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度
政
府
重
点
工
作
一、重点工作目标
序号
目标名称
目 标 内 容
责任部门
责任人
1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24%;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5%;
第二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25.9%;
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0%。
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2%。
经发局
农林局
韦士章
张建坤
2
工业经济
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增长3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39亿元,增长30%;工业实现利税61.3亿元,增长25%;工业实现利润40.1亿元,增长25%。
自办列统规模工业总产值597.2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594.5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38.01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26.53亿元,增长20%。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
3
外向型经济
协议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31%;自营出口27.2亿美元,增长34.8%。
外经局
朱延宁
4
民营经济
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注册资金22亿元,增长6.8%。
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435家;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050户,新增注册资本30亿元。
工商分局
党红旗
5
农村经济
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增长4%;其中多种经营产值9.4亿元,增长6%。
镇(含街道)工业总产值591亿元,增长28.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83亿元,增长29%;工业实现利税38.8亿元,增长23%;工业实现利润23.3亿元,增长22.8%。
6
财政收入
财政总收入55亿元,增长30%;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20%。
财政局
国税局
地税四分局
施肇百百
冯 卫
宋 伟
7
深化改革
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收付中心建设,完善镇级部门预算、集中核算办法。
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8
科技进步
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0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软件企业20家,争取上级科技资金2500万元,高新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5%。全年申请专利360件,组织实施重大发明专利转化项目15项。引进和培育重点研发机构3-5家。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3-5次,签订合作协议30项。引进科技孵化企业60家,其中留学生企业8-10家;孵化毕业企业20家;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3家。全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2-3家,组织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10项。组织大型科普活动3-5场次,接受科普教育12万人次。
推进软件产业发展。软件园引进内资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外资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实际到帐200万美元。
科技局
刘 斌
9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办完成218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入150亿元,增长30%。
10
城市建设与
管理
认真开展“强化城市管理年”活动。围绕提升高新区城市总体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开展通江大道、河海东路、黄河中路、黄山北路等主要景观大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加强工业园区和经营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电子园、沿江启动区、飞龙居住区和新龙居住区等园区和经营性用地,开工建设信息大道、创新大道、东经大道、飞龙路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实施一批路灯设施和绿化工程。加强拆迁行业管理,实行拆迁属地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各方利益,重点推进电子园、沿江启动区、机电产业园、府西花园等项目的拆迁,推进拆迁安置房和定销商品房的建设,切实做好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中的矛盾和纠纷。
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4.32%;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2.94%;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加强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调处各类环保信访案件,结案率≥90%。继续深入开展江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区内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加大力度查处废气违法排污等扰民行为。巩固和提高三井河、柴支浜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并开展大湾浜、北塘河高新区段清水工程。年内争取创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常州高新区区域规划环评》,督促辖区内6乡镇抓紧开展乡镇环保规划的编制。积极开展环保“四进五创”工作,创建1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乡镇。
城建局
环保分局
夏佐红
奚小震
11
园区发展
园区办完成增资协议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0万美元,内资注册资金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4.5亿元;全部工业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3.5亿元。
滨江办完成增资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内资注册资金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4亿元;全部工业销售收入73亿元,利税5.1亿元。
出口加工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亿元。
园区办
滨江办
出口加工区
筹建办
高 炎
蒋雪勤
王烨峰
12
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920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8970元,增长12%。
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
赵 昊
13
社会事业
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争创省级实验小学1所,省级示范初中1所,市示范性实验幼儿园2所;争创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2所,争创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2所;协助做好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工作,高新区新建初中1所。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落实率95%,计生奖励政策兑现率98%,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达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全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95%以上,完成2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场,培训各类群众文化体育骨干300人次。新建20个区级全民健身点,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
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6次,举办大型招聘会1次,全年为新北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在6000人以上。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全年净增参保6000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对象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保持在1.5%和2.5%以上,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应保率和保障资金兑付率继续保持100%。做好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1.5倍以内的边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做好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率100%。
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五保供养应保率达100%,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在70%以上,全区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不得低于40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不得低于3500元。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1.7%比例征收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成市下达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目标。
开展新一轮平安新北建设活动。积极争创一批省级示范镇(街道)综治办。积极开展“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创建活动。对全区9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开展普法教育,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争取80%村(社区)达标。加强区、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纠纷调处率98%以上,调处成功率95%以上。做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6%以下。全面推进“大防控”建设。技防单位、技防一条街、技防小区达70%以上,技防村(社区)达40%以上。协调处理赴京、去省上访和突发信访、集访、涉诉上访事件,努力控制越级去省赴京重大集访。
社会事业局
综治办
司法局
信访局
茅雪鹤
陆 敏
14
为民办实事
健康工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创建2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扩建区级医院、西夏墅卫生院、三井卫生院和龙虎塘卫生院。
关爱工程:启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疾控中心。
全民健身工程:新建20个区级全民健身点,开展百村体育健身工程。
提升教育设施工程:新建区第一初级中学和百草苑小学。
清水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河道清淤,大力改善柴支滨等流域水环境质量。
老小区改造工程:对兰翔、燕兴、富都三个小区进行改造。
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完成河海、燕兴、富都三个农贸市场改造任务。
道路危桥改造工程:完成47座农村危桥、68公里镇村道路和10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工程。
改水工程:积极与市自来水公司衔接实施全区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
平安创建工程:加强辖区内社区(村)技防设施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5
质量振兴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贯彻质量强区战略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继续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争创1只中国名牌和1只国家免检产品、3只省名牌、10只常州市名牌;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工作,强化纳入国家强制性认证(3C)产品目录内的产品监管;加强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创优活动,促进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节能产品的监管。
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对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跟踪检查,检查覆盖面达100%;对生产、经营Ⅱ类以上医疗器械的企业,全年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镇医疗机构检查全年不少于1次;乡村卫生室、工矿、企事业单位保健站药品检查全年不低于50%。进一步完善新北区农村食品安全网络,逐步推进食品安全流通网建设;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率100%。
质监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张玉泽
刘志洪
三、重大项目目标
项目名称
农林水利项目
肖龙港河拓浚
新开两岸矮石驳,总投资9427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674万元,竣工投运。
柴支浜东站、西站建设
闸站两座21个流量,总投资201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510万元,竣工投运。
工业项目
天合光能
太阳能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和太阳能高品质超薄硅片项目,总投资15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00万元,基本建成。
豪爵摩托车
年产300万辆摩托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等的制造及研发,总投资11104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0万元,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
粤海置业
标准厂房
环保园、空港产业园工业用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自建房产的经营、租赁、咨询及物业管理服务,总投资5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7000万元,完成部分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
建滔化工
生产苯酚丙酮,总投资8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0000万元,开工建设。
东昊化工
扩产粗苯及苯乙烯,总投资8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0000万元,开工建设。
常隆化工
搬迁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0000万元,竣工。
亚邦化学
年产25万吨苯乙烯和8万吨粗苯加氢,总投资6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0000万元,开工建设。
庄信万丰
材料科技
年产陶瓷釉料3000吨,总投资6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000万元,竣工。
天马集团
生产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玻璃钢、不饱和聚酯树脂,总投资8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6000万元,围墙及部分主体完工。
诚达EPS项目
年产20万吨EPS,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
河海水环境
生产水环境工程、工业设备,总投资5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万元,部份车间竣工投产。
能源设备
年产加热炉700台,总投资7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4000万元,竣工。
法力诺搬迁
生产汽车配件,总投资64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400万元,开工建设。
16
朗生医疗器械
生产血液器、透析器,总投资15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5000万元,竣工。
17
亚什兰化学
生产铸造树脂,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0万元,开工建设。
18
常州锅炉
生产锅炉、压力容器、环保建材专用设备,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2000万元,竣工。
春江镇
戴士福
19
曙光化工
总投资2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7000万元,竣工。
20
瓦姆钢管
年产6万吨石油天然气管道,总投资4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6000万元,竣工。
21
苏柯纺织
年产100万米高档织物面料,总投资2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万元,开工建设。
22
万隆玻璃
生产汽车玻璃,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500万元,竣工。
