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智能问答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新
视界
新
公开
新
服务
新
互动
新
数据
信息名称:
2006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12265/2008-00010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局:
工作总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环保局
产生日期:
2006-11-23
发布日期:
2006-11-3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动服务,严格管理,依法治污,有效解决了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江边水环境综合整治
去年以来,针对江边化工区等存在的污水管网严重破损、渗漏、污水处理厂不具备事故调节功能,化工污水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区政府将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了今年的重点工程,制定了以企业内部管网、区域市政管网改造和江边污水处理厂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了沿江区域环境整治“十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局与城建局、春江镇、园区办等单位共同组织,分批召开了企业内部管网整改动员大会,明确管网整改要求。对区内企业制定内部管网整改方案进行指导和审查,并且全程跟踪、协调、督促管网整改方案的落实。到10月底,企业外部的区域市政污水管网以及集水井、泵站等基础设施整改已完成,共铺设专用污水压力管道64Km,建成污水收集池3座(合计1800立方米),市政污水收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预验收工作已经结束,并投入了试运行。与外部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同步实施的企业内部雨、污管网的改造工作虽然难度较大、但原来问题最为严重的圩塘、魏村区域的绝大部分企业目前已完成了改造工作,其中:已投产企业的雨水排放口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厂内原污水排放口进行了封堵,新的污水管道对接工作已完成,原区域市政污水管道也正在逐步检查封堵并绘制工程图。近期,对企业内部管网整改验收工作正在抓紧实施,已完成23个企业预验收,其中有7家通过了正式验收。初步统计上述管网改造费用总计达1500多万元,改造方案全部完成后,将为保证企业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控制沿江区域水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为改善江边污水处理厂水质调节和应急能力,投资2000多万元的污水厂调节应急池也已建造完成,正在调试,近期即可投入使用。期间,区环保部门还抽调了专门力量,开展了昼、夜全天候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对区域内20多家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作出了处罚,并进行了通报,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内部管网的整改进度,有效防止企业借整治期间新老管道交杂、排污情况难以监控的现状而偷排。
(二)、全力以赴,大力推进小康指标达标和清水工程
1、突出抓好小康环保指标达标工作。今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针对在小康社会环境质量指标中我区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局重点加强了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新北区小康社会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达标工作方案》,加强了对德胜河、藻江河等三个小康考核断面沿岸污染源的督查,针对三个断面中污染物(特别是挥发酚)的超标原因,我局多次研究分析,并在多次岸上检查的基础上,于8月份租船查看藻江河和德胜河两岸所有排放口,并邀请市环境监测站沿河设置多个断面采样分析。对检查中发现的武进磷肥厂(已破产)厂区内擅建的6家企业,会同市环保局等分别作出了停产等处罚。同时我局还会同工商部门取缔了沿岸5家可能排放挥发酚的非法洗桶企业,对化工区、龙虎塘区域等排放挥发酚的企业进行了排查,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监控。从下半年监测情况看,我区上述小康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全年考核结果达到了小康指标的相关要求。
2、积极推进“清水工程”。为响应市政府提出的“清水工程”,着力解决群众长期反映的城区河道黑臭问题,我局积极推动,并与城建局、水利局等部门密切合作,于今年启动了以柴支浜、三井河为重点的高新区河道整治工作。一是完成普查工作。我局抽调主要力量,会同区建设局、排水公司、三井街道对三井河沿岸的55个排污口、柴支浜沿岸160家企业雨污管网分流情况,以及外部市政管网逐一进行了调查确认,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北区三井河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二是建立监督制度。将两条河道列为现场监管执法的重点,做到例行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同时聘请环保监督员,组建区级环保监督网络,定期对限期治理单位进行现场督查和对监督员的观察台账进行汇总,对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三是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污染源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接管一批、搬迁一批、限期治理一批”的管理要求。三井河整治中由环保分局负责会同三井街道督促整治的企业25家,其中已搬迁9家,接管2家,限期治理11家,关停3家,全面完成了污染源治理任务。柴支浜整治中目前第一批19家企业也已完成限期整治工作,第二批80家企业中有22家完成了整治,对剩余未完成整治的企业,我局将继续加大力度督促和查处。与此同时,由水利部门负责实施的对上述河道的疏通、清淤、驳岸、建设泵站等工程也正在顺利推进中。
(三)、完善项目管理,强化源头控制
1、完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力度,对新、改、扩建项目在认真、主动做好服务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和竣工验收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至10月底共审批环境影响申报表1072个,环境影响报告表211个,核准试生产54个,完成竣工验收 50 个,预验收90个。同时我局完善了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对39项(次)的重大或敏感项目进行了会审。今年我局还推行了行政服务窗口“即办件”工作制度,将企业ISO14000守法证明、项目建设内容和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不发生变化的变更事项等两类行政许可事项,交由窗口当场办理,以达到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方便投资者的目的。至10月底已当场办理即办件43件,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2、认真实施建设项目现场监察制度。为改变以往建设项目审批与监管脱节的现象,加大对建设项目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监督执法力度,我们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实施了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根据《常州市贯彻落实〈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局专门制定了《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属地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建设项目环[FX:PAGE]境监察工作制度。截至10月底共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现场监察549项次。通过该意见的实施加强了对项目各建设阶段的监管,更清楚地掌握项目实施进程,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服务和监管,把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执法落到了实处。
