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卫生工作重点
2008年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农村工作为重,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坚持人才为重,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监管,提高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执法监督能力,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2008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一)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逐步到位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畅通、快速、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探索建立整体、有效、持久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设施建设,配合相关单位(部门)做好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工作。
加快建设卫生监督体系,争取在春江、孟河等乡镇建成卫生监督分所,充实一线卫生监督力量,努力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卫生监督体系;继续加强对“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监督管理工作,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效,实现长效管理;争取完成4~5个卫生院(中心)的 “规范化防保科” 创建工作, 以及2~3个卫生院(中心)的“市级示范产科”创建工作。
(二)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分步落实
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鼠疫、霍乱等重大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处置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加强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认真探索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方法,完善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实施行为干预,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在乡村、社区、公共场所、学校和企业等场所,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做好健康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创成1所“健康促进学校”。
(三)妇幼保健服务全面增强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依法开展集体儿童保健服务,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水平,巩固和提高爱婴医院创建成果;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婚检工作制度,提高婚检质量,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增强群众婚前医学检查意识,努力提高婚检率。
(四)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
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及农村改厕成果,不断提高我区的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争取年内薛家镇创建成国家卫生镇;切实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坚持“政府导向、多元投入”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拟完成农村改厕8000户,争取使我区改厕普及率达95%;抓好除“四害”管理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科学组织实施,以药杀和环境整治相结合,突击除害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力争我区数字化考核达优秀标准。
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一)夯实基础,巩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对已建成的基本覆盖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使所有机构硬件标准达到省示范中心(站)标准;二是拓展内涵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构建区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引导病人到社区就诊的机制,切实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功效。通过规范化的建设和管理,使我区创建成“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二)关注民生,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8年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机制,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较07年人均增加35元,所增资金全部用于住院医疗保险,补偿比例提高至35%,基金结余率10%以下;加大新农合向基层、向大病、向重病的倾斜力度,提高结报比例,努力扩大农民受益面,缓解和控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保障农民基本远离医疗风险;加强新农合结报计算机网络管理,并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系统更好运转,提高服务能力。
(三)竭诚服务,强化医疗卫生硬件创建
认真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改善基本医疗服务条件。配合镇(街道)完成龙虎塘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完成三井医院、西夏墅卫生院新建工程的主体结构,启动春江镇中心卫生院、罗溪卫生院及河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配合相关单位(部门)做好新北人民医院建设项目的推进工作。
三、加强医院管理监督,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狠抓重点,提高医疗队伍素质
目前,卫生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卫生机构技术人员补充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我区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围绕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会同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途径,实现卫技人员参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达98%以上,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要制定优惠政策,做好副高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学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引进工作,实现我区卫技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提高5%,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提高2%的目标。要把充实卫生机构新生力量作为一项重点,结合实际,着力研究、采取一些务实、灵活、有效的办法,解决农村卫生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主攻难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加强对各临床科室医生的“三基本”培训,提高各种医疗文件书写质量,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提高住院病历甲级率和门诊处方合格率。
2、提高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各级各类卫技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发现一个、打击一个,以净化医疗市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创新亮点,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政府定价、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使用等办法,规范药品采购行为,纠正虚高定价;严格经营企业的准入,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安全;继续实行“药占比”控制措施,实现“药占比”有效下降。保障群众享有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基本药物。
四、加强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按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继续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农村中医创建工作成效,将中医创建工作纳入常规化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弘扬中医药的优良传统,维护中医药的特色,注重中医药和中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医与西医、中医与中药的协调发展。
继续加强镇(街道)卫生院(中心)中医科室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中医骨干,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加强对乡村医生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中的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