孟河镇
范春苟
23
汇帘遮阳
生产遮阳系列产品,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8000万元,竣工。
24
延申生物
总投资2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0000万元,竣工。
新桥镇
潘坚定
25
现代重工
生产油缸,总投资2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0000万元,开工建设。
薛家镇
宋建伟
26
摩丁机械
生产汽车零配件,总投资16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200万元,竣工。
27
日本电装
生产柴油机零部件,总投资46720万元,开工建设。
28
长青埃潍
交通设备
生产机车车辆配件,总投资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
29
铁马科技
年产机车车辆自动夹件5000套,总投资3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7000万元,一期竣工。
30
恒利集团
生产高档面料织造、高档服装,总投资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7500万元,竣工。
西夏墅
谢建南
31
凯旺不锈钢
生产不锈钢材料,不锈钢制造,总投资12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6000万元,开工建设。
32
维多图博箱包
年产2万只箱包,总投资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7400万元,竣工。
33
常柴集团
年产30万台柴油机,总投资3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6000万元,竣工。
三井街道
唐国平
34
托利多
生产测量仪器,总投资7146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748万元,竣工。
35
银河世纪微电子
年产片式二极管1亿支,总投资688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100万元,投产。
36
三晶世界科技
总投资9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6000万元,竣工。
37
太平洋药业
总投资5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竣工。
38
史密斯钻井设备
生产石油钻机,总投资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8000万元,竣工。
39
友邦工程
生产机械配件,总投资5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500万元,竣工。
40
三恒科技
生产软件开发、通讯设备、仪表,总投资1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8000万元,竣工。
龙虎塘街道
孙国大
41
高博能源材料
生产新型高能锂电子,总投资64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4000万元,竣工。
42
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
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及配套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竣工。
三产项目
43
长江塑化市场
二期
集交易、仓储、物流、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1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000万元,竣工。
44
常州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区
占地面积1200亩,建设货运交易中心、仓储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生产资料采购中心、货物集散转运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总投资15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0000万元,开工建设。
45
江苏国际塑化城
占地面积1200亩,建设集塑料、化工、涂料、包装四大行业的大型专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总投资96300万元,年内建设塑化城仓储区,完成投资10000万元,竣工。
罗溪镇
钟建平
46
宝盛园
大型综合盆景艺术博物馆,总投资30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00万元,一期开工建设。
龙城控股公司
沈 波
47
烟草物流中心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75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5000万元,竣工。
48
世茂房地产
总投资7984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50400万元,开工建设。
49
软件园二期
5万平方米办公楼及辅房,总投资15000万元,年内完成投资10000万元,主体封顶。
发展(集团)总公司
汤正鸣
50
月星家居广场
扩建
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0万元,年内完成投资20000万元,建成。
51
动漫产业基地
建设
续建保纳园区二期、远东园区,总投资18000万元,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及拆迁安置项目
52
录安洲港区化工码头及储罐区
5万吨化工泊位2个;1千吨化工泊位2个;夹江管道桥,化工储罐70座,总容量50万方,总投资91643万元,年内完成投资40000万元,部分码头建成。
53
飞龙东路、西路(藻江河-龙江路)
长2600米,宽40米,总投资16451万元,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开工建设。
54
春江花苑
续建53244.6平方米交付,新建76661.3平方米,总投资1968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13789万元,小高层主体封顶,高层主体完成60%。
55
百草苑二期
建筑面积23.03万平方米,总投资66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37445万元,小高层主体封顶,高层主体完成60%。
社会事业项目
56
三井中心小学
总投资80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4000万元,完成工程50%。
57
三井卫生整体
改造
总投资3500万元,年内计划投资2800万元,竣工投运。
党政办公室
一、年度目标任务:
1、全年报省信息被录用8条以上,报市信息录用55条以上,全年编印《常州高新区简报》不少于65期(其中信息版45期,调研版20期),编发《内参》和《督察专报》不少于15期。
2、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全年有2篇以上调研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根据高新区(新北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
3、完成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交办、督办工作,完成市两会交办的建议和提案答复工作;完成省、市年鉴高新区(新北区)条目的编写工作;完成并出版《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年鉴》(2003~2005),做好年度大事记编写工作。
4、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法治江苏建设纲要》,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努力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第二、第三阶段工作,深入实施“两项工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培训工作,抓好案件审理和办理,积极探索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区法制建设制度体系。
5、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围绕全区2007年重点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审会办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全年无重大投诉,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6、继续做好区内档案业务督促指导,积极开展档案达标升级活动和社区建档工作,重点推进拆迁档案的全面收集和规范整理,切实做好有关单位到期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和建设工程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工作。
7、配合区招商局改版政府网站投资指南栏目,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子网站建设,继续推进全区电子政务组网建设。
8、日常工作做到“六无”:文档、计算机网络、机要、保密工作无失泄密;接待、会务、财务、文字、印信、值班无重大失误;文印、接待、医务、物业、车队、餐厅等服务工作无重大投诉;大楼管理无较大损失的火警、盗窃;车队安全行车无重大责任事故;餐厅用膳卫生无食物中毒。
9、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0、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1、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环境管理目标任务: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环境管理手册要求开展工作,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政风建设目标:
继续深化创建“团结、廉洁、开拓”的好班子活动,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杜绝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践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和“创三优”服务承诺;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五项禁令”和挂牌上岗等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24%,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20%。
2、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增长3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39亿元,增长30%;工业实现利税61.3亿元,增长25%;工业实现利润40.1亿元,增长25%。自办列统规模工业总产值597.2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594.5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38.01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26.53亿元,增长2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办完成218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入150亿元,增长30%。
4、超10亿人民币投资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工数2个。
5、在全省国家、省级开发区综合晋位。
6、深化企业改革,做好食品总站的企业改制工作。
7、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做好企业清洁生产工作。
8、致力培育规模经济,组织做好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纳税百强企业、新增百家列统规模企业、百家成长型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跟踪监测服务工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9、确保海阳大酒店、太阳城、中创时代广场项目年内开业,积极推动月星家居二期、长江塑化二期、国际塑化仓储区、新世界商业广场、宝盛园、录安洲港区和化工码头储罐区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国宾馆、综合物流园、新规划汽车4 S集聚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10、依法履行价格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完善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大力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打击价格欺诈行为,营造诚信经营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投诉举报办结率96%以上。
11、做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12、加大列入市重点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的推进力度,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和完成进度,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见效。
13、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4、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15、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6、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7、完成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外经局(招商局)
1、协议注册外资10.5亿美元,增长24%。
2、实际到帐外资5亿美元,增长31%。
3、自营出口27.2亿美元,增长34.8%。
4、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内资注册资金22亿元,增长6.8%。
5、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签约、批准、开工、竣工项目共6个 。
6、在全省国家、省级开发区综合晋位。
7、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8、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9、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0、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做好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2、做好公务员工资改革工作。
3、做好“人才特区”试点工作。
4、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军转干部、军嫂等安置率达100%。
5、全年劳动监察企业200家;全年劳动保障定期书面审查单位2500家;确保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5%;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95%,签订劳动合同覆盖面达95%。
6、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6次,举办大型招聘会1次,全年为新北区企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以上。
7、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重点援助对象100名。
8、江苏省大学生实习创业基地运作良好,吸引省内外重点高校1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来基地实习。
9、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0名。
10、深入开展在职与求职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取证工作。
11、推进社保各项制度改革,扩大覆盖范围,做好扩面征缴。全年净增参保8000人;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基金下拨率95%以上。
12、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和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
13、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城镇和农村居民低保对象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保持在1.5%和2.5%以上,城乡居民低保对象应保率和保障资金兑付率继续保持100%;做好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1.5倍以内的边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
14、做好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
15、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五保供养应保率达100%,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在70%以上,全区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不得低于40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不得低于3500元。
16、推进“关爱工程”建设,指导罗溪镇敬老院、薛家镇敬老院完成易址新建工作;指导全区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文明敬老院创建工作;开展敬老型社区(村)创建活动。
17、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创建工作。
18、加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登记合格率、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达100%。
19、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确保各项优待抚恤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加大对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执行的督查力度,确保医疗补贴达到规定标准;做好退役义务兵、士官和无军籍职工安置工作,安置率均达100%。
20、做好双拥创建工作,配合市创建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活动。
21、婚姻登记合格率继续保持100%.