3、开展企业环境风险现场排查。为查找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发生,我局于3至4月份聘请相关专家对全区48家重点化工企业,尤其是化工项目集聚的滨江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情况进行了现场排查。针对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按照专家意见逐项进行整改,先后向项目建设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48份。
4、完成建设项目清理。一是开展重点行业老项目的督促验收工作。针对我区以往大量化工、印染建设项目存在的未按规定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等问题,今年我局在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于1至2月份开展了化工、印染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专项检查,对存在环保“三同时”未落实到位,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现场不符合要求、危险废物擅自处置等问题的企业要求进行全面整治,对32家企业发出了整治及限期验收通知书,目前已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的企业31家,还有1家即将验收。二是完成了新开工项目的清理。按照省经贸委、环保厅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06年上半年列入统计口径的30个新开工项目和37个结转项目开展了全面的调查清理,经逐一核查,其中有17个项目未经环保批准擅自建设;1个项目存在环保审批问题;2个项目存在未按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个项目存在应备案项目未备案,但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问题。对以上问题,已全部督促并指导企业按要求整改到位,通过了上级检查。
(四)、加大力度,强化环境现场监督执法
1、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针对我区化工、印染等企业相对较多,且部分地区环境矛盾正处于集中暴露期的现状,我局除强化建设项目源头控制外,利用有限的执法力量,全力加大了现场监督执法的力度。至10月底共出动人员2698人(次),组织现场监理1079 厂(次),其中夜间及节假日检查近200厂(次),采样监测152厂(次)。对55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已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50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0份(未包括与工商部门直接现场取缔的5家洗桶企业),其中责令停产的7家,处罚款额今年已首次超过100万元。对2家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另外还报请区政府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线路板企业2家,对 2家长期不能达标排放的电镀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
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今年我区10家重点单位的COD在线监测仪已与市、区环保局监控中心实现了计算机联网;我局还督促、指导4家企业领取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进行射线装置专项申报工作26家单位;进行全区危险废物专项申报工作172家单位(工业企业153家,医疗机构19家);预审3家企业核技术应用环评报告。协助省厅、市局收贮中天热电4枚放射源;对常州原子高科辐照有限公司、江苏兴荣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箭龙水泥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辐射安全现场检查。
2、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去年年底,在区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出现严重故障,生化系统菌种大面积死亡,出水水质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我局迅速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了紧急措施,做好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故障期间的应急监管。除责成并指导江边污水处理厂立即查明原因,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整改外,果断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园区内可能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同时我局集中了主要力量成立督查小组,会同市环保局在污水处理厂恢复正常运行前,加强了对园区内企业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污染企业,开展全日制、全方位的监管,封堵私设排放口,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偷排等违法行为。另外,还加强了对沿江所有排放口及饮用水水源上、下游水质的监督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及时调处环境信访,保障环境安全
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信访投诉536件次,处理率100 %,办结率98%。根据举报线索,立案处罚了违法企业19家,出台了《新北区对举报违反环保法行为实行奖励的(试行)办法》《新北区环保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
今年我们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江边废气污染问题加强了检查(尤其是夜间检查),其中仅5、6月份我们就会同春江镇政府组织对江边化工区废气夜查20多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缓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矛盾。为确保农业用水安全,我局农灌期间还会同有关乡镇、街道,多次对流域性水污染投诉较多的区域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清污水来源,及时采取措施,严防发生污染事故。
今年我们共办理市、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15件。在办理中,根据建议、提案涉及内容,及时与代表们联系沟通,以召开座谈会、当面回复等形式,做好答复工作。其中凡是属于我局主办件的均与代表、委员直接见面进行了答复。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今年,为配合常州市建设生态市的工作要求,在有关乡镇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指导并配合薛家镇开展了创建国家环境优美镇、西夏墅镇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西夏墅牛郎村争创省级生态村等创建活动。目前上述创建单位硬件已基本到位,台账资料也已基本整理完成,年内将报请上级验收。其中薛家镇将有望成为我市第一个国家级环境优美镇。
另外,今年我区还完成了2个市级绿色社区和1个省级绿色学校等一系列绿色创建工作。
2、认真做好环保规划和科研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推进了《新港分区环境规划》《新北区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北区2007-2009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等的编制工作。11月份我局将配合省环保厅组织召开新港分区环评及环境规划专家评审会,并且完成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年行动纲要的修改并上报区政府。同时,《高新区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等的初稿编制工作也将于年内完成。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进一步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今年我局与经发局等合作,完成了对长虹化工、长江钛白粉厂等2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定[FX:PAGE]并启动了常科彩钢板厂等8家企业2006年度自愿性清结生产审核。同时还完成了啤酒、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23家企业清洁生产调查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