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围绕我区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区”的年度目标,突出2004年环保各项责任目标书的重点,以创建国家ISO14000示范区和专项整治为抓手,全面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解决了一些环境遗留问题,全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全面整治,解决环境热点问题,提高环境整体水平
在区政府全面部署下,今年度开展环境整治是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按照年初环保目标责任状中目标,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水环境治理工作。为巩固创模成果,切实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在高新区范围内围绕内河(塘)水质的好转和保持,对蓝港等5个住宅小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百丈印染工业园实施了二期管网改造工程,高新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接管普查,加强了对沿河重点企业的监管,对影响河流水质的部分流域进行清淤,已完成蓝港小区、东南花园、藻江河新桥段等河道的清淤任务。还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稳定达标对策,狠抓一批工业重点污染源企业的达标排放。7家重点企业共投入20.91万元用于治理设施更新、改造、调试。二江边化工区污水接管整治。按照区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三大整治”方案,经常会同城建局、污水处理厂等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并及时督促工程进度。目前江边共接管企业45家,合同(协议)排水量为11554.7吨/日。已生产企业基本控制废水就地排放的现状。三是不法企业整治。对照年初既定目标,我们对8家企业每月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关闭进度,把关闭中碰到的问题及时提请区政府、镇政府进行协调解决。今年已对5家治理无望的企业或生产线逐一关闭。另外3家所属春江镇的企业,也在抓紧落实关闭责任目标。
(二)、强化审批管理,为改善投资环境把好立项头关
我们积极完善环境管理政策,对目前形成的可行做法进一步推广。对不达到规模的、高耗水、电、土地、环境资源的项目从审批政策上予以控制。体现开发区的发展在于引进大项目,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要优先和预留给大项目,不能把花费那么大代价解决拆迁群众矛盾的地块,消耗于小项目,这一种要协调发展方针。特别是今年7月开始实行《行政许可法》,这对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针对江边这一特殊地区,提出了新北区关于恶臭异味项目引进暂行管理办法,确定了项目引进中如果涉及恶臭气味的我们将采取综合效能评定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协商讨论,积极推行公众听证会,从审批前置条件上实行严格管理,初步确定了审批项目范围,对有污染的项目一律否决。避免将来发生更大的群众矛盾和纠纷。1-10月份共审批建设项目839件,其中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429个,环评表107个,报告书11个,试生产81个,较好地执行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审批中我们还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生产,在企业园区实行禁燃煤管理制度,减少产生气体污染。目前从我区各工业缉中地至江边都已敷设主干道输送管道,新清洁能源运用得到极大促进和发展。为以规划指导项目审批已会同春江镇、滨江公司等四个部门与省环评单位签订了江边规划环评合同,开展了江边环保规划工作,为今后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薛家工业园环评正在评审中,园区功能布局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结合专项整治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针对我区部分治污设施处理效果不稳定、经常反复超标排放的实际情况,从年初开始,我局就切实加大了执法力度,以藻江河流域为重点,开展现场监察监测工作。1-10月份,共检查120家企业,执法检查厂次达360人次。共对 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对 家企业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确保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明显好转。此外我们还严密污染事故防范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坚持以防为主,立足于防的污染事故控制措施。在小秧落谷期间,我局集中力量抓好了全区重点污染企业的季节性停产、限产和事故隐患排除工作,配合乡镇、街道环保办加强检查,对污染事故现场调查、妥善处理、维护群众的利益。认真及时办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共130件,其中废水31件、废气61件、噪声29件、固废10件,按照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的要求,信访、事故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5%以上。对今年涉及的7件环保问题的人大、政协建议、提案都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了代表、委员,办结率100%,基本满意率达到了100%。6月还请相关人大政协委员召开会议讨论环保问题,受到委员们的一致好评。
(四)、深入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及时反映环保信息
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环境宣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环境宣传上突出“6.5环境日”“绿色学校“创建、环保信息联动等三大方面.一是大力开展公众宣传。“6。5世界环境日”,我们联合区妇联开展了2004年区级绿色家庭的评比。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通过此次活动,我们进一步以家庭为载体向居民倡导了绿色生活,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人人参与环保的生活新概念,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生活环境。二是深化对青少年宣传。我们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在全区少先队员中开展“环保与我同行”主体征文活动,在新北区小学中举办“快乐暑期—健康小公民夏令营”活动,并聘请全市环保教育专家为其上课。截至10月,我区共有7家学校已创建成为市级绿色学校,其中国英小学、新桥中学今年将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三是建立环保信息联动反映机制。在新北区快讯上开设了“创建专栏”和“治理快讯”,及时将工作中的新举措、新亮点公布,强化宣传效果,形成了舆论监督合力。据统计,局领导和监理监测人员在限期治理期间共接受各级新闻单位采访7次。针对重大环保事件我们建立了重大事故反馈机制,在第一时间内将重大消息反映给区政府,1-10月份,共刊发新北环保动态5期,新北环境质量公报1期,在新北快讯上刊发消息15条,上报市局信息17条,在现代快报、常州日报[FX:PAGE]刊发报道4篇。
(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家ISO14000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建两年来,累计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94亿元。区内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企业已达21家,正在申报的企业8家。为有效维护新北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6月举办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以提高各部门内审员对ISO14000系列标准的理解及内部审核能力。9月又组织进行了2004年度高新区体系运行内审,为我区体系进一步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今年10月国家认证中心来我区对ISO14000管理体系进行复核评审,我局通过完善台账,加强高新区内现场管理等有效措施,顺利通过了此次复核评审。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我区的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其中小松常林、亚什兰化学公司,常州清红化工和常州中鹏印染有限公司四家将于12月进行审计试点。其中亚什兰二期建成后,该企业将实行废水零排放。又如普利司通企业投资50万元在对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建成除磷装置,将尾水回用于车架冲洗工艺。单位产品水消耗量由原来的0.237吨减至0.209吨,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六)、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抓档案管理建设。为进一步为我区环保工作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今年我局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档案管理上。添置档案密集架和档案管理软件,联合区文档中心整理我局档案。今年要达到档案省二级标准,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为我局今后开展环保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出台环保四项服务制度。通过出台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政务公开制、主动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从服务态度上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熟悉政策法律法规,力求做到文明服务到位,严格执法到位,工作质量到位。三是做好业务培训的落实。在全体人员中开展了科学发展观、调查取证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培训,今年7月召开了科学发展观研讨会,对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