22、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全面启动“栖凤山陵园”和三个公益性骨灰堂的筹建工作,确保火化率达100%。
23、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政策规定征收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成市下达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目标;加强福利生产企业管理,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
24、启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开展“四进社区、四进家庭”活动,完成市“三助一免”康复救助任务。
25、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26、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27、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实现财政总收入55亿元,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20%。
2、完成地方财政支出预算12.37亿元,增长11.19%,按照《预算法》要求,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3、财政预算支出安排上重点向“创新型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倾斜。
4、进一步做好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工作,配合总公司做好企业债券发行等工作。
5、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和分配管理制度。
6、加大财政重大项目跟踪检查力度,重点对“S239省道、长江南岸绿化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跟踪检查。
7、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8、扩大“一折通”发放范围,全年新增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项目不少于5项。
9、加强对镇、街道个管办、财政收付中心的管理与考核。
10、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完成市、区下达的财政调研任务。
11、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3%。
12、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3、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确保满足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所需资金的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15、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根据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编制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安置计划。按照区政府批准的计划,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项目的推进、协调、监督、调控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2、加强拆迁行业管理,实行拆迁属地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各方利益,重点推进电子园、沿江启动区、机电产业园、府西花园等项目的拆迁,推进拆迁安置房和定销商品房的建设,切实做好安置工作,妥善处理好拆迁安置中的矛盾和纠纷。
3、加强工业园区和经营性用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电子园、沿江启动区、飞龙居住区和新龙居住区等园区和经营性用地,开工建设信息大道、创新大道、东经大道、飞龙路等一批市政工程,实施一批路灯设施和绿化工程。
4、围绕提升高新区城市总体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开展通江大道、河海东路、黄河中路、黄山北路等主要景观大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实施城市亮化工程。
5、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管考评实施办法,建立考评班子,严格开展城管考评工作;坚持文明执法,切实加强城管执法力度,逐步推动城管进乡镇和进社区工作,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城市道路的日常维护,强化路政管理,维护道路设施;不断规范城市保洁,确保高新区环境卫生整洁。
6、进一步开展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房地产开发行为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建设项目和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突出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
7、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质量和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防止重特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水平。
8、进一步加强房产和物业管理工作。加大老小区综合整治力度,研究制订老小区转轨办法和措施,逐步规范老小区管理。
9、全面建成区人防应急指挥中心,不断抓好人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人防教育,管好用活人防资源,充分发挥人防资源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防灾服务的功能。
10、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做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路网,逐步提升公路等级,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整体布局,适当调整完善镇村道路路网结构,抓好试点村和示范村的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危桥的改造力度,督促做好危桥重建和加固的建设工作。
11、认真做好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和提案的落实工作。
12、加强行政许可服务窗口管理,确保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服务无重大投诉。
14、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5、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建筑施工等本职能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6、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00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软件企业2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10—12家,争取上级科技资金2500万元,高新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5%。
2、推进软件产业发展。软件园引进内资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外资注册资本500万美元,实际到帐200万美元。积极做好对入园软件企业的服务工作。
3、深化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全年申请专利360件,组织实施重大发明专利转化项目15项。
4、高效整合创新资源成果,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培育重点研发机构3-5家。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3-5次,签订合作协议30项。
5、增强科技创业服务能力。引进科技孵化企业60家,其中留学生企业8-10家;孵化毕业企业20家;引进科技服务机构2-3家。
6、发挥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全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2-3家,组织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10项。
7、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超30亿元。
8、当年引进领军型海外归国创业创新人才2名。
9、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组织大型科普活动3-5场次,接受科普教育12万人次。
10、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1、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2、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加强对排污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2、完成2007年度排污费征收目标。
3、及时调处各类环保信访案件,结案率≥90%。
4、继续深入开展江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区内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加大
力度查处废气违法排污等扰民行为。
5、会同城建、水利等部门及有关街道巩固和提高三井河、柴支浜水环境综合整
治成果,并开展大湾浜、北塘河高新区段清水工程。
6、按市统一要求做好“禁燃区”相关工作,配合区政府启动华达、常宇等化工
企业搬迁工程。
7、做好小康环境质量指标达标有关工作。
8、重点排污企业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各下降4.32%、2.94%。
9、完成区环保局负责的生态建设任务;配合创建指挥部督促、指导有关部门、
乡镇进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年内争取创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10、 完成《常州高新区区域规划环评》,督促辖区内6乡镇抓紧开展乡镇环保
规划的编制。
11、 全面实施建设项目现场监察制度,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服务、监管(尤其对
江边化工区等化工项目的监管)和督促验收工作。
12、积极开展环保“四进五创”工作,创建1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乡镇。
1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17、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年度任务目标:
1、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争创省级实验小学1所,省教育现代示范初中1所,市示范性实验幼儿园2所;争创省级“绿色学校”1所,市级“绿色学校”2所,争创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2所;协助做好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工作,高新区新建初中1所。
2、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场,培训各类群众文化体育骨干300人次,加强区级业余文化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庆祝建区十五周年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艺术创作,有作品参加市小戏小品大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孟河费伯雄故居周边文物修复工程,配合做好百丈楠木厅移建工程的规划选址工作。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区级保护名录。不断加强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加强全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新建20个区级全民健身点,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
3、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全区合作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即时即报;全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95%以上;完成市下达的无偿献血及征兵体检工作任务;全面开展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完成20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配合镇、街道做好西夏墅卫生院移地新建、龙虎塘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及三井医院的建设。
4、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8%,优质服务率、群众满意率、知识普及率均达90%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80%,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落实率95%,计生奖励政策兑现率98%,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达75%。
5、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6、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7、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本系统、本职能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8、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9、完成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6亿元,同比增长5%;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多种经营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6%。
2、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做好新农村建设政策调研、责任分解、业务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同时协调指导15个市级新农村居住示范点按建设型、整治型、整治扩张型、依托城镇型、古村保护型等五种类型开展建设工作。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00亩;建设重点农业项目9类14个;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力度,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
4、水利工程建设。拓浚河道9条,土方41.9万m3;根据新北区村庄沟塘整治“十一五”规划,按整村推进的要求,今年实施34个行政村、沟塘清淤482条、清淤土方114万立方米,并建立沟塘长效管理机制;新建及改造泵站30座,新增流量23个;实施节水灌溉西夏墅、春江、孟河、罗溪等镇28.7公里;防洪工程23处,其中圩堤加固4.4公里。
5、重大项目建设。⑴肖龙港河拓浚竣工。⑵柴支浜东站、西站投入运行。⑶239省道、江边绿化及配套工程达标。
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57万元。
7、农民人均纯收入8970元,增12%。
8、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
9、完善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建设达标率70%以上。
10、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在6000人以上。
11、围绕“力争疫情不发生,确保疫情不流行”的目标,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本系统、本职能工作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安监局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
2、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督促整改,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3、按照区政府、区安委会制定的计划方案,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4、做好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发放和安全监管工作。
5、认真完成对有关人员的法定安全教育培训。
6、进一步开展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达标活动。
7、依法做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依法开展项目安全审查和“三同时”审查验收等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
8、努力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区各类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总数不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9、负责区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12、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审计局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继续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全市审计工作总体要求为基准,紧紧围绕全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为推进和谐新北建设服务。
2.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继续对新北区2006年度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进一步将同级审工作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3.以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为目的,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我局将根据组织部门要求和委托实施2007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拓宽经审思路、总结经验案例,促进经审工作更好开展。
