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总第16期 打假专辑)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北分局办公室编印 2005年3月14日
目 录
打假工作
新北区“打假”领导小组成立
打假动态
质监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建立实施新型监管机制 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
为贯彻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强对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常州市新北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领导小组于日前成立。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董谦任领导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区法制办、纪委、监察、政法委、宣统部、城建局、经发局、科技局、财政局、社会事业局、交通局、司法局相关领导,质监、工商、公安、检察院、法院、卫生、农林等执法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区所辖6个镇3个街道的相关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常州质监局新北分局。
2月22日,区打假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成员会议,会议讨论了我区2005年打假工作意见和名牌(质量)推进工作的意见。会上,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了2005年度打假工作责任状。
质监部门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根据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05年质检系统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即将展开。这次专项行动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其零配件产品打假为重点,把查办坑农害农大案要案作为专项打假的重中之重。一是严查制造有效含量不足的化肥和农药违法行为;二是严查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农药违法行为;三是严查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磷肥、复混肥违法行为;四是严查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违法行为;五是严查利用标识进行质量欺诈违法行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部署,3月10日至4月10日为全国“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月。质监部门将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随机抽取农民采购或使用的产品,并进行免费检测,将执法打假、质监服务、法制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同时,还将强化对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启动农资产品质量预警制度,有效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
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为规范印刷复制行为,净化文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印刷复制业健康发展,市委宣传部、公安、工商、质监、新闻出版、版权、整规办、“扫黄”“打非”办公室八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市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专项整治以取缔无证照印刷复制窝点,查处非法经营和印刷含有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内容的出版物以及盗版盗印、制假贩假案件为主要任务,新北区为这次整治工作的重点地区。日前,质监局新北分局正在对辖区内33家印刷复制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印制虚假广告宣传品、注册商标标识以及盗印他人包装装潢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对常州市佳利印刷厂印制涉嫌假冒的“HELLA”车灯包装立案查处,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之中。
建立实施新型监管机制
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质监部门已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当前,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正成为质监部门的核心任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实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安全,质监部门正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实施一套新型监管机制。一是统一管理,即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分类监管,即对产品、企业、地区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三是重心下移,即下放食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权,实行“两级发证、三级操作”的新模式;四是层级负责,即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在总局的统一管理下,省、市、县各级质监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的同时,质监部门采取巡查、强制检验、年审、监督抽查以及回访等措施,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
目前,质监部门正在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从食品生产源头打假治劣。一是突出重点食品,即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和儿童食品;二是突出重点地区,即农村、城乡结合部以及长期存在“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制假活动的区域;三是突出重点对象,即生产规模小、不具备必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四是加大无证查处力度,突出打击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等7类食品的无证生产活动;五是突出查处大案要案,重点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近来,新北分局查获常州新区安欣麻油厂在麻油中掺入色拉油、香精、色素致使产品不合格一案,该厂根据麻油售价高低不同,在产品中掺杂使假,最多时每500克麻油中掺入色拉油400克。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