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
区环境保护分局局长 奚小震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近阶段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近阶段水污水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环保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全区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
1、全面推进江边水环境综合整治
去年以来,针对江边化工区等存在的污水管网严重破损、渗漏、污水处理厂不具备事故调节功能,化工污水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区政府将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了今年的重点工程,制定了以企业内部管网、区域市政管网改造和江边污水处理厂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了沿江区域环境整治“十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分批组织召开了企业内部管网整改动员大会,明确管网整改要求。城建、环保等部门和春江镇联合对化工区企业内部管网整改方案进行审查,共审查图纸50余份,并且全程跟踪、协调、督促管网整改方案的落实,定期(每半月)将水环境综合整治进度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总。到8月底,问题最为严重的圩塘、魏村区域的企业外部污水管网及基础设施整改已完成,共铺设企业专用污水压力管道64Km,建成污水收集池3座(合计1800立方米),市政污水收集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预验收工作已结束,并投入运行。企业内部管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绝大部分企业已完成内部管道改造,其中:已投产企业的雨水排放口土建工程基本结束;38家企业原污水排放口已经封堵,污水管道重新对接工作已完成,原区域市政污水管道正在逐步检查封堵。内部管网整改预验收通过8家,已有1家通过正式验收。初步统计全部改造费用达1500多万元,改造方案全部完成后,将为确保企业产生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为控制沿江区域水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改善江边污水处理厂水质调节和应急能力,投资2000多万元的事故应急池也已建造完成,进入了调试阶段。近期,我们又制定了企业内部管网整改验收办法,将重点转入督促企业按规定进行污水管道重新对接,实施污水截流。同时区环保部门还抽调了专门力量,开展了昼、夜全天候监管,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行为,以有效防止企业借整治期间新老管道交杂、排污情况难以监控的现状而偷排。
去年年底,区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出现严重故障,生化系统菌种大面积死亡,出水水质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我区立即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采取了紧急措施,做好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故障期间的应急监管。除责成并指导江边污水处理厂立即查明原因,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整改外,果断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园区内存在超接管标准排放污水的企业立即停产整改。同时区环保部门集中了主要力量成立督查小组,在污水处理厂恢复正常运行前,加强了对园区内企业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污染企业,开展全日制、全方位的监管,封堵私设排放口,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偷排等违法行为。另外,还加强了对沿江所有排放口及饮用水水源上、下游水质的监督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长江饮用水水源安全事故的发生。
2、以“三铁”精神为指导,推进重点河道整治
一是切实巩固藻江河整治成效。去年下半年,针对藻江河沿岸47家重点排污企业,认真进行排查,区分各类情况,提出不同的整改要求。完成了百丈植绒污水处理厂、常州植绒材料厂等5家企业尾水接入江边污水处理厂接管工程;对圩程植绒材料厂等4家擅建植绒印染项目责令停产,并对被责令停产后又擅自恢复生产的2家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西源污水处理厂和新区江边污水处理厂尾水接入了市排江总管;藻江河流域8家印染企业完成了“二升一”提标工作;12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COD在线自动监测仪。今年以来,我们又在巩固藻江河整治成果上狠下功夫,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沿岸企业及排放口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积极协调并配合市排水公司污水接管工作,从8月底开始百丈植绒园等经过对污水预处理设施进一步改造后,污水已由临时接入区江边污水厂改为接入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企业的污水出路问题。
二是积极推进对高新区内重点污染河道整治。近年来,位于高新区内的三井河、柴支浜因河道淤塞、大量生活污水未能接管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等原因,经常发黑发臭。成为广大居民的投诉热点,也成为影响高新区形象的一大问题。为此,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三井河沿岸的55个排污口进行了调查确认,制定了《新北区三井河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方案》,年初对13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同时聘请环保监督员,组建区级环保监督网络,定期对限期治理单位进行现场督查和对监督员的观察台账进行汇总,对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目前由环保部门直接负责的点源治理工作,以及由市水利部门实施的河道清淤疏通、驳岸等工程已基本完成,三井河水及沿岸环境已焕然一新,下一步将协调市排水公司抓紧实施周边区域雨、污管网改造和居民生活污水等的接管工作,以彻底改变三井河水环境状况。
今年还全面启动了柴支浜的整治工作。4月底已完成对柴支浜的清淤工作,目前正在对河道进行换水,防洪泵闸也正在同步建设中。区环保、建设部门在市排水公司的大力配合下,联合对区域内排污单位接管情况和区域雨、污管网进行普查。对照企业内部雨、污水管网图,逐一打开企业内部雨、污水窖井盖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居住小区召开了会议并下发通知,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已完成了对160家企业雨污管网分流情况,以及外部市政管网的普查,对80家存在问题的企业和小区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要求其在9月30日前必须对单位或小区内雨污管道整改结束。同时由市排水公司年内完成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完善,确保该区域企事业单位污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流,不再排入河道,该项工作年内将实施完成。
三是切实做好小康水质监测断面达标工作。为积极配合常州市创建小康社会,今年以来加大了对位于我区德胜河、藻江河的三个小康考核断面沿岸污染源的查处力度,对查实的武进磷肥厂(已破产)厂区内擅建的6家企业,会同市环保局等分别作出了停产等处罚。针对三个断面挥发酚持续超标这一情况,区环保分局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分析,并在多次岸上检查的基础上,于8月份租船查看藻江河和德胜河两岸所有排放口,并邀请市环境监测站沿河设置多个断面采样分析。区环保部门还会同工商部门取缔了沿岸可能排放挥发酚的非法洗桶企业,对化工区、龙虎塘区域等排放挥发酚的企业进行了排查,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监控。从近期监测情况看,我区上述小康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已有明显提高。
3、积极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结合“创卫”、“创模”工作,我区先后开展了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印染企业提标、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等行动。今年以来区环保部门利用有限的执法力量共组织现场监理达1000余厂(次),其中夜间和节假日抽查近百厂(次)。对全区29家违法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会同工商部门取缔非法洗桶企业5家,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线路板企业2家,对2家长期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对重点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工作。今年3至4月份聘请相关专家对全区48家重点化工企业,尤其是化工项目集聚的滨江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进行了现场排查。针对查出的问题,要求企业按照专家意见逐项进行整改,先后向相关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48份,要求企业补做或完善环境风险评价专章,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核;尚未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的,必须在验收材料中补充可操作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并在验收中检查落实;已完成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但无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的,补充制定并报原验收部门审核。