4.以提高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为目的,继续开展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全面完成黄河西路项目和新龙小区项目跟踪审计,对软件产业基地二期A幢和百草苑安置小区二期项目实施跟踪审计。
5.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对有关镇、街办2006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实施审计,在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行为基础上凸显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性审计的思路。
6.以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有效使用为目的,按照省审计厅统一部署完成对我区新农村五件实事的专项资金审计;根据区政府要求,加强对事关群众利益、社会热点关注的专项资金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有效使用。
7.以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对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实施审计。
8.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目的,积极配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好经济案件的配合审计工作。
9.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加强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全面运用,认真总结计算机审计工作经验并上报一定数量的AO审计案例,争取形成审计专家经验。
10.加强审计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审计项目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调查报告或调研报告,发挥审计在促进完善宏观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参谋作用。
11、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2、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1、全年完成增资协议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0万美元,内资注册资金3亿元。
2、园区内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4.5亿元。
3、园区内工业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3.5亿元。
4、开工建设标准厂房100000平方米。
5、负责做好电子园1、2、4、6号地块的拆迁征地工作。
6、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7、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负责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9、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全年完成增资协议注册外资:2000万美元。
2、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
3、内资注册资金:1.5亿元。
5、全部工业销售收入:73亿元。
6、全年实现利税:5.1亿元。
7、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其中工业投入:24 亿元。
8、工程设施:(1)工程招投标率为100 %;(2)工程预、决算核减率不得超过10%;(3)工程竣工前工程预付款不得超过应付款的70%。
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管,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出口加工区筹建办
1、常州出口加工区正式通关运作,协助海关、国检驻出口加工区办事机构对企服务工作正常运转,确保进区企业报关、报检等工作的畅通。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区内河道(200米)于4月底完工,新纬六路(1000米)于年内完工。
3、新建标准厂房4幢3.5万平方米及配套工程,于8月份完工。
4、积极配合区招商部门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年内引进企业4家以上,外资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
5、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
6、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5亿元。
7、进区企业自营进出口达1000万美元。
8、认真落实《2007年度新北区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国土资源分局
1、根据部、省统一部署,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准备工作,做好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局部调整工作。
2、根据新北区重点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需要,积极向上争取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按计划完成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
3、坚持集约用地,按规定做好供地工作,全年完成区本级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13亿元。
4、完成全区已竣工商品房、安置房的调查,土地分割登记发证工作,符合发证条件的商品房、安置房的发证率达90%以上。
5、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用地案件,做好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土地信访办结率、违法用地查处率达98%以上。
6、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收费,做好政务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示,杜绝乱收费行为。
7、做好矿山治理规划编制,窑业用地整治工作,配合区政府逐步关闭对开发建设、环境有影响、破坏土地资源的砖瓦窑厂。
9、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参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13、完成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规划分局
1、开展北部新城规划策划和规划设计。
2、基本完成全区生活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汇编。
3、抓好北部新城城市功能性设施规划。完成全区菜场规划、新北区加油站规划,
开展高新分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
4、抓好生态新北规划。开展并完成新北区绿地系统规划,开展新龙生态公园概念性城市设计。
5、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完成全区镇村布局规划定点的村庄建设规划,
组织开展有关老集镇规划。
6、继续扩展高新分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并完善系统建
设。
7、以创建“创新型服务分局”为契机,采取“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等三项创新措施,进一步提供优质规划服务,改善投资环境。
8、加大批后管理力度,保障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
10、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1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时考虑安全间距等安全因素,确保建设工程的选址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13、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配合推进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全区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公安分局
1、着眼构建贴合实战的警务新机制,深化“三基”工程建设。继续深化勤务机制改革;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加快科技强警步伐。
2、研究维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把握斗争主动权上下功夫。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加强专案侦察和打击防范工作;加强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
3、掌握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提高打击效能。着力提高侦查破案整体水平;加大重点治乱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切实加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
4、抓住“和谐新北”建设的新机遇,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构建“大防控”格局;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强化治安行政管理。
5、围绕新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法治环境;践行服务承诺。
7、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8、积极配合全区的拆迁安置,协助做好涉及本部门员工及员工直系亲属在新北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加强对民爆、剧毒品、放射源、易制毒品的安全监管。
二、政风建设目标:
探索加强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狠抓基层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大练兵”长效机制;严格内部管理。
1、把好市场准入关,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办法,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认真落实新《公司法》,优化服务措施,配合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2、认真贯彻二十八条意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指导区内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常政发(2006)101号文件,大力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活动,认真落实市局支持重点项目的20条,认真做好对市重点项目和区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
4、配合相关部门做实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狠抓“肉菜粮”放心工程。推进 “诚信市场”创建工作,积极培育专业市场,努力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市场环境。
5、继续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的整规工作,认真落实“五项规定”的要求,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安全稳定大局的经济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新北区的经济秩序,净化新北区的投资环境。
6、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全面实施企业信用管理制,开展信用等级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进一步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户口数据质量,实施经济户口分类监管。
7、组织开展12315系列活动,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网络系统,加强“12315”形象宣传。大力开展商品质量抽检工作,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大力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创新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推行“名牌工程”,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帮助企业争创知名、著名和驰名商标。大力开展与企业联手打假保名优的工作;加强对商标使用行为及印制单位印制商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保护商标知识产权。
10、进一步加强对广告发布单位的管理,指导企业运用广告策略加强企业形象和产品宣传,扩大新北区产品的知名度。
12、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创新审批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操作流程,改善投资环境。
1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个私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坚决取缔无照企业。
1、培育勤政为民的工商文化,全面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打造一支适应“两个率先”和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需要的“服务型、监管型、法治型”工商干部队伍。
2、打造文明法治的工商团队,狠抓机关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推进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文明工商所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工商所“前沿哨所”和“形象窗口”的作用。
3、树立清廉公正的工商形象,继续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工商干部日常职务行为的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管。
1、全年确保完成区级工商税收收入31.88亿元,增长41.8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2亿元,增长42.6%。
2、稳步推进税源分级分类管理,以行业管理为基础,建立“区局领导、科(分局)长、管理员”相结合的三级税源监管体系。
3、深化CTAIS2.0征管软件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收业务的支撑作用,提高征管效能,方便纳税人。
4、落实好省局《办税服务大厅九项制度》,优化办税流程,美化纳税环境,提高办税效率,实行“一窗式”管理,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服务。
5、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解决税收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廉洁服务环境。
6、继续抓好第十六个税收宣传月的各项工作,坚持做好日常性税收辅导工作,及时将最新税收政策送到身边的纳税人。
1、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强化全员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抓好全局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警示教育,建立三级党风廉政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
3、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实行“两权”监督,积极配合区政府搞好软环境建设和行风建设。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要以创建“省文明单位”为目标,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1、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开展全年工作,全年地税收入力争完成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5亿元,增长24.83%。
2、加强税源监控,重视分税种管理,挖掘潜力,促进税收任务全面完成。
3、夯实征管基础,创新征管手段,努力推进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
4、抓好纳税评估的分行业管理,抓好评估结果的应用,努力实现以评促管、以评促查、以评促收。
5、积极做好税收宣传及辅导工作,促进全民纳税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6、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做到依法治税。
7、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的扶持和助推作用。
8、以提高纳税服务效能为着眼点,拓宽思路,创新举措,使纳税人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决策水平和号召力。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4、积极开展行风建设,从税收角度努力创优发展环境。
5、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倡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形成重德守信、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交通分局
1. 加强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改善运力和运输结构,鼓励运输企业向集
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此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2. 做好一年一度的“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双证年审工作,提高审验率,
促进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 继续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切实加大对客货运输业、运输辅助业、
