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总第14期)
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北分局办公室编印 2005年1月25日
工作视点
国家名推委召开名牌战略报告会
1月16日国家名推委和国家、省工经联的领导在溧阳的江苏华朋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关于推进名牌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报告会。市政协主席兼市工经联会长李林生、市政府副秘书长蒋自平、常州质监局副局长蒋乃平等领导以及常州20多家大型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区的江苏同大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常通高科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家名推委副秘书长兼国家工经联副秘书长荣剑英通报了中国名牌的评价情况并对名牌战略的四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一是名牌的概念;二是为什么要推进名牌战略即重要性;三是如何来争创名牌;四是谁来打造名牌。发言指出了:企业是打造名牌的主体,只有企业牢固树立争创名牌的意识并且持之以恒的去努力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流品牌,而且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企业形成名牌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然政府也要创造良好环境来招商引资、保护名牌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次会议对我市推进名牌战略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常州的各大企业负责人上了一课,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李林生也在会上表示常州要在今后3年内再争创15个中国名牌产品。
食品监管不容松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认真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卫生法》,认真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和卫生监管职责,推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全面施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元旦春节期间消费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确保元旦春节食品消费安全的紧急通知》(国质检明发[2004]97号)的精神,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北分局在元旦后春节前对区内的4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检查。
通过这次检查,发现两家企业搬迁,一家企业停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季节性停产,其余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正常,但总体而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检查中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大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消毒更衣的场所;另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无QS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对出厂检验还不够重视,检验纪录不全,生产场所的“三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检查人员对这类问题都提出了整改要求,要求企业限期改正。
为了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区质监分局在检查中与有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常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以强化企业法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质监部门将进一步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强化监管力度,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回访,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动态管理。
质监分局开展2005年元旦春节计量专项检查
按照上级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零售商品流通中的计量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质监分局组织三组人员于2005年元月5日~11日分别对我区的三个集贸市场和八家经营海鲜类的餐饮饭店进行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
本次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计量器具的配置、检定情况和餐饮饭店、集贸市场价格较高的现场称重销售的海鲜类商品。
检查中,大型餐饮饭店都比较规范,管理者计量法治意识很好,配备了相应的计量器具,且计量器具都进行了强制检定。河海集贸市场的电子秤也基本都符合要求,其中生肉摊位的电子秤是由工商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配备的。
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乡镇餐饮业经营单位数量较多,规模不一,计量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计量管理水平不高,计量法治意识淡薄。在中小餐饮店中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强检率不高,散装啤酒量杯没有强检标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行为时有发生。
简 讯
Ø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国家质检总局、省安委会、省质监局紧急通知要求,维护“两节”安全,吸取无锡市耀鑫浴场有限责任公司锅炉爆炸事故教训,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质监分局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全区社会浴室、浴室锅炉安全大检查。本次检查历时十一天,共出动检查人员84人次;检查浴室锅炉27台;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份,《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查封问题严重的锅炉、分汽包3台。
本次检查的一些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
1、 司炉人员有脱岗现象;
2、 部分安全阀、压力表未定期校验;
3、 未按规定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Ø 为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确保广大市民在元旦、春节期间消费更加安全的放心食品,质监新北分局按照省、市两级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食品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新北区区内的食品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在这次检查中,我局查处了一个生产不合格芝麻油的企业,该企业产品经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该企业主在芝麻油内掺入了菜籽色拉油、食用麻油香精和色素等。我局执法人员立即对这批(共55箱720瓶)不合格麻油进行了扣押,并依法予以查处。
知识窗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年9月6日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并将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25年来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积累,标志着新时期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始。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定位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最新总结上,参考了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价条款,结合中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组织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7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详细说明了追求卓越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多年来实施ISO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与ISO9000标准虽然都是质量管理领域的标准,都能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两个标准的目的不同,性质也不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背景主要是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壁垒,通过质量体系认证,证实企业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并通过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国际贸易往来。因此,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管理,建立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符合性的标准,是国际认证认可中的合格评定标准。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个成熟度标准。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者对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它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它用量化打分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为企业全方位地自我评价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家标准的发布是我国质量振兴事业的一件大事。反映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新思考,体现了政府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同时,重视引导、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学习、贯彻这套标准,必将帮助组织提高整体绩效和能力,有效促进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提升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送: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北区各有关部委办局,各乡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