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研究
1、三年建设纲要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新北区2005-2007年三年规划建设的主要发展空间布局、发展策略、主要建设项目等内容进行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力求使新北区各项发展建设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学化。
2、新北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通过对新北区港口、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交通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新北区交通区位特征、 新北区交通发展战略、新北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研究、新北区用地布局规划研究、新北区道路路网规划研究、新北区轨道交通规划设想、新北区常规公交发展规划研究、新北区私人汽车发展模式研究、新北区静态交通规划研究、新北区物流中心规划研究等七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整的交通发展策略和建议措施,通过交通建设,打造畅通新北,有效提高新北区竞争力。
3、绿色生态新北规划研究
首次把生态的理论和观念引入到新北区城市发展建设中,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统一为目标,建立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新北发展模式,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对新北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形成了总体空间框架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新北区农业发展、绿化发展、旅游设施发展、文化和宗教设施保护等五个专项规划,并提出了实施建议与措施。对如何打造城市名片,建设宜人新北区提供了一个平台。
4、新北区城市景观特色研究
通过评价分析新北区现状地域特色和城市景观特色,对新北区城市景观进行引导和控制,探索如何展现有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景观风貌,为今后新北区城市景观提供管理样本,指导新北区的城市景观设计,并对重点地段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提出城市景观发展要求,打造魅力城市。
5、新北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通过评价分析新北区现状人居环境,找出关键问题,重点研究新北区如何提高新北区人居水平,建立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和人居因子,确定未来新北区人居环境发展模式,为新北区提供城市规划管理依据,体现规划“以人为本”的规划新思路,引导人居建设健康发展。
二、规划编制
1、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适应性调整工作
开展了新北区次区域规划的适应性调整及高新分区、新龙分区、新港分区、空港片区、孟河片区等三个分区二个片区的深化调整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进一步细化用地分类,提高土地利用率。
2、扩大控规覆盖范围并继续进行深化和完善
根据新北区发展重点,开展了新北区居住区、老镇区及存量工业用地控规编制工作,面积约20平方公里。新北区六大居住区中三个居住区控规已基本完成,龙虎塘老镇区改造控规已完成初步成果。
3、重要地区或地段的城市设计得到了开展
完成了新龙分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概念性方案咨询征集工作并开展了中心区城市设计工作。指导帮助罗溪镇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开展了罗溪新镇(空港产业园中心区)城市设计。这是常州市第一个以乡镇为主全面开展城市设计项目。
4、大力推进专题和专项规划,完善新北区各项设施配套建设
完成了高新分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详细分析了各类交通要素,系统地对道路网络、公共交通、交通管理、停车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对策,打造“畅通新北”。会同区社会事业局完成了新北区社会事业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对新北区各类社会事业设施用地优先予以考虑,留足发展空间。开展了新北区供热、消防、供水、污水、供电等5个专项规划。完成了常澄路道路两侧管线详规。完成了城北干道上2座立交桥的规划,并对周围用地提出控制要求。
5、统筹兼顾城乡发展,科学指导乡镇规划
完成西夏墅镇村镇总体规划中间成果,孟河镇(全国重点镇)总体规划初步成果,春江镇总体规划正在开展之中。
三、规划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成效显著
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通过落实政务公开承诺制、窗口报建制度、考核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来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加压力,缩短办事时限,尽可能方便报建单位。加强了对建设单位超出容积率等“三超”的管理,开展了每周技术业务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竞选制度,
1、规划选址:发放规划选址意见书和规划选址用地红线图413份,用地面积1682公顷,道路河流红(蓝)线图44宗,面积188公顷,出具规划设计要点39份。
2、规划用地管理:审核规划设计方案736项,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15份,用地面积1263公顷。
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核建筑设计方案320项,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98份,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发放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8份,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4、市政工程规划管理:审核道路管线设计方案62起,发放市政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22份,广告标识审批28起,10KV审批254起,办理临时许可证9份。
5、专项验收:规划验线246起,组织建设工程规划专项竣工验收141起,出具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137份,竣工面积达110万平方米。
6、民房管理:核准民房选址165户,面积22005平方米,民房发证100份,面积17715平方米,民房验收换证户数13户。
四、批后管理得到加强
采取了放验线、主体完工前检查、工程竣工验收等三道程序,并加强了平时抽查力度,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对在查处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建设单位按规划要求进行整改。
探索规划执法新途径,加大了“清临拆违”力度,全年,共查处违建438起,面积约60.04万平方米,发放《处罚决定书》72份,拆除违建417起,面积约5.6万平方米。在强拆的同时,加大了法规的宣传力度。开展了户外广告清理整顿工作。与城管、工商等部门一起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43份,并联合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长江贸易中心、农机市场等处违章广告拒不自行整改者进行了强拆,拆除违章广告67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
进一步加强了信访工作,全年接待群众举报来电1050次,来信143封,来访122批250多人次,答复来信7封。
五、高新区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
采用邀标方式,邀请了国内三家有成效的GIS开发设计单位参标,标书经评审专家评审,武汉大学被确定为中标单位。系统开发按计划推进。
六、科学管理,精心测绘;诚信创新,优质服务
全年完成指令性任务主要有:控制测量GPS平面测量352点,Ⅰ、Ⅱ、Ⅲ级导线150公里,高程控制测量Ⅱ、Ⅳ等及等外水准294公里,地形测量4.88平方公里,红线图面积核算461宗次。全年完成委托性任务主要有:拨地放样1529宗,河流、道路中线、断面测量298公里,高压线测量108公里,建筑物沉降观测1432幢次,土方工程测量60宗地约161公顷,土地勘测定界617公顷,村组土地分类面积测算174平方公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