汽车维修业和物流市场的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市场整治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为新北经济发展服务。
4. 加强交通规费的征收工作,通过强化源头管理,争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
标,确保交通建设资金的应征不漏。
7、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危险品道路运输的监管,保障运输安全。
坚持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监督检查与奖励惩戒相结合,依法行政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勤政廉政和行政效能的建设。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深入贯彻实施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主动服务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六项制度”,做到依法履行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广大道路运输行业经营者服务。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文明行政、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文明用语,体现出行业文明新风貌。行政处罚时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文书规范执法,做到“查处分离、罚缴分离”。杜绝“三乱”行为的发生。
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1、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实施质量振兴计划。推进名牌战略,争创1只“中国名牌”产品,“江苏名牌”产品总数保持在8只以上,新培育发展“常州市名牌产品”10只以上。
2、监督并指导辖区内的相关企业申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3%以上。根据国家认监委发布的3C认证目录,继续推进本地区的3C认证工作。
3、 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4、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区完成采标15项以上;力争省级“无花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次性通过验收;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做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服务标准化的试点工作。
5、年内完成组织机构代码 2500个,IC卡2100张。验证率达50%以上。
6、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的安全监察工作,建立全省联网的特种设备数据库,实行动态长效管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事故结案率达到上级要求。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率低于1.2起/万台。
7、强化源头打假,深入开展食品、农资、建材等专项打假,不发生区域性的制假售假问题,不发生影响恶劣的制假售假案件,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特别是严厉打击假冒我区名优企业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违法行为。
8、做好依法行政工作,无因主观过错被撤销的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许可(处罚)诉讼败诉案件。
1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根据《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及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继续深化创建“团结、廉洁、开拓”的好班子活动,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杜绝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践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和“创三优”服务承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加大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活动。
2、加强对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基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质量的监管,使新北区的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地区之一。
3、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GMP、对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跟踪检查,检查覆盖面达100%。
4、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对生产、经营Ⅱ类以上医疗器械的企业,全年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重点加强对被列入国家、省重点监管产品目录的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配合市局做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试点工作。
5、建立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诚信档案。
6、乡(镇)医疗机构检查全年不少于1次;乡村卫生室、工矿、企事业单位保健站药品检查全年不低于50%。要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推进农村乡镇药品的一体化管理。
7、进一步完善新北区农村食品安全网络,逐步推进食品安全流通网建设。
8、按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做好信息汇总上报工作。
9、来电、来信、来访受理率100%,完结率100%。
10、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率100%。
1、争创“好班子”。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3、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作风,为促进常州市新北区医药经济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贡献。
4、加强《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管条例》、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和教育,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5、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热情接待来访者,实行首问负责制。
1.筹措资金确保10亿元,力争12亿元;
2.资产保值增值率100%;
3.组织完成区下达的基础设施、拆迁安置房以及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4.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
二、政风建设目标
龙城旅游控股集团
1、进一步完善细化中华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发展战略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城市设计;协助完成宝盛园项目规划设计。
2、完成与天宁区1000余亩土地收购洽谈并签订收购协议;积极争取文化产业相关项目和拆迁安置小区项目的用地指标。
3、加快推进宝盛园项目的建设进程,确保初见形象;完成恐龙园主题商业、主题展示、游客服务和管理综合设施改造工作;完善新区公园文化、休闲商业设施建设。
4、积极推进黄河东路、藻江河东路土地征地、拆迁及部分市政建设工作。
5、通过土地收储贷款、项目贷款、政策性融资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争融资2亿元。
6、2007年,恐龙园实现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000万元,全年收回投资2000万元,恐龙园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率100%;香树湾酒店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自营和租金部分)。
7、确保年内游客有效投诉率在十万分之一以内,环境、卫生、服务、表演、餐饮、商业设施及设备完好满意率达90%;安全工作全年无重伤、无死亡、无火灾。
一、年度主要经济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1亿元,增长30%。
2、财政收入完成62000万元,增长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500万元,增长29.7%。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26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03亿元,增长33%;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00亿元,增长33%;工业实现利税11.3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7.3亿元,增长28%。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65亿元,增长38%;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63亿元,增长38%;工业实现利税8.6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5.5亿元,增长28%。
6、自营出口完成26000万美元,增长42%。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亿元,增长15%。
8、农业总产值完成4.43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4.1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9447元。
二、年度重点工作目标: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20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春江镇范围内因拆迁、安置和安置房建设质量而引起的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重点做好录安洲、沿江启动区、铁本、出口加工区等项目的安置工作及百馨园西区600亩、沿江启动区、S122项目的拆迁工作,做好遗留户的处理工作。完成滨新路(老101省道-S338)10户、黄海路(龙江路—龙圩路)3企业、东海路(薛冶路—龙圩路)14户、东经四路17户、机械工业园65户、沿江启动区三、四期2家企业及60户民房、环保园区东经大道与环七路间地块53户、S122(通江大道-江阴)11户、常泰高速350户、百馨园西区600亩(含玉龙路东52户、小龙江河25户、祁连山路25户以及本地块96户)198户、圩塘工业园1户、新港热电厂遗留户3户、沿江启动区遗留户12户、338省道拓宽遗留户2户、录安洲遗留户5户,合计5家企业及789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录安洲719户、沿江启动区264户、出口加工区120户、新园路14户、小龙江河27户、新岱路61户、338线53户、污水处理42户、西环二路28户、铁本项目136户、滨江化工(二)17户、化工西区二期14户、赣江路16户、新一路43户、500KV武北变25户、藻江17、18队49户、圩塘张家丹30户、新集镇开发97户、新安小区12户、新港路11户,合计1778户的安置工作。
3、重大项目推进:确保完成《2007年新北区工业和服务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中所列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和建设进度要求,详见目录三:2007年重点工业项目投入计划;目录四:2007年重点服务业项目计划。(《2007年新北区工业和服务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另发)
三、年度主要工作目标: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新华村、安西村、青城村、石庄里村、新魏花园社区等市级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
2、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10%;加强场点管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100%;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3、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坚持集约用地,按计划申请用地,按规定做好农民补偿工作,及时解缴各种规费;配合区政府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开展关闭窑厂、矿山整治工作,配合做好土地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查处、监察信访工作;信访量比去年有所下降。
4、规划工作:积极做好镇区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做好新建市政工程的规划报
建工作;配合做好对已批在建项目的批后管理以及执法巡查等工作;做好全镇民房报建的核查和申报工作。
5、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镇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负责镇区内4台人防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协助做好本区域内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工作。
6、城镇管理:以镇区管理为中心,做好集镇区域范围内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确保街道、道路两侧无乱堆放、乱占道、乱搭建、乱吊挂;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招牌、广告、遮阳雨篷设置规范美观;墙壁、地面、电杆及各类公共设施基本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现象;集贸市场周边秩序良好、环境整洁,基本无市场外出摊现象,做好小区内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建立“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环卫垃圾收运体系,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投入,落实保洁制度,着重做好街道、村镇道路及两侧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无暴露垃圾、无死角、无白色垃圾、瓜皮果壳、包装品等废弃物;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环卫设施完好并有专人管理,垃圾日产日清,无残存垃圾,周围无暴露垃圾,内外无蝇蛆;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大力开展省、市、区主干道两侧、主河道沿岸、乡镇道路两侧,镇与镇之间交界处、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无暴露垃圾。
7、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48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400人。
8、“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完成8个;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完成1个。
9、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763个。
10、社会事业:
1)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圩塘幼儿园新园启用,孝都中学创建省示范初中,圩塘小学创建省实验小学。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高中毕业升学率达85%。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建设标准化(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文体站,全年举办4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创作节目参加全市小戏小品大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配合做好百丈楠木厅移建工作;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完成镇中心医院建设方案调研论证工作。
4)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98%,村(社区)、相关单位、企事业责任制签订率100%,优质服务率95%,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85%,出生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8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85%,计生奖励免补政策落实率98%,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落实率95%,计生事业经费按标准投入到位,选配优秀人才不断完善计生队伍。
11、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开展新一轮平安新北建设活动,积极创建“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深入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单位、技防一条街、技防小区达70%以上,技防社区(村)达40%以上;继续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十位一体”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 抓好“五五”普法教育,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构建“大信访”格局,做好重点、突出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努力控制去省赴京上访和群众集访(具体详见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建设和信访责任书)。