4、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结合我区化工产业开发现状,今年我区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区(新北区)化工产业调整和发展意见的通知》(常开委[2006]14号文),明确提出不再引进农药、医药、染料、颜料中间体等小化工企业,新引进各类化工项目总投资外资必须在3000万美元以上,内资必须在1亿元以上,各类改扩建化工项目,设备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严格控制现有农药、医药、染料、颜料中间体生产企业改扩建项目,滨江化工区外的化工企业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建。为改变以往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与监管脱节的现象,加大对建设项目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监督执法力度,实施了建设项目现场监察制度,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实施了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根据《常州市贯彻落实〈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新北区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属地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制度。截至8月底共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现场监察563项次,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针对我区化工、印染建设项目存在的未按规定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等问题,区环保部门在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1~2月份开展了化工、印染项目执行“三同时”情况专项检查,对存在环保“三同时”未落实到位,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现场不符合要求、危险废物擅自处置等问题的企业要求进行全面整治,对32家企业发了整治及限期验收通知书,目前已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的企业30家,还有2家正在准备验收。
二、下一步水污染防治工作打算
近年来,虽然我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区水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环保工作还面临着很多压力。如沿江区域水环境整治及高新区内重点污染河道的整治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还远未全面完成;小康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近期虽有明显提高,但其年平均值达标率仍然为0;部分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化工区对水源保护的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近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北区“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新港分区、空港产业园环保规划、新北区环保三年行动纲要等的编制和修改工作,同时完成高新区的回顾性评价,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区的环保工作。根据区域环境保护要求和我区环保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管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将继续以沿江区域和高新区为重点,加快整治进度,逐步完善区域环境基础设施配套。
2、加强污染项目源头控制。随着我区开发建设到达一定阶段,我区将优先考虑环保因素,逐步实行严格的环保措施。今后重点加强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严重项目的准入管理,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精品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区域发展的产业品质。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明两年将开展对化工行业的专项整治,将分散的化工企业逐步集中到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集中区,从2007年起,对园区以外的小型化工企业,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扩建项目。
3、全面推进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紧紧抓住沿江区域和高新区两个重点,全面落实各类水环境整治措施。一是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贯彻《沿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中的各项要求,在督促企业全面完成内部管网改造、污水截流、重新接管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封堵企业内部及沿河的废弃管道,确保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通过改造后的新市政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在完成上述改造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实施河道清淤,并加大对企业雨、污水排放口排放水质的监控,严肃查处超标排放、偷排等违法行为,争取到明年化工区河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二是进一步推进柴支浜、三井河整治工作。柴支浜整治按照《关于对柴支浜流域雨污管网进行整治的通知》要求,对发现问题的企业继续督促其抓紧整改,年内全面完成区域内雨污分流,污水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三井河整治按照市统一部署和《新北区三井河综合整治污染源治理方案》(常新环[2006]11号文)的要求,进一步巩固三井河整治成果,加强对沿岸企业的督查和指导,确保限期治理任务的全面完成。积极推动三井河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接管工程早日开工实施,以最终解决三井河水污染问题。抓紧安排实施柴支浜建闸引水、驳岸及沿岸绿化等工程,以彻底改变柴支浜环境面貌。三是抓好小康断面水质达标工作。按照《新北区小康断面达标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近期重点增加对断面水质及沿岸污染源的巡视、检查频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尤其针对挥发酚超标问题继续进行排查,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对排挥发酚单位实施重点监控,确保年内达标。
4、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按照《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48号)以及区政府的实施方案,今年将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江边化工园区环境整治和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为重点,以部门联动和行政稽查为手段、集中整治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开展有奖举报等活动,及时调处环境信访,对群众来电、来信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力量、手段重点查处,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加快环保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目前我区已有行政性、程序性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但措施的技术指导性还不够,因此我区将以化工区为重点,加强与南大及市环科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制定具体的对策,逐步建立风险源的相关数据库,争取在对每个重点风险源进行风险防范排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建立园区和企业等多层次的技术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和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区将继续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提高环保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充分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