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思路
一、稳步推进规划编研
1、做实规划研究
一是开展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对新北区的主要产业分类别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再将产业研究的成果对应到专题园区,把工业用地、市政设施、生产性配套、生活性配套等规划要素相对准确地落实到空间布局上,使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紧密结合。
二是开展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途径及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研究。积极探索在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规划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公共政策;继续研究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更加合理的规划指标体系,不断革新管理方式,优化流程,前移关口,逐步实现“淡化管理”。
2、做优北部新城规划
“新城现代化”。一是开展《新北区总体发展规划》。打造全区“规划一张图”,全面指导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二是要完善系统:开展支路网规划、防灾体系规划。三是要抓住重点:深化商务中心规划,开展启动区实施规划;优化高铁站场规划,整合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策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和城市形态规划,开展其周边约8平方公里的概念性城市设计工作;细化创意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完善飞龙居住区规划,开展综合交通评价规划;四要体现特色:开展北部新城整体风貌设计,专业制作“印象 · 北部新城”展示片,充分展现北部新城的现代化风貌。
3、做深专题园区规划
“园区主题化”。将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落实到法定规划中,围绕“三大两新两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三大千亿级产业带”:通江中路电子光伏产业带、黄河路装备制造产业带、沿江化工产业带;“两新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两特产业园”:汽摩配产业园、刀具纺织园等专题产业园区规划,使专题园区招商项目更加具体,配套设施建设更加切合发展需求。
4、做特新农村规划
“城镇特色化”。开展新孟河流域相关规划,孟河、西夏墅、罗溪“西三镇”要以新孟河拓展工程为契机,突出特色。培育汽摩配产业集群,以齐梁故里中华萧氏总祠建设为契机,深化孟河历史文化规划,围绕新孟河航运功能和机场升级,整合机场空运、新孟河航运、高速陆运、铁路货运等多种运输形式,调整罗溪规划定位,突出物流配套职能,汤庄新镇区突出为黄河路产业带服务的职能。培育刀具产业集群,做强纺织印染产业,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把握土地复垦整理的机遇,依托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新型农业,把西夏墅镇建设成 “工业有活力、农业有特色”的新市镇。春江、薛家和新桥“中三镇”要主动融入北部新城,加强为城市配套、为园区服务的意识和水准。春江要进一步积聚资源建设新镇区,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优化空间形态,支撑滨江化工产业带的大发展;薛家镇要以建设华夏工艺美术博览园为抓手,建设小而精致的独立功能板块。新桥镇要围绕高铁车站和新龙生活区的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建设,注重社会经济转型的管理,同时依托现有的教育板块初步积聚的优势,探索培育和壮大教育延伸产业。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村庄建设,进一步盘活建设用地资源,建设新型农村;以京杭高速取土坑为契机,建设孟河九龙村,罗溪龙珠山寺、春江青城村等新型特色农家乐;结合土地整理工程,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园,提升新北区农产品竞争力。
(二)创新规划编研方法
一是实行先策划咨询后规划设计,全面落实“想清楚再干”的思路;二是将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协调,充分实现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两张皮”的有机融合。
三、博采众长,以开放的胸襟吸纳规划的新理念
树立开放的意识,树立全民参与的意识,通过充分吸纳各方面的建议与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一是坚持“四个沟通”,通过沟通专家、沟通企业、沟通社区公众、沟通外来人员,来听取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意见,使规划能够符合方方面面的需求,达到完美结合。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大院大所、面向建设单位,面向基层单位、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大院大所,及时获取最新规划前言动态,获取各地城市规划建设未来发展态势,提升规划的前沿性;面向建设单位,让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有效对接,使各项制定的规划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经济的节省性与投资的便捷性;面向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积极听取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全面提升全民参与规划的意识,努力实现社会公众“规划人”的角色。三是开展“规划沙龙”进乡镇活动,就该镇(街道)的发展或某一个局部规划,邀请本地企业参与沙龙,征集不同建议,提高他们参与本地建设的积极性,也使该镇(街道)发展符合本地公众期望,展现本地特色,打造特色乡镇。
四、技术创新,以四维的要求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围绕电子光伏产业带、黄河路装备制造产业带、滨江重化能源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开展专题园区项目信息评估工作,并依托已建的GIS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专题园区项目评估信息系统。
二是开展北部新城数字模型和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将北部新城城市设计转换为数字模型,保证城市设计成果落实到规划管理与实施中,为规划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分析依据。
五、内外并举,以务实的作风树立规划的新形象
优质高效的服务需要建立在有一套严密相扣的操作要求,有一套高度精简的操作程序,一套严厉分明的奖惩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强化内部管理,对各项审批内容进行细化分类,从控规(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许可----规划竣工核实等内容,明确不同审批项目的材料要求、审批内容、流程管理等内容,建立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手册;加快内部流转,实现内部流转制度化,形成各层面多环节顺畅的体内“流水线”。将规划服务向外延伸一步,加强与经发、国土、环保、消防等相关联部门的联系,通过对项目审批程序的梳理,建立运作规范、高效便捷的部门联动机制,打造规划服务的体外“流水线”。
2、从满意度入手,建立“零缺陷”制度,加强对外服务,认真研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从而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环境,并从制度上加以落实,使优质高效的规划服务成为员工的必然意识。
3、“严格执法、高效联动”,进一步与加强与区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建立违法建设联合论证机制,严厉制止各类违法建设活动,保障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4、反馈检讨,通过批后管理、规划竣工核实等过程来检讨控规制定、规划条件出具、方案审批等管理过程得失,使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5、群策群力,联系大院大所,建立国内尖端的专家“智囊”,通过专家领衔,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色彩、造型、品位,打造特色新城。
6、应用高科,逐步建立电子审图系统,实现审图的全程控制,全面提高工作精准。完成分局电子档案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化档案管理。建立“历史纪录”电子档案系统,从原始地形地貌、方案效果图、竣工实景等对一个地块进行全程记录,以“画卷”形式再现新城风貌变迁。
7、漫谈规划,建立规划的公众见面机会,通过“沟通----互动----参与”,把“阳光”规划作为提高规划决策民主性的重要手段。
8、强化宣传,以“横向全面覆盖、纵向不断渗透”为指导思想,在强化常态宣传的同时,积极围绕规划编研成果、《城乡规划法》实施、机关作风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重点内容,建立重大规划成果新闻发布会制度,印制单行本,制作专题报导,全面提升公众规划知晓度。
9、“精诚、精干”,加强人才培养规划建设,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创新氛围、增进团结互助、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来“炼”就一支优质精干的团队,提升规划的表率性。
作为全市创优发展的先导区,我们将以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服务“一条心”的全局意识,突出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先导作用,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服务大提升,开创新北规划新局面。