12、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4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8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20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6项;申请各类专利9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10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技教育基地)3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5场/9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3、安全生产:认真组织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达标活动,考核合格。及时完成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4、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对港区南北河进行清淤;封堵未经批准的排放口;做好区内环保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继续做好江边化工区废气治理督促工作;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5、人才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全年走访联系对象一次以上,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困难;重点做好本镇(街道)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配合区人才工作部门做好本镇(街道)“510”工程培养对象的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区域内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企业引进人才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配合市、区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目标,提供一个海外人才职位需求信息。
16、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新北区2007年度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7、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食安委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力争杜绝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
18、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按照省、市、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做好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调查,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依法提出处置意见,确保完成区下达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任务。
四、政风建设目标:
继续深化创建“团结、廉洁、开拓”的好班子活动,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杜绝违法违纪行为;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践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和“创三优”服务承诺;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五项禁令”等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亿元,增长20%。
2、财政收入完成13400万元,增长1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00万元,增长18.6%。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9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6亿元,增长2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52亿元,增长25%;工业实现利税6.3亿元,增长20%,其中:利润3.3亿元, 增长20%。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6亿元,增长2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25%;工业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20%,其中:利润0.5亿元, 增长20%。
6、自营出口完成1500万美元,增长87.7%。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13亿元,增长20%。
8、农业总产值完成2.23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32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8409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7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孟河镇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重点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拆迁工作。完成新镇区商品房200户、新镇区道路80户、永宇科技35户、凌飞建材35户、常泰高速100户、239省道绿化3户,合计453户的拆迁工作。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万绥村、树新村、腾村村、通江花园社区等市级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
5、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镇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负责镇区内2台人防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配合区人防人口疏散保障计划,做好镇区内疏散地域建设;协助做好本区域内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工作。
7、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32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
8、“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完成1个。
9、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246个。
1)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启用富民幼儿园,启动孟河中心幼儿园建设。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创作节目参加全市小戏小品大赛。按照省特色文化乡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万绥戏楼整修工作,配合完成孟河费伯雄故居周边文物修复工程;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确保新建镇医院上半年投入使用。
12、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1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5项;申请各类专利18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2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4场/5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4、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完成镇环保规划编制、建成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亿元,增长20%。
2、财政收入完成21800万元,增长27.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00万元,增长24.3%。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7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7亿元,增长3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6亿元,增长30%;工业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25%,其中:利润0.9亿元,增长25%。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1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0亿元,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0.9亿元,增长28%。
6、自营出口完成12000万美元,增长34.2%。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07亿元,增长18%。
8、农业总产值完成1.27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12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10394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6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强拆及拆迁、安置中遗留问题的处理,以及安置房建设质量投诉等关系社会稳定问题的处理。重点做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拆迁以及高林泉、蒋林根、万荣坤户的拆迁工作。完成国际学校和建东大学新址110户、松花江路(新三路)70户、华山北路1家企业及41户民房、阿里山路17户、高速铁路180户、新立房地产1家企业及10户民房、新龙生活区遗留户1户、职教中心遗留户2户,合计2家企业及431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职教中心84户、新龙花苑72户、新龙生活区272户,合计428户的安置工作。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10%;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100%;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4、规划工作:做好新建市政工程的规划报建工作;配合做好对已批在建项目的批后管理以及执法巡查等工作。
5、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镇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负责镇区内1台人防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协助做好本区域内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工作。
7、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20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
8、“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完成3个。
9、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416个。
1)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协助推进常州市新北职教中心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建设标准化(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文体站,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4)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99%,村(社区)、相关单位、企事业责任制签订率100%,优质服务率95%,有效避孕措施落实率85%,出生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缺陷一级干预率8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85%,计生奖励免补政策落实率98%,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规范落实率95%,计生事业经费按标准投入到位,选配优秀人才不断完善计生队伍。
11、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开展新一轮平安新北建设活动,积极创建“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深入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单位、技防一条街、技防小区达70%以上,技防社区(村)达40%以上;继续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十位一体”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抓好 “五五”普法教育,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构建“大信访”格局,做好重点、突出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努力控制去省赴京上访和群众集访(具体详见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建设和信访责任书)。
12、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2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3项;申请各类专利4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 教育基地)1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2场/1.8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亿元,增长30%。
2、财政收入完成22600万元,增长2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900万元,增长30%。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15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75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3.9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2.2亿元,增长28%。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5亿元,增长4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58亿元,增长40%;工业实现利税2.6亿元,增长30%,其中:利润1.6亿元,增长30%。
6、自营出口完成5000万美元,增长66.7%。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72亿元,增长20%。
8、农业总产值完成0.69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0.6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9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17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薛家镇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重点做好市政道路拆迁工作及中天、丽园路等项目的安置工作。完成太湖西路(昆仑路-龙江路)14户、昆仑路(太湖路-外环路)2家企业及26户民房、汉江西路(薛冶路-春江路)2家企业、奥园西侧地块(沪宁高速南、黄河路北)60户、常泰高速30户、芳菲园12家企业165户、高速铁路10户,合计16家企业及305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中天71户、丽园路66户、顺园六期37户、汉江路拓宽14户、奥园二期14户,合计202户的安置工作。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推进工作。
2、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10%,完成薛家菜场改造;加强场点管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100%;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4、规划工作:做好新建市政工程的规划报建工作;配合做好对已批在建项目的批后管理以及执法巡查等工作;做好全镇民房报建的核查和申报工作。
6、城镇管理:以镇区管理为中心,做好集镇区域范围内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确保街道、道路两侧无乱堆放、乱占道、乱搭建、乱吊挂;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招牌、广告、遮阳雨篷设置规范美观;墙壁、地面、电杆及各类公共设施基本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现象;集贸市场周边秩序良好、环境整洁,基本无市场外出摊现象,做好小区内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建立“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环卫垃圾收运体系,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投入,落实保洁制度,着重做好街道、村镇道路及两侧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无暴露垃圾、无死角、无白色垃圾、瓜皮果壳、包装品等废弃物;住宅小区和公共场所环卫设施完好并有专人管理,垃圾日产日清,无残存垃圾,周围无暴露垃圾,内外无蝇蛆;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大力开展省、市、区主干道两侧、主河道沿岸、乡镇道路两侧,镇与镇之间交界处、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无暴露垃圾;负责做好辖区内高速公路道口环境卫生工作。
7、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28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
8、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530个。
9、社会事业:
