排污总量,相反我区正处于大面积工业开发阶段,新建或新投运企业较多,因而排污总量新增的压力大而削减的潜力小,因此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难度有尤其大。对此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快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淘汰分散的燃煤锅炉。今年完成了西源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新区江边污水厂改造工程;完成了旺达纸业、中臻印染等废水回用设施建设、嘉汽热力、江南大饭店等锅炉停用;还关闭了电镀厂2家、小化工企业30家。二是全面实施提标工程。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了新标准限期提标、限期治理,对中江焊丝等21家企业下达了提标或限期治理任务。三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对重点排污行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特别是印染和化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提高再生水回用量,今年会同区经发部门开展了华润啤酒等4家单位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了华灏针织等14家单位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我局还组织企业推进了ISO14001认证,在前期42家通过认证的基础上又新增了35家。目前我区列入年度减排计划的42项减排工程已基本实施完成,目前正在督促相关企业抓紧安装在线检测仪并与省、市委环保部门联网;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并积极落实应急项目,迎接上级的抽查考核。
(二)、规范管理,做好建设项目审批和服务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表643 份,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06份,核准试生产75个,组织竣工验收85个,预验收116个,配合区招商局项目推进和服务50余次。退批或劝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40个,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建滔化工、天合光能等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市环保局上门办公,解决了西夏墅工业园区等数十个项目管理遗留问题。
根据市环保局要求,今年我们对国家环保总局、省厅及市局2001~2006年审批的我区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清查,对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的60个项目进行了督查,指导、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在限期内报请上级环保部门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对原来遗留的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的区级(包括原武进市环保局)审批化工项目共 42个,也在督促其完善污染防治措施的同时,补办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根据省厅和市局要求,今年还完成了区内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清理和钢铁水泥项目的清理。对新北区内6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进行了逐一检查,对2个[FX:PAGE]存在问题的项目,分别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书和责令停止生产的处罚决定;今年以来,我局共组织建设项目现场检查1560次(包括镇、街道新建项目现场监察),对检查中发现有环境违法行为的6个项目下发了限期整改书,27个项目进行了立案查处。
(三)、强化执法,大力开展各类环境专项执法行动。
1、加强现场检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我局共组织现场监理2446厂(次),其中夜间及节假日检查近380厂(次),采样监测216厂(次)。对137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处罚,其中责令停产或停产整改的46家,合计处罚金额达291万元。对4家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另外对常州市亮镜电镀有限公司等2家经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报请区政府实施了关闭和停业。今年我局还加大了排污收费依法征收的力度,全年的排污费征收入库额比去年增长达50%,将首次突破1000万元。
2、积极推进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根据上级环保部门和区“化治办”要求我们对现有化工企业,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抓住无环保审批或未通过“三同时”竣工验收的,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以及排放恶臭物质或刺激性气体严重扰民的企业231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督促各企业进行整改。目前已有68家企业完成了整改,对其余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根据区化治办统一部署继续加强督促外,将做好依法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对列为今年关闭的44家化工企业,配合区化治办实施了关闭。
3、认真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城市长效管理的要求,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不符合长效管理要求的165家餐饮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并加强了督促检查。会同工商、卫生部门对195家餐饮单位进行了联合检查,督促上述单位按要求规范经营,会同卫生部门对考评范围内的4家医疗单位的污水处理、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等环保工作进行现场要求和指导,配合工商等部门对57家无证无照且拒不整改的餐饮企业进行了取缔。
(四)、认真调处环保信访,全力防范污染事故。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办理环保信访和提案建议,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环保难点问题,做到信访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待,通过努力切实使群众满意。今年以来共受理信访730件,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8.1%。根据举报线索,立案处罚了违法企业6家,对其中的3家责令停止生产,对1起经查实并处罚到位的信访举报人按规定进行了奖励。今年我局还办理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共15件,并全部安排了与代表见面答复。
为完善突发事件中环境保护的应急能力,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应急方案,精心准备,认真参加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同时要求我区内的主要环境风险源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指导和现场抽查。
(五)、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我区生态建设。
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市建设生态市年度目标任务,以《关于印发常州市新北区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新政[2007]5号)、《关于下达2007年新北区建设国家生态市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常新生建[2007]1号)提出了我区生态建设总体方案和年度计划。二是组织和指导了薛家、西夏墅、罗溪、孟河、新桥和春江镇按照国家环境优美镇要求开展创建工作,其中薛家镇已经通过省级调研考核,西夏墅镇处于迎检阶段,预计年内将有2个镇通过国家环境优美镇省级调研考核,2个镇通过市级环境优美镇调研考核。三是组织并督促了有关镇指导罗溪温寺村等5个村和罗溪王下村等5个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和市级生态村,目前处于申报和迎检阶段。四是根据环境优美镇建设的统一要求,督促并指导了全区6个镇编制乡镇环保规划,其中薛家、西夏墅已经完成并组织实施,其他4个镇的环保规划也将在年内编制完成。五是根据省环保厅统一要求,组织开展了各镇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六是配合了省、市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
(六)、其他工作。
1、完善区域环评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推进了各项区域环评的编制工作,其中空港产业园环评已批复;新港分区环评及出口加工区环评报告书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咨询中心接受技术评审。另外,委托江苏省环科院、常州市环保研究所编制的高新分区规划环评也已完成初稿,目前已经提交国家总局审查,预计年内完成;另外我局还督配合经发局组织编制了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2、强化危险废物监管等各专项环境监控管理工作。
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了排污许可证管理的范围,并进一步规范了发证程序,共核发排污许可证(包括换证)103 家。同时还对企业换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对企业的核技术应用环评报告、电磁辐射环评报告等按权限进行预审,出具了预审意见;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组织区内73家生产型化工企业进行了《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专项申报》工作;配合市固废辐射管理中心对辖区内17家电镀企业危险废物进行现场专项调查,并对江边化工园区14家企业的化工危险废物进行现场核查,立案查处了6家违法企业。同时对辖区内的6家涉源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了放射源的安全使用。
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一是与区委组织部、区党校联合举办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环保工作人员约40余人参加了培训。我局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编印新北区环保科普宣传单1000余份,分发到各个乡镇;在6.5期间开展了街头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了我区绿色系列创建工作,新桥中心小学创建成省级绿色学校、百丈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创建成市级绿色学校。会同区社会事业局开展了“同在一片蓝天,共献一份绿色”中小学环保征文活动。薛家镇、罗溪镇创建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政府已通过市环保局预验收。
4、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服务质量。一是加强行风廉政教育。在年初的全局工作会议上,与每位同志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制定我局《2006年行风民主测评整改措施》,针对行风民主测评中提出的问题,逐条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督查。另外还定期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环保工作的意见,针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由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并主动到重点企业,服务建设项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