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局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新视角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强有力的举措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继续保持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区“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初步预计)
1、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26%。
2、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
3、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405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387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42.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自办规模以上工业25.8亿元,同比增长20%
4、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投入118亿元,增长30%。自办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自办工业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30%。
5、外向型经济:协议注册外资8.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实际到帐外资4.5亿美元,同比增长50%;自营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二、明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力以赴抓好投入产出,确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
工业经济方面:一是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推进速度,重点服务、协调好67个总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初步预计)的建设,尤其是大长江摩托车、东京制纲、华润啤酒等15个(初步预计)当年投资超亿元项目,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投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0%,使重点工业项目能够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达产达效一批。二是调查摸底,确定2006年新增销售收入超3000万元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协调解决用电、资金、原材料等矛盾,努力促进企业增产增效。三是落实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引导民营经济向工业园区集聚,增强民营经济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推进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四是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清洁生产作为企业技改和产品升级的主要内容,在化工、冶金、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中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争取一批优势企业能够通过清洁生产市级审核。
服务业方面:一是改善内外部经营环境,支持已建成开业的市场做大做强。2006年江苏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交易额力争达50亿元,上交税收超2000万元;国际塑化城要提高企业入驻率和开票率,争取2006年市场交易额不低于20亿元,上缴税收不低于1000万元。二是积极推进锦江国际大酒店、太阳城(铜锣湾)、中创时代广场、新建汽车4S店等项目建设,争取项目早日开业、缴税,为我区税源经济多作贡献。三是抓住市级行政中心北移和商业副中心规划建设机遇,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保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城二期、月星国际家居广场二期、丰臣丽晶国际、太阳城二期、浩源大厦等项目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常州物流中心、宝盛园等一批在谈项目争取尽早落实启动。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创新、完善企业投资服务功能。
一是积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向核准、备案制平稳过渡工作。根据《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以及《江苏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修改完善区备案和核准工作方案,全面实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备案和核准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是建立全区工业百强和重点服务企业定期联系、交流和跟踪服务制度。根据企业综合实力和最新经营状况,动态确定工业百强和重点服务企业,编排企业通讯录,主要领导挂帅,定期组织交流,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时做好跟踪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报建代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细化报建流程及收费情况汇总等基础资料,方便投资者和基层报建代理人员,提高报建代理效率。在及时调整基建审批流程的基础上,组织对报建代理员的业务培训。
四是积极发挥协调职能,努力形成企业服务合力。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任务书”制度,加强与外经、建设、环保、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项目推进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台办、台协、侨联机构的联系,接受企业投诉,及时牵头解决一批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难题。
(三)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争取完成银河电器、江苏常通高科境内外上市挂牌工作,做好天合光能、星海电子、柏鹤涂料等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天合光能年内完成改制工作。
二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争取完成武进水泥厂的破产工作;做好区食品总站的企业改制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三是完成国际学校投资主体的股权结构调整和转制工作,进一步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好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改革改制试点工作。
(四)强化物价、收费监管职能,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严格控制涉企收费,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调整变更收费项目,建立收费公示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实现涉企收费零投诉。二是继续加强对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的价格和收费管理监督,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继续在全区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和禁止价格欺诈专项活动,改善举报受理手段,及时受理、处理价格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增强统计分析和参谋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一是做好经济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认真做好普查资料的整理、立卷、归档,对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撰写相关研究课题,更好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真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确保各项调查圆满完成。
二是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全力做好统计服务。进行统计预警预测,开展统计监测和分析,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专项调研,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三是继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网上直报工作。进一步扩大网上直报范围,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率达50%以上。
四是进一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着力健全基层统计网络和各项统计工作制度,强化统计队伍建设以及统计职业道德建设,认真宣传《统计法》和区“两个统计工作规程”,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监审,加强数据质量评估,改进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和制度,规范园区报表制度。
(六)继续完成“十一五”规划送审稿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相关工作。
一是在贯彻落实“十一五”发展战略研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建议和说明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修订完善“十一五”规划,并最终形成送审稿,提交区人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认真总结2005年度全区目标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广泛征求对《关于完善镇、街道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思考》的建议与意见,科学调整与完善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七)加强经发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更新知识,增强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业务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影响全区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是继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全局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抵制不良之风的侵蚀。领导干部带头,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理论强、业务精、服务优的经发队伍,努力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