1)教育:制订好教育事业布局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推进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创建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完成全区民族民间手工艺作品展的承办工作,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市级文保吴氏中丞第日常维护工作;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确保新建镇医院上半年投入使用。
10、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开展新一轮平安新北建设活动,积极创建“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深入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单位、技防一条街、技防小区达70%以上,技防社区(村)达40%以上;继续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十位一体”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 抓好“五五”普法教育,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构建“大信访”格局,做好重点、突出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努力控制去省赴京上访和群众集访(具体详见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建设和信访责任书)。
11、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2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2项;申请各类专利4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10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2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3场/2.8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2、安全生产:认真组织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达标活动,考核合格。及时完成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3、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乡镇;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4、人才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全年走访联系对象一次以上,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困难;重点做好本镇(街道)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配合区人才工作部门做好本镇(街道)“510”工程培养对象的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区域内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企业引进人才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配合市、区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目标,提供一个海外人才职位需求信息。
15、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新北区2007年度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6、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食安委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力争杜绝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
17、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按照省、市、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做好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调查,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依法提出处置意见,确保完成区下达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7亿元,增长30%。
2、财政收入完成13600万元,增长2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00万元,增长24%。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10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8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7亿元,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3.2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1.8亿元,增长28%。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2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1.4亿元,增长28%。
6、自营出口完成4500万美元,增长46.6%。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7亿元,增长20%。
8、农业总产值完成1.52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17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8960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20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罗溪镇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重点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拆迁工作及黄河西路、塑化市场等项目安置工作。完成国家粮库新址1家企业及37户民房、高速铁路200户、常泰高速公路100户、黄河路罗溪转角3户、井冈山路(黄河路-宝塔山路)2家企业及2户民房、罗溪道口遗留户1户,合计3家企业及343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黄河西路二期79户、塑化市场34户,合计113户的安置工作。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健康村、温寺村、王下村、同德花园社区等市级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
2、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212%,其中国际塑化城完成25亿元;加强场点管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率100%;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5、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镇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负责镇区内2台人防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协助做好本区域内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工作。
7、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22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0人。
9、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83个。
1)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推进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罗溪中心幼儿园和汤庄中心幼儿园创建市示范幼儿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启动新建镇卫生院建设方案调研论证及前期准备工作。
12、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2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14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3项;申请各类专利5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1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2场/3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4、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乡镇;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西夏墅镇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亿元,增长25%。
2、财政收入完成11900万元,增长2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增长24.7%。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9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5亿元,增长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5亿元,增长35%;工业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28%,其中:利润0.8亿元,增长28%。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5亿元,增长4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24亿元,增长40%;工业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30%,其中:利润0.6亿元,增长30%。
6、自营出口完成9000万美元,增长43.3%。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增长18%。
8、农业总产值完成1.46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0.98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7538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10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西夏墅镇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重点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等项目的拆迁工作。完成高速铁路80户、常泰高速20户,合计100户的拆迁工作。
三、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1、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重点抓好水塔口村、新口庄村、池上村等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
9、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16个。
1)教育: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装备建设的投入。完成西夏墅中学综合楼建设。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高中毕业升学率达85%。
2)文化体育:加强文化体育工作站阵地建设,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完成艺术节全区戏曲专场演出和全区风筝艺术作品展的承办工作,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省级文保单位梅村戏楼整修工作;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完成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启动新建镇卫生院建设工程。
12、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1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10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3项;申请各类专利50件;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项;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2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3场/2.8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4、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督促龙城药物原料厂废气污染项目进行搬迁;完成镇环保规划修编,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河海街道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亿元,增长25%。
2、财政收入完成14000万元,增长1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600万元,增长12.3%。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2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5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4亿元,增长20%;工业实现利税1亿元,增长15%,其中:利润0.5亿元,增长15%。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20%;工业实现利税0.7亿元,增长15%,其中:利润0.5亿元,增长15%。
6、自营出口完成8000万美元,增长36.3%。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亿元,增长25%。
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620元,增长12%。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8000万元。
2、拆迁安置:解决拆迁、安置中信访接待及安置房建设质量投诉等关系社会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国英小学遗留户的处理及张岳忠户强拆后的善后工作,重点做好何家桥地块、庐山路、西湖路等项目的拆迁推进工作。完成庐山路、西湖路21户、吟枫苑(含燕山路、通达公司项目)179户、汇丰综合市场16户、御花园(太王堂)7户、D1-2地块(何家桥)80户、国英小学遗留户2户,丰臣君悦2户合计307户的拆迁工作。完成阳光家园21户、黄河路绿化广场8户,合计29户的安置工作。
3、城市管理:负责落实辖区范围内市容环境责任制工作,责任书签约率达100﹪,切实做好监督落实;负责做好辖区内住宅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及街道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清扫保洁、市政绿化管养、清理暴露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作业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城中村、自然村的拆迁推进与改造治理工作;负责组织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废品收购点的专项整治活动;负责做好辖区内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卫生工作,确保无暴露垃圾。
4、重大项目推进:确保完成《2007年新北区工业和服务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中所列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和建设进度要求,详见目录三:2007年重点工业项目投入计划;目录四:2007年重点服务业项目计划。(《2007年新北区工业和服务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另发)
1、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10%,完成河海市场、燕兴市场、富都市场三个菜场的改造;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2、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坚持集约用地,按计划申请用地,按规定做好农民补偿工作,及时解缴各种规费;配合区政府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开展关闭窑厂、矿山整治工作,配合做好土地执法检查、违法用地查处、监察信访工作;信访量比去年有所下降。
3、规划工作:配合做好社区发展规划研究和“城中村”整治改造规划等规划编
研工作,配合做好对已批在建项目的批后管理以及执法巡查等工作。
4、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街道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及时修订完善本级人防防空袭预案。重点是人口疏散组织和保障工作。
5、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17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
6、社会事业:
1)教育: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装备建设的投入。切实加强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创作节目参加全市小戏小品大赛。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
7、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开展新一轮平安新北建设活动,积极创建“法治常州合格镇(街道)”;深入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度;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防单位、技防一条街、技防小区达70%以上,技防社区(村)达40%以上;继续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十位一体”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 抓好“五五”普法教育,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构建“大信访”格局,做好重点、突出信访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努力控制去省赴京上访和群众集访(具体详见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建设和信访责任书)。
