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局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我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推进切实抓好有效投入,以真抓实干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明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初步)
1、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24%。
2、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560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39 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556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实现利税6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37.5亿元,同比增长20%
3、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投入138.6亿元,增长20%。自办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自办工业投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0%。
二、明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力促工业有效投入
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抓好落实,根据沿江开发区域的地理特征、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和“提升高新区、办好出口加工区、辐射新北区”的思路,合理进行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出口加工区为重点,沿江化工冶金能源产业带、沿通江大道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带、沿机场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带、沿大西环线传统产业带为主要载体的“二区四带”产业分布总体格局。
二是抓好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服务,做好豪爵摩托、法国油井管、粤海工业园、太平洋美诺克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完成2007年全区自办工业投入目标。
三是抓好重点企业的后续服务,跟踪好2007年预计新增销售在3000万以上的102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积极协调企业遇到的问题,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确保新增销售105.8亿元。对2007年预计销售超亿元企业、税收前100位企业、成长型企业、新增规模企业等重点企业加强跟踪服务。
四是继续抓好循环经济推广工作,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契机,做好高新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工作。科学制定2007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改进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加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做好课题报告。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全区经济形势走向,广泛开展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与问题的调查研究,形成有深度、有观点、有措施的专题研究报告,切实提高驾驭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准确参考资料。
三是规范投资管理,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今年国家和省固定资产项目清理契机,不断规范完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科学引导、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对项目建设情况及投资完成率的监管、确保每个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积极做好专项申报,为全区经济发展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五是做好食品总站改制工作。
(三)提升三产总量 培育新兴服务业
一是作好综合物流园区、新世界商业广场、锦海广场、长江塑化市场二期、国际塑化二期、月星二期、烟草物流、宝盛园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服务工作,做到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开业一批。2007年服务业预计新开工项目12个,续建项目28个,计划投资45.7亿元。
二是积极打造商务区。根据《常州市新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研究》,逐步提高服务业在街道经济中的比重,拓展服务业的就业空间。在推进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培育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融、保险、会计、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物流服务、科技服务等的发展,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早日形成服务业聚集区,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高效的商务服务。
(四)突出重点,进一步做好项目推进和企业服务工作
一是抓好大项目的推进。在做好《新北区重点在建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批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推进。明年我们将重点对 项已经确定的新建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对豪爵摩托、法国油井管、粤海工业园、太平洋美诺克生物药业、朗生微电子等区、乡、园区重点工业项目及江苏国际塑化城、常州月星国际家居广场扩建工程、长江贸易中心扩建工程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确定项目推进责任人,细化《项目推进任务书》,明确目标、责任,集中力量进行协调推进,促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同时,我们还将针对招商部门明年引进的新项目进行及早的介入和推进。
二是进一步做好建成已投产项目的服务工作。建立与区内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特别对一些建成已投产的重点企业如东京制纲、华润啤酒等要继续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全力帮助协调解决;建立区内重点企业的动态管理网络,不定期走访企业;配合区宣统部成立“重点留学生企业服务小分队”,选择重点留学生企业建立联系点,由专人重点联系服务,主动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尽心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雪中送炭;接受企业投诉,通过多渠道、多方面了解企业困难,及时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企业的“知心人”。
三是继续协助乡镇办理项目进区“预审表”的审批工作。
四是进一步做好项目巡视、信息汇总工作。坚持每月一次的项目巡视,深入了解在建项目的建设动态和进展情况。坚持每月出刊《新北区重点在建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对全区每个重大项目跟踪推进,提供《全区主要工业、主要市场在建、开工、竣工、投产一览表》、《推进动态》等,以供领导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五是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园区的企业投资服务办公室的联系和指导,对各乡镇、街道、园区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做好统计和跟踪工作,协助做好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帮助协调在建项目的水、电、汽等问题。
(五)强化物价、收费监管职能,创优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抓好涉企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抓好收费公示长效管理,确保收费公示100%,实现涉企收费零投诉。
二是不断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解决群众关心的农资、教育、医药、就业、垄断行业等热点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城市供水、电力、医药价格、涉车收费和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六)确保农普圆满完成,推进统计制度建设
一是组织实施农业普查工作。在认真做好普查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农普入户正式登记阶段的工作,确保登记质量,做好数据审核、数据处理、数据汇总以及农普数据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确保全区农业普查的圆满完成。
二是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完善各项统计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使基层统计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
三是组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监审工作,严肃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把好统计数据基层源头关和专业审核关,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四是积极开展统计服务,加强统计监测核心指标和难点指标的跟踪监测,客观、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做好统计服务和分析预测工作。
五是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局域网络管理和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继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提高网络环境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重点工作举措
1、盯住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促进投入确保产出。
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有效投入”和“项目推进”上,对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全方位服务到位。
一是加强协调,对开工大项目从政策、审批、建设、投产全过程重点倾斜,保证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二是对已建成大项目、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扩产可能性大的企业搞好贴身服务,帮助企业克服投资、发展障碍。
三是对正在准备上市或有上市潜力的重点大企业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上市带来的资金、人才、技术集聚效应,推动全区经济在质和量两方面实现飞跃。
2、加强政策导向、政策扶持,促进经济发展,做强工业、提升服务业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研究,最大程度地契合新的形势导向,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经济引导政策,促进工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二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情况和问题的研究,利用政策杠杆加以破解。
三是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有导向性的新生事物加以关注,抓住机遇,提出举措,争取主动,把握先机。
3、强化信息建设、信息应用,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实情,搞好分析。
一是从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入手,加强对区域经济情况的及时掌握能力。加强统计网上直报、经贸网站建设,使政府与企业信息交流渠道畅通。
二是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协作,对工商、税务等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并加强各经济部门间的协作和交流,改变各自为战,每个部门都向企业收集资料、分别加工利用的现状。
4、提高调研信息、调研分析,当好参谋助手,明确重点、注重实效。
一是在今年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调研工作的体系性。年初认真统筹安排调研计划,加强局内部处室、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二是调查研究细化两个方向,一个是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政策性调研,一个是反映实际区情、出谋划策的现实性调研。两个方向要分别做好,使调查研究报告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实际操作性。
三是要综合利用好调研成果。由各处室承担的调研课题完成后,应及时向全局、全区进行一定范围的公布和讨论,使经济工作者可以相互启发,提高、完善调研内容,加强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5、加强内部建设、内部管理,打造过硬队伍,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经济理论、国家政策,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业务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基层锻炼和培养,提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素质。
三是继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抵制不良之风的侵蚀。领导干部带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理论强、业务精、服务优的队伍,努力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