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
1998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我区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转变旧的婚育观念和习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普及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3月常州市委宣传部、人口计生委等15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常人口计生委[2006]15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目标,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主要任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巩固成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独生子女教育等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进生育文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宣传主题
宣传依法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社会性别平等、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等,普及人口国情、基本国策知识。宣传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普及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中老年期生殖保健知识,传授独生子女教育方法。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普及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三、工作目标
1、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推进生育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全民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满足群众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等知识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和文明的生育行为在群众中基本形成,新的婚育风尚被群众普遍接受。
2、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的浓厚舆论氛围,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普遍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现象明显减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3、加强独生子女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中等以上学校开展人口国情、基本国策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校学生接受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
4、普及生殖健康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
5、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预防与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
四、活动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务实高效、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的精神,继续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思路,以新型生育文化体系建设为主线,突出“精”、“新”、“广”、“实”、“渗”、“进”六个特征,努力构建四大互动平台,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创建之中,服务于“十一五”时期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一)以新型生育文化体系建设为主线,加强“六大建设”。一是要加强理论建设。各级干部、党员、团员要加强学习人口理论,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和人均意识,提高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自觉性,镇街道党委中心组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一年不得少于四次,各级学校人口理论教育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注重新型生育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实践总结等,敢于探索,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理论。二是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条件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氛围,与城区、村居环境相和谐,与当地人文、生态环境相匹配。努力创建环境宣传的“三个一”:镇(街道)生育文化一条街;村(社区)计生宣传一个窗(包括较大的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小组(居民小组)计生宣传一块牌。三是要加强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生育文化品位的婚育新风进万家的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其典型引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群众性的生育文化活动,包括“婚育文化理论研究基地”、“青少年/独生子女健康教育基地”、“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基地”等。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制度,以及日常检查督促、联席会议、部门分工责任制度等,进行绩效评估。五是要加强载体建设。利用新闻媒体、文化活动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教育卫生服务机构等,进镇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医院、进商场,以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生育文化一条街、新型生育文化社区、婚育知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是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对宣传人员的培训和装备配备,提供必要的财力和物力保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力求“精”、突破“新”、把握“广”、立足“实”,打造四大互动平台。第一打造部门相互协作平台。成立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指导小组,由区委宣传部和区社会事业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区教育局、民政局、文化体育局、卫生局、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文明办、党校、计生协等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市级15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意见》精神,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各相关部门宣传工作之中,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发挥优势,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做到有部署、有计划、有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第二打造上下交流促进平台。加强上下交流,密切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利用十分活跃的群众文化优势,集中干部、群众的智慧,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第三打造社会传媒共振平台。利用发达的社会传媒优势,千方百计地扩大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覆盖面,拓展宣传对象,畅通宣传途径,从群众求知、求富、求美、求乐的愿望出发,引导群众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和文明意识。
(三)着力“渗”、加速“进”,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创建。一是要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迫切,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希望更加强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依托乡村,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传播婚育新风,促进乡风文明,通过渗透,在结合、融入上力求突破,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二是要融入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创建。以“科学生育、文明生活、身心健康、守法诚信、幸福和谐”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使内容丰富的知识折页、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娱乐场所。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充分利用广场、集市、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人口文化娱乐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建设。
五、活动形式
1、融入各类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文明城区、和谐社区建设之中,融入“文化新北”、“平安新北”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在参与社会大文化中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形成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氛围,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2、深入村居家庭。进村入户、深入家庭,根据群众老、中、青、少不同年龄层次特点,采取听课、发资料、面对面辅导、热线问答等形式,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科学知识送进平常百姓家,建立宣传者与被宣传者易于沟通交流的新的工作方式,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3、普及相关知识。发挥镇、街道人口学校的作用,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科学知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改变以往群众被动教育的局面,由单向的说教式和灌输式宣传向多向的互动式和参与式转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艺活动、座谈会、演讲活动、竞赛活动、咨询活动和评比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开展参与。在学校开展人口国情、基本国策和青春期健康教育。
4、集中宣传活动。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在“三下乡”活动、学雷锋活动、“5·29计生协会成立日”、“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10·28男性健康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纪念日,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集中性宣传活动,如计划生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板报展览等,各镇、街道举办有规模、有声势的活动每年要1—2次,吸引群众自觉参与活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六、2006—2010年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
●2OO6年主题活动:关爱女孩与社会性别平等。积极推动关爱女孩行动,认真组织好知识竞赛、咨询服务、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促进落实有利于女孩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社会经济政策,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溺弃拐卖女婴等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社会性别平等的舆论环境。
●2007年主题活动:人口素质与独生子女教育。要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开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的群众活动,如咨询、讲座、专业知识培训等。要根据独生子女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生理教育,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在独生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实教育队伍,丰富教育内容,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对独生子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为基层和家庭提供必要的辅导教材和咨询服务。
●2OO8年主题活动:婚育道德与家庭幸福。广泛宣传在婚、育、性方面的道德规范,结合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社区等评选活动,弘扬新的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幸福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做到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关爱女孩、尊敬老人、夫妻恩爱、善教子女、家庭和睦、邻里友善、勤劳致富。
●2009年主题活动:生殖健康与生命质量。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基层开展促进生殖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宣传活动,如开办展览、举办讲座、组织咨询服务等。学校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青春期心理咨询服务。镇(街道)、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作用,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生殖健康讲座。计划生育服务站、医疗保健机构要开展经常性的咨询服务,指导育龄夫妇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大众传媒要开设生殖健康专栏,积极传播相关的科学知识。有关部门要利用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和节假日,开展全民性的生殖健康和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2010年主题活动:生育文明与和谐社会。广泛开展生育文明与和谐社会宣传活动,倡导新型生育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十一五”期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行评估,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向新的阶段,全面促进生育文明。
二○○六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