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工作部署,结合招商体制改革工作和全区软环境改善月活动开展的契机,紧抓全年外向型经济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外资、外经、外贸、外事等各项工作都继续取得良好进展。现将2004年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我区预计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协议注册外资5亿美元,同比下降43%;预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同比下降28%;预计完成自营出口5.8亿美元,同比增长38%;预计批准因公出访团组110批。
一、外资稳步发展,项目质量提高。
今年我区利用外资工作在质量上比往年明显提高,已批外资项目中,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项目明显增多,工业项目占新批项目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巨头投资的高新技术大项目,例如由居世界建材百强企业首位的法国圣戈班集团投资2998万美元的特种纺织品项目、由台湾台硝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化工项目、由美国德州仪器投资的马达保护器项目等。项目质量较高的日韩和欧美企业明显增多。另外,今年以来一批区内外资企业增资形势看好,普利司通汽车配件、伟创力、亚什兰化学、现代工程机械、查特深冷设备、科勒等都办理和洽谈了增资事宜,说明我区的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二、外贸快速增长,业务加快拓展。
全年全区自营出口预计完成5.8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三资企业累计完成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额的72%;外贸公司累计完成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额的16%;自营生产企业累计完成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额的12%。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累计进园企业41家,已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31家,全年累计出口4000万美元。今年我区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实务培训,组织全区161家企业参加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年审。联合海关对全区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进行了培训。又组织了全区70多家各类新办企业90余人进行外贸实务培训。为了更好地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3月份组织全区90家企业102个项目申报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三、外事强化服务,管理逐步规范。
全年预计办理因公组团出国(境)审批110批400余人次,审核外国人申办签证通知书80批150余人次,完成了2003年度高新区(新北区)因公组团、随团出访人员汇总。起草《新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组团出国(境)管理的规定》。恢复出国会审制度,建立由分管领导、组织部、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会审小组,严格把关,为领导决策服务。组织为丰富区内重点外商业余生活,组织筹划了欧美企业家的联谊活动。
四、规范审批程序,健全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新要求,更科学规范地做好我区外向型经济的管理工作,我局今年加强了对外经贸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具体实施。一是规范审批行为。对外资项目审批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结时限,做到资料完备,责任明确。对重点外资项目进行集中颁证,加强外经贸主管部门和重点外资企业间的沟通了解,并优先为其协调解决开工建设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先提供如专家证、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卫生保健绿卡等便捷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建立与工商、环保、海关等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制度,对新批外资项目和已投产项目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每星期的碰头会上逐个协调解决。建立外商投诉调解制度,与经发局、监察局共同成立外商投诉调解中心,由我局领导挂帅,受理区内外资企业外商投诉。建立“六项制度”,加强软环境建设。在政务公开、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岗位责任、首问责任、主动服务六个方面逐步规范和完善。通过软环境的改善,进一步为我区招商引资创造有力的条件。落实ISO14001环境体系要求,在招商洽谈过程中积极宣传环境方针,自身加强学习,每月开展专题讲座,全员参与,实现高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培训和调研。我局先后和海关联合举办了全区加工贸易业务培训班,和市外经局联合举办了外贸实务培训班,和河海大学联合举办了外贸英语培训班,获得外资企业好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区内外资企业受土地、供电等资源瓶颈制约情况开展调研,并形成对策意见;编辑《招商引资决策参考》旬刊,及时掌握最新的跨国公司动态,供区领导决策参考。
五、整合土地资源,推进集约利用。
今年,国务院实施宏观调控并部署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以来,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监督进一步强化。而目前根据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区目前工业用地存量不大,无法满足招商引资需要,用地指标的矛盾异常突出,成为目前制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局根据今年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对已有批次的可用工业用地进行了详细的整理,为招商人员洽谈时提供依据。对受土地因素影响的在建外资项目和即将签约进区项目进行了缜密的调查研究,及时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要求各招商局在项目洽谈过程中,坚持引进新型的、集约型工业,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对所有外资项目都从投资总量、投资强度、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提高项目准入条件,严格控制圈占土地现象的发生。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确保项目用地需要。
在过去一年,我区利用外资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周边先进开发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受宏观调控影响,招商各方面制约因素较多;引进外资总体规模仍偏小,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不多;外资项目增资扩股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偏小,利用外资的后劲仍显不足。
常州高新区外经局(招商局)
200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