8、科技进步: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党委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1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10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2项;申请各类专利50件;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2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3场/4.6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9、安全生产:认真组织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镇(街道)安全生产管理达标活动,考核合格。及时完成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杜绝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指标内(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10、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天安社区创建省级绿色社区;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1、人才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全年走访联系对象一次以上,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困难;重点做好本镇(街道)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配合区人才工作部门做好本镇(街道)“510”工程培养对象的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区域内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为企业引进人才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人才总量增长;配合市、区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目标,提供一个海外人才职位需求信息。
12、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新北区2007年度政府法制工作要点》。
13、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食安委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力争杜绝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详见区政府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
14、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按照省、市、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做好辖区内化工生产企业违法违规问题调查,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依法提出处置意见,确保完成区下达的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亿元,增长22%。
2、财政收入完成50000万元,增长2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500万元,增长28.2%。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8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92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92亿元,增长20%;工业实现利税6.2亿元,增长15%,其中:利润4.4亿元,增长15%。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4亿元,增长2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25%;工业实现利税4.2亿元,增长20%;其中:利润3.5亿元,增长20%。
6、自营出口完成26000万美元,增长22.9%。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增长25%。
8、农业总产值完成0.02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0.02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6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6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三井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协调和处理,特别是强拆之后的信访接待和善后工作,重点做好行政中心周边地块、飞龙地块、国宾馆、高架桥及常澄路整治等项目的拆迁推进工作。完成飞龙路(藻江河-龙江路)7家企业及128户民房、华山南路(外环路-飞龙路)1家企业及3户民房、华山南路(飞龙路-铁路桥)24户、河海东路道路建设和景观改造2家企业、国宾馆130户、天山花园4家企业及187户民房、飞龙A(飞龙路北,城北干道南)192户、飞龙B(藻江河西,长江路东)150户、飞龙C(长江路西,铁路北)120户、飞龙新苑1家企业及40户民房、高新A(芳菲园)12家企业86户民房、老前桥地块20家企业及130户民房、港华燃气8家企业及26户民房、常工院地块6家企业及171户民房、老西小村改造17户、福隆地块(含三井医院等)7家企业、高架桥47户、三井一村一期104户、三井一村二期170户 、典雅花园144户、三井中心小学11户、三井河路遗留户6户、大成苑遗留户8户、藻江二期遗留户6户、飞龙小区遗留户8户,合计62家企业及1938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优太思4户、区法院8户、发利达14户、飞龙一期65户、大渡河路18户、太湖小区36户、太湖路拆迁安置房41户、三井河整治23户、百草苑安置小区一期184户、软件园181户,合计574户的安置工作。
4、规划工作:配合做好社区发展规划研究和“城中村”整治改造规划等规划编
5、建设管理:认真开展建筑市场日常管理工作,辖区内建设项目日常监管登记台账资料齐全;及时上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并督促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到位率须达100%;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报监率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100%;扎实有效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确保辖区内工程安监报监率达100%,杜绝辖区内发生重特大建筑安全事故;认真落实镇、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各项制度,确保镇村市政、道桥等工程办理工程质监、安监率达100%;开展好街道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举办一次以上人防知识巡回宣传活动;及时修订完善本级人防防空袭预案。重点是人口疏散组织和保障工作;协助做好本区域内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工作。
6、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22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人。
7、“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完成5个。
8、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83个。
1)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装备建设。协助推进百草苑幼儿园、百草苑小学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
2)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工作站功能设置,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年举办2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图书馆建设,与区按1:1的比例配套经费购置新书,开展图书流动借阅工作。积极参加庆祝建区十五周年新北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有创作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新作品汇报演出活动,组织艺术节分会场专场演出。认真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项目进入区级保护名录。开展全民健身月系列活动并举办07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配合做好区级全民健身点的选址和配建工作。成立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不得接纳外来非法演出团体。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启动新建医院建设工程,力争年内完成50%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11、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2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16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4项;申请各类专利50件;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1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3场/3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3、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配合做好清水工程,督促大湾浜、北塘河、童子河沿岸污染源整治;创建市级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乡镇;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6亿元,增长20%。
2、财政收入完成21000万元,增长1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00万元,增长15%。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4亿元。
4、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0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8亿元,增长20%;工业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15%,其中:利润2.1亿元,增长15%。
5、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0亿元,增长20%;工业实现利税2.4亿元,增长15%,其中:利润1.6亿元,增长15%。
6、自营出口完成18000万美元,增长28.6%。
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9亿元,增长29%。
8、农业总产值完成0.18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0.09亿元。
9、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4元。
1、招商引资:增资协议注册外资完成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金20000万元。
2、拆迁安置:负责龙虎塘范围内拆迁、安置中矛盾的处理和协调,重点做好电子园地块、高新E地块、D3-6地块、市政道路等项目的拆迁推进工作,以及遗留户的处理工作,做好电子园、出口加工区等项目的安置工作,做好沈志君、薛焕学2户善后工作。完成电子园1、2号地块160户、电子园4号地块4家企业及125户民房、电子园6号地块3家企业及121户民房、电子园3号地块42户、高新E地块(小塘片区) 16家企业及177户民房、D3-6地块(高速公路南,恐龙园北侧)1家企业及258户民房、新六路3家企业及54户民房、黄河东路(黄山路-河海路)46户、藻江东路(高速公路-汉江路)5户、浦江路(庐山路-老藻江河)4户、常澄花园51户、高速铁路(集体)264户、高速铁路(国有)6家企业及105户民房、公交中心遗留户1户,合计33家企业及1413户民房的拆迁工作。完成出口加工区95户、电子园3号地块321户、高速道口龙虎段78户、月星家具7户、高速绿化8户、高登3户、政府大楼8户、高速公路拓宽13户、嘉迅物流33户、龙虎市场82户、常新小区46户,合计694户的安置工作。
3、城市管理:负责落实辖区范围内市容环境责任制工作,责任书签约率达100﹪,切实做好监督落实;负责做好辖区内住宅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及街道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清扫保洁、市政绿化管养、清理暴露垃圾、清除卫生死角等作业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负责辖区内城中村、自然村的拆迁推进与改造治理工作;负责组织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废品收购点的专项整治活动;负责做好辖区内高速公路道口、市、区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卫生工作,确保无暴露垃圾。
2、商贸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100%,其中长江塑料化工市场完成80亿元;龙虎塘菜场投入使用;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私屠乱宰;配合做好酒类流通管理等服务业工作。
6、劳动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开发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的重点援助就业工作(具体指标数以区政府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业和培训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为准);规范农保管理;做好失地老年农民保养工作。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单位数增长3%,劳动保障检查单位不低于书面审查单位的20%;劳动合同签证前审核把关合格率100%。劳动争议调解处理结案率96%以上;劳动合同书面报告人数2200人。深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准入制度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
7、“三大合作”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完成7个。
8、劳动力转移: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63个。
1)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信息技术、图书馆等装备建设,完成龙虎塘中学学生食堂宿舍楼改造工程。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3%。
3)卫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健康教育、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病、牙病防治等专项经费及时足额配套到位;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50/10万以内,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考核达标;本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按参保人口年人均30元的标准及时足额到位,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任务;在创建全国牙防先进区考核中不失分;完成下达的无偿献血工作任务;落实“五小行业”和除“四害”长效管理措施;完成新建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
11、科技进步:党委政府专题讨论科技、科普工作不少于2次;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或双密集企业)2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或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技计划8项;组织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2项;申请各类专利50件;新增乡镇、街道重点科技企业信息库5家;组织申报区级以上科普文明镇(村)、街道(社区)或科技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1个;举办各类科普(科技)活动/接受科普教育2场/1.3万;上报科技(科普)工作信息不少于6条。
13、环保工作:按职责负责(或配合)辖区内环境信访事故调处;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监管;完成上级下达的排污费委托征收工作;配合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实行新排放标准。并配合做好沿江地区污水排放提标整治工作;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按照《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督促常宇、华达两家企业的搬迁工作;完成区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达的生态建设年度任务。
2006年度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名单
一、目标管理优秀奖单位:
组织部、人大办公室(各工委)、纪委(监察局)
经发局、财政局、农林局、党政办、外经局
二、目标管理争先奖单位:
罗溪镇、新桥镇、西夏墅镇、薛家镇、发展(集团)总公司
三、目标管理服务奖单位:
地税四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局、公安分局、国土分局
规划分局、质监分局
四、目标管理特别奖:
有效投入先进单位:薛家镇
注:摘自中共常州市新北区委《关于表彰2006年度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的决定》(常新委〔2007〕22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