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探索前瞻思路、破解发展难点为主题,完成三项规划研究
一是关注热点—完成了北部新城战略规划研究。邀请了上海市规划院和深圳市规划院开展了北部新城战略规划研究,科学定位常州北部新城,深挖水体等特色自然要素,丰富城市内涵、塑造景观特色、营造文化魅力,把北部新城打造成“富有时代气息、富有特色魅力、富有江南灵气”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是破解难点—完成了新北区工业用地使用对策研究。为破解工业用地增量紧缩、最低出让价格较高等宏观形式变化带给新北区工业发展的难题,重新构筑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平台,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成了新北区工业用地使用对策研究,提出了新北区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实施策略。
三是弥补弱点—完成了新北区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以河海街道现有的社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社区发展模式,深入分析社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新北区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对社区服务、科、教、文、卫、体、静态交通等配套设施提出合理、科学的要求,探索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二、以促进新城区开发、引导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五大规划编制
一是围绕新城开发建设,做优、做特、做精22平方公里北部新城先行区规划,引导商贸、办公、居住、文化、绿化等城市功能性设施合理布局,通过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升功能来塑造城市特色。完成了国宾馆及周边地块概念性城市设计工作,构筑了一个以生态为基础的水、岸、城相融的人居新模式;整合深化了飞龙居住区和龙城大道城市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地域城市景观;完成了河海路(晋陵北路—老藻江河)景观整治改造规划,对景观要素进行控制引导;完成了东径120路以东地块概念性城市设计工作,形成“两轴八区” 整体布局空间结构。
二是围绕产业园区壮大,提升园区竞争力,优化新北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空间布局。开展了机电产业园规划,优化机电产业园区布局,为大项目入区做好承载准备;开展了化工区管廊规划,统筹安排化工专用管线和市政基础设施管线;按照生态园区建设要求,开展了西夏墅纺织印染园污水整治规划,提高园区品质。
三是围绕集约节约用地,开展工业园区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化绿线等优化规划,合理确定“三线”,提高园区土地有效利用率。
四是围绕完善城市功能,以设施完备、布局合理为目标,完成了新北区加油站布点规划、新北区绿线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和菜市场布局规划等。
五是围绕经营性用地开发,深挖土地潜力,提升土地价值,开展了国宾馆等38个经营性用地控规的编制工作,规划用地面积约309.5公顷。
创新了规划编研思路,建立了“策划---招标---评审---座谈---再策划---转化”完善的体系和路径,纵深推进研究编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工作,加强了对控规内容的深化,切实提高研究成果对规划管理的指导作用。
三、以坚持依法行政、强化高效服务为抓手,创新多项管理举措
(一)积极推进重大项目。
(二)着力开展“四进”活动。落实规划管理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门的“四项举措”。
(三)科学建立管理程序。
(四)高效完成日常业务。共发放规划选址意见书201份,用地面积826公顷;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88份,用地面积832公顷;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51份,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发放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6份,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发放市政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18份,发放临时市政管线工程许可证11份,广告标识审批39份,10KV高压线路径审批288份;核准民房选址110户,批准面积2.1万平方米,核发民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8份,面积6265平方米。规划验线266次,规划竣工验收207次,验收面积398万平方米,出具验收合格证188份,面积439万平方米。
五、以强化项目督查、严格批后管理为保障,维护规划严肃性
一是建立了批、管、验相对分离的操作模式。建立了区域分片、人员分片、管验分片的“三分片”管理模式,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二是积极做好与区综合执法局的衔接协调工作。全年召开协调会17次。
三是试行规划服务跟踪卡制度。
四是加强在建项目的执法巡查。全年巡查在建项目现场580次,收集建设工程图片1500余张,初步建立了工程图片库,查处违法建设18起,面积2.6万平方米,组织技术论证22起,面积5.9万平方米。
五是热情做好信访工作。全年,共接待群众举报来电67次,来信61封,来访61批110人次,并全部作了解释和书面答复。
六、以规划全面覆盖、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全面完成村庄点规划
一是推进老镇区资源整合规划。优化集镇环境,建设人居新镇,开展了孟城老镇区和汤庄老镇区控规,对孟城老镇区和汤庄老镇区的发展提出了规划引导。
二是全面完成村庄点建设规划。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75个村庄点的规划设计和报批工作。
三是结对共建活动成效显著。对分局结对联系村庄点——新口庄,开展党支部建设、村庄建设“双结对双共建”活动
七、以提升规划手段的领先性为基础,创新规划技术
一是在已完成的高新分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对全区数据资料进行扩展和更新,完成了新北区全域439平方公里计2443幅1:1000数字地形图的数据加工和入库工作,逐步建立了覆盖新北区全区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二是在已调查完成的高新分区地下管线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地下管线资料调查,累计探测地下管线资料管线长度1400余公里,并及时入库,初步建立了全区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三是在市局图文办公系统基础上,建立适合分局工作特点的图文办公操作系统,并逐步充实完善了相关数据库,为下一步实现图文一体化操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开展日照分析管理新模式,借助局信息中心日照分析软件,在分局先试行分析,基本符合条件后再到局信息中心出具报告,有效提高方案审批速度,提高规划服务效率。
五是做好基础测绘工作,拓展测绘服务领域,提升测绘服务水平,开发了道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地形图图幅管理系统、网络RTK的应用等技术系统,开展建筑面积核算工作